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叮嘱:发现血糖高时,停止吃这5种食物,血糖可能很快下来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5 17:13 1

摘要:你可能没觉得哪里不对,但身体已经在悄悄报警。最近总是口干舌燥,夜里频繁起夜,饭后两小时眼皮发沉,情绪一上来就容易烦躁焦虑……这些细枝末节,往往被我们忽略,却很可能是血糖升高的信号。

你可能没觉得哪里不对,但身体已经在悄悄报警。最近总是口干舌燥,夜里频繁起夜,饭后两小时眼皮发沉,情绪一上来就容易烦躁焦虑……这些细枝末节,往往被我们忽略,却很可能是血糖升高的信号。

有的人一查出来高血糖,就开始猛灌苦荞茶、吃降糖保健品,反而忽视了最关键的入口——嘴。吃错一口饭,跑断一双腿也白搭。

门诊里,我经常对患者说:“控制血糖,从停掉这5样‘催糖食物’开始。”不是说不能吃,而是一旦发现血糖开始升高,就要立刻停、马上停、毫不犹豫地停。因为它们不只是让血糖飙升,更在悄悄摧毁胰岛功能,让你从“血糖偏高”滑向“糖尿病”。

第一刀,先砍掉——精制米面

很多人一听“主食”,就开始纠结:难道以后只能吃糙米糙面?其实不是这么极端,但一旦血糖高了,精制米面必须立即停掉。什么叫“精制”?白米饭、白馒头、面条、白吐司,这些看起来“干净又柔软”的食物,其实就像糖粉伪装成了主食

吃下去不到半小时,血糖已经蹭蹭往上冲。有研究发现,白米饭的血糖生成指数(GI)高达83,而糙米只有50。长期吃高GI主食,相当于每天都在用糖水泡胰岛,让它提前“退休”。

血糖生成指数就像食物对血糖的刺激强度,越高代表升糖越快。血糖高的朋友,如果还离不开白米饭等精加工主食,是在给自己的胰腺设套。

建议:把主食换成全谷物,比如燕麦、荞麦、糙米、小米,少量玉米。每顿饭控制碳水摄入量,至少减少三分之一,用蔬菜和蛋白质来“填空”。

第二刀,斩断——甜饮料和含糖饮品

很多人都以为,戒糖就是不吃糖果、不喝奶茶就够了。但你知道吗?一瓶500ml的橙汁,含糖量可能等于13块方糖。而很多人喝饮料时根本没有感觉,只觉得“清爽解渴”。

果糖在身体里的代谢路径和葡萄糖不同,它直接进入肝脏,被迅速转化为脂肪,不仅升血糖,还升血脂。长期摄入高果糖饮料,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加剧,血糖控制越来越难。

2022年《中国糖尿病营养治疗指南》指出,含糖饮料的摄入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且风险随摄入量增加而递增。

建议:口渴时喝白开水、无糖茶,实在想喝点味道,选择无糖豆浆、淡咖啡、苏打水。记住一个口诀:“嘴甜一时,血糖遭殃三天。”

第三刀,封杀——高油高糖“中西甜点”

别以为躲开了蛋糕、巧克力,就安全了。很多“中式点心”其实糖油双爆表。像老婆饼、绿豆糕、蛋黄酥、麻薯……这些你以为的“传统味道”,背后藏着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精致糖的多重陷阱。

临床上,我见过不少患者,早餐一块“老婆饼”配豆浆,然后血糖飙到15mmol/L以上。每一口糕点,都是在对胰岛功能开火

反式脂肪就像是油的“毒副版”,对胰岛素功能有严重干扰作用。研究显示,经常摄入反式脂肪的人,发生2型糖尿病的概率高出30%以上。

建议:血糖高的人,彻底断掉糕点类零食,哪怕只是“尝一口”。想吃点甜的?可以自制低糖版的南瓜饼或山药泥,用赤藓糖醇代替蔗糖,不升血糖又保口感。

第四刀,放下——肉夹馍、油条、炸鸡、烧烤

你可能没意识到,这类食物的问题不只是油炸,而是它们同时引发“高升糖+高炎症+高胰岛素抵抗”三连击。

油条是典型的高温反复油炸产物,含大量丙烯酰胺,这种物质被认为可能损伤胰岛细胞。而烧烤、炸鸡等高温碳化食品中,杂环胺多环芳香烃含量极高,容易引发慢性低度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血糖波动。

这些油炸食品让人上瘾。吃完后血糖剧烈波动,身体会误以为“能量不足”,于是更想吃甜的、吃油的,陷入恶性循环。

建议:血糖不稳时,一切油炸类小吃都要远离。实在嘴馋,可以用空气炸锅自制低油鸡胸肉、豆腐干、番薯条,既能解馋,又不劫血糖。

第五刀,拒绝——水果中的“升糖王者”

水果不是不能吃,但不是所有水果都适合血糖高的人。一些“高颜值”的水果,升糖速度堪比饮料。像西瓜、菠萝、榴莲、香蕉、龙眼,这些都是高GI水果

研究指出,西瓜的GI高达72,吃一碗西瓜,血糖上升速度可与一袋奶茶媲美。更糟的是,很多人吃水果没有节制——一边看剧一边吃,三两下就干掉半个榴莲。

高GI水果会让血糖像坐电梯一样上上下下,容易造成胰岛素分泌过度,加速胰岛功能枯竭。建议:选择低GI水果,如柚子、苹果、蓝莓、圣女番茄,每天控制在150克以内,并且放在两餐之间单独吃,避免“饭后水果+血糖翻倍”的陷阱。

血糖这件事,怕的不是升,而是悄悄升、慢慢坏、突然爆。很多人就是在不知不觉中,从血糖偏高,走到了糖尿病前期,再到彻底确诊。

而最该警惕的,是“我又没吃多少糖”的侥幸心理。你以为的“正常饮食”,可能正是血糖失控的源头。控制血糖,从来不是“少吃点这么简单”,而是要精准地识别那些“看起来无害、实则杀伤力极强”的食物陷阱。每一口入口的东西,都有可能是“血糖的绊马索”。

门诊里,一个65岁的老王,原来就是“血糖偏高”,但舍不得戒老婆饼、炸酱面和西瓜。三年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还合并了肾功能异常。他叹口气说:“当初要是早点听你劝,现在也不用每天打针了。”

我们不是说这五种食物从此和你无缘了,而是说:一旦血糖高了,就别再心软了。该断就断,别犹豫。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2]王丽华,林雪.糖尿病与饮食结构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2,28(3):45-49.
[3]李志勇.高血糖与反式脂肪酸摄入的流行病学关联[J].中国公共卫生,2020,36(6):789-793.

来源:王医生健康Tal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