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0育儿补贴刚到手,奶粉就悄悄涨价?宝妈算完账:这福利变味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5 16:47 1

摘要:最近总被宝妈们追着问:“那3600块的育儿补贴,你真领到实惠了吗?”说这话时,我正站在徐州本地超市的母婴货架前,手里攥着罐国产奶粉——上周标价198,今天已跳到218。这点“松口气”的雀跃还没落地,就懂了:有些政策刚冒头,就被人当成了生意经。

最近总被宝妈们追着问:“那3600块的育儿补贴,你真领到实惠了吗?”说这话时,我正站在徐州本地超市的母婴货架前,手里攥着罐国产奶粉——上周标价198,今天已跳到218。这点“松口气”的雀跃还没落地,就懂了:有些政策刚冒头,就被人当成了生意经。

小区三楼的林姐抱着孩子蹲在快递柜旁抹泪,手里三张订单皱成一团。上个月同品牌900克奶粉256一罐,这礼拜飙到318。“一个月四罐,差价比300块月度补贴还多248。”她声音发颤,“本想补贴能多买两包尿不湿,结果尿不湿也从78涨到89。国家发的钱,刚到卡上就得给商家补窟窿?”

这话戳破了多少家长的幻想。后台有妈妈晒聊天记录:问常买的奶粉能不能别涨太狠,客服回得硬气:“当前价格已调至标准区间,与促销无关。”可转头就有人扒出,这品牌原料价三个月没动,直播间吆喝的“配方升级”,成分表和半年前老款没差别。更离谱的是试用装——有新手妈妈说,上周150克试用装35块,这礼拜想再买,价标改成了58。“连试吃的都不放过,吃相太难看了。”

最窝火的是“暗操作”。有网友在某品牌直播间问“是不是借补贴涨价”,下一秒被踢出直播间,账号都拉黑了。找客服理论,永远是“当前属标准价”“比平时便宜”。可谁都清楚,所谓“标准价”早在补贴政策前就停了。就像有位爸爸说的:“好比告诉你要发红包,先掏走你钱包里的钱,最后还说‘我给的比掏的多’。”

这边家长为涨价愁得睡不着,那边母婴股涨得热火朝天。央视财经报道,不少母婴企业股价连涨停,某头部品牌单日销售额激增58万。看着跳涨的曲线,再看手里的补贴申领单,突然懂了:这3600块哪是减负,分明是给商家递了“涨价许可证”。家长拿着补贴总得买奶粉尿不湿,商家稍抬价,补贴就顺理成章进了他们口袋,还能靠业绩拉涨股价,算盘打得隔着屏幕都响。

有人说这是“市场规律”,可哪条规律允许借政策薅羊毛?喊“原材料涨价”的品牌,广告费没少花,明星代言一个接一个;说“配方升级”的产品,换个包装就多要50块。说白了,他们吃准了家长“为孩子不心疼钱”——就像评论区那位妈妈说的:“我买菜货比三家,给孩子买奶粉只能闭着眼认涨,不是不想省,是不敢赌啊。”

前阵子婆婆天天催生二胎:“国家每月补300,多划算。”我没忍住怼她:“妈,我每月给您补600,别催了行不?这300块不够奶粉涨价的零头,生下来不是添人,是添债。”她后来去菜市场转了圈,看见小区超市最便宜的国产奶粉都涨了20块,再没提过二胎。生育率提不上来,从不是补贴给得少,是养孩子的坑太多了。

谁不盼政策真能帮到家长?当初听说发补贴,朋友圈好多妈妈转发,有人甚至算“每月能多买几罐奶粉”。可现实是,补贴还没焐热,就被商家用涨价“截胡”了。像盼着一场雨解渴,等来的却是有人借雨声偷你的水,还说“你看,下雨了呀”。

《价格法》第十四条明说,经营者不能串通操纵价格,损害消费者权益。这些借补贴涨价的行为,早碰了红线。家长要的不是3600块的数字,是实实在在的减负;社会要的不是母婴股的虚假繁荣,是养孩子真的不难。

那些忙着涨价的商家该想清楚:家长的信任像奶粉罐里的奶粉,舀一勺少一勺。今天借补贴多赚的几块钱,明天可能要用十倍百倍的口碑损失来还。我们能做的,是多留个心眼,在评论区说说经历——毕竟,只有让更多人看见猫腻,补贴才能真正回到该去的地方。

你买的母婴用品涨价了吗?来聊聊,到底是个别现象,还是一场集体“被收割”?

来源:千山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