摘要:苏超火爆之余,来自浙江的草根篮球联赛“浙BA”最近强势“出圈”。这场没有明星、票价亲民的赛事,不仅让程序员、渔民、教师们成为球场主角,更在赛场外掀起了一波波全民健身和赛事消费的新热潮。
“浙BA”爆火
让群众赛事撬动全民健身
与赛事消费新热潮
苏超火爆之余,来自浙江的草根篮球联赛“浙BA”最近强势“出圈”。这场没有明星、票价亲民的赛事,不仅让程序员、渔民、教师们成为球场主角,更在赛场外掀起了一波波全民健身和赛事消费的新热潮。
草根成主角:
多元舞台凝聚归属感
这个夏天,“浙BA”点燃了草根篮球热情,打造出全民参与的多元舞台。赛场主角并非职业球星,而是程序员、渔民、教师、学生和小企业主。身份的转换,既彰显深厚的群众体育基础,也凝聚着参赛者对家乡的归属感。
“浙BA”湖州南浔队队员沈桓宇说:“接下来比赛,我要更好地调节心态。突破多少分其实无所谓,主要是拼好每一场,争取把每个对手都赢下来。我比较喜欢当一名体育老师,想把自己的篮球技术教给小孩子,让他们为我们南浔篮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赛事带热全民健身:
篮球热情席卷城乡
“浙BA”的热浪不仅在赛场,更推动了全民健身热潮。赛事期间,浙江省内篮球场馆人气激增。夜晚七点,浙江农林大学衣锦校区体育馆灯火通明,民间篮球赛激战正酣,各行各业爱好者自发组队切磋,备战临安区“钱王杯”比赛。从室内球馆到苕溪时代广场等户外场地,随处可见挥洒汗水的篮球爱好者。
篮球爱好者杨剑说:“我们都是一个星期组织一次,这几天天气热,上几个星期人数比较少,叫不起来,浙ba开打之后,来得人就多了,他们好像是受到刺激了,想自己也都发挥一下。”
燃动消费引擎:
从“一时狂欢”到“长久惠民”
“浙BA”的火爆远超预期,赛场外“门票秒光”“商圈爆满”“消费券加码”成热词,强力“燃动”消费新引擎。0-28元的亲民票价吸引海量观众:湖州赛区揭幕战带动场馆周边6000多人流,消费超30万元;德清主场观众达4000人,创建馆纪录;南浔主场首轮门票“一票难求”,紧急追加的1000张37秒售罄。
有市民说:“吃着烧烤,看看比赛,特别舒服,特别惬意。”
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副镇长朱旭梅表示:“借助浙BA流量,南浔镇针对客群策划活动,在7-8月我们要投放100万元消费券,覆盖餐饮、零售、住宿全场景,大中小商户同步受益。形成‘政府补贴+商家优惠’的双驱动模式,真正让市民得到实惠、企业增加客流。”
面对汹涌客流,湖州市长兴县正思考如何让游客“留下来”“还想来”,实现赛事经济全链条延伸。长兴县文广旅体局党委书记、局长黄文娟说:“当前我们将结合‘浙BA’赛事,马上开展全县的三人制篮球赛,以及第十二届乡镇机关篮球赛、浙江省的大学生篮球赛、太湖9号公路自行车赛,共计50多场,全面地做大‘赛事促消费’的这篇文章。”
从 “出圈” 到 “长红”:
深挖价值,强化连接
近年来,村BA、苏超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性体育赛事层出不穷,深受喜爱且带动地方经济。专家指出,深挖地方特色、打造规范赛事固然重要,更核心的是为参与者创造不可替代的情绪价值与深度连接。
首都体育学院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史衍建议:“把体育参与和这个当地的文化传播和经济消费以及文旅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这个赛事球票升级为城市通行证,要深度的挖掘赛事的商业价值,特别是开发一些和赛事IP有关的衍生品,进一步地推动这种现象的可持续化发展,对于任何一个赛事来说的话规范性是它的首要的,因此首先要把这种省级这种公开赛的制度,比赛制度,裁判标准,运动员的审核要逐渐完善。”
如何将“临时狂欢”转化为全民健身习惯与健康生活方式?关键在于强化参与者的“情绪价值”与归属感。史衍补充:“强化一个情绪价值,情绪体验,它超越了这个竞技的本身,成为了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定期组织这种观赛聚会或者一些正式比赛以外的这种友谊赛或者球星见面会,这样的话就可以从球迷就从临时的狂欢就走向了长期的陪伴,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比如说三分球比赛,或者非对抗性的这种比赛,让球迷更多地走进赛场,去体会篮球的本身的魅力,就有助于他们来参与到这个长期参与到这个活动中,而且如果他能够把这些观点利用线下或者线上这些平台分享出来就更好地能把他绑定在这个赛事上。”
“浙BA”不仅是一场草根篮球的盛宴,更是一次点燃全民健身热情、激活地方消费活力的契机。只要持续深挖赛事价值、强化情感连接、完善配套保障,就能让这场“出圈”热潮化作“长红”动力,让更多人在运动中收获快乐,让赛事真正成为连接人与城市、凝聚情感的纽带!
来源:CETV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