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理财,很多人都会感叹,现在利率水平实在是太低了,存款利息跑不赢通胀,理财收益也在不断走低,无论是工薪族,还是中产家庭,都有点迷茫。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低利率下的焦虑与不确定性,怎样才能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本期《雨珊会客厅》特别邀请到百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董
说起理财,很多人都会感叹,现在利率水平实在是太低了,存款利息跑不赢通胀,理财收益也在不断走低,无论是工薪族,还是中产家庭,都有点迷茫。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低利率下的焦虑与不确定性,怎样才能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本期《雨珊会客厅》特别邀请到百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董事长杨峻,一起探讨低利率时代,如何保持定力,克服、恐惧、贪婪,获得稳稳的收益。
栏目简介:
新金融联盟打造的高端人物访谈栏目,主要针对国内外金融市场热点事件、前沿话题,邀请金融界资深专家,分享真知灼见。
本期嘉宾:
百年保险资管党委书记、董事长 杨峻
曾任腾讯金融科技副总裁,中国平安集团执委、副首席风险执行官,浦发银行上海分行营业部总经理、总行授信审批部副总经理。兼任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会长、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理事、上海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业界导师等。公众号、视频号“木爷说”主理人,斯坦福大学认证正念导师,著有《定力:正念投资,正念人生》、《资管新时代——投资者适当性理论与实践》等书。
主持人:
新金融联盟秘书长、金融城CEO吴雨珊
2013年创办金融城,2016年担任新金融联盟秘书长,致力于金融政策研究、行业交流与知识传播。曾就职于国内顶尖财经媒体,历任高级记者、金融版主任。长期致力于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观察和研究,公开出版相关文章及书籍逾100万字。曾出版著作《变革二十年——交通银行与中国银行业嬗变》《开发性金融创世记》。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雨珊会客厅》,我是主持人吴雨珊。说起理财,很多人都会感叹,现在利率水平实在是太低,存款利息跑不赢通胀,理财收益也在不断走低,无论是工薪族,还是中产家庭,都有点迷茫。我们该如何应对低利率下的焦虑与不确定性,怎样才能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本期《雨珊会客厅》特别邀请到百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杨峻,一起探讨低利率时代,如何保持定力,克服、恐惧、贪婪,获得稳稳的收益。
老百姓理财陷两难境地
主持人:杨总,欢迎您!
杨峻:雨珊总好!
主持人:杨总,您对当下居民理财投资有什么新的观察?
杨峻:现在确实进入了一个比较新的时代。过去很多年,老百姓的理财意识并没有被启蒙,存个银行存款就满足了。随着居民财富的逐渐增长,大家觉得光存银行不能满足需要,所以开始买股票、基金,又发觉股票、基金波动很大。后来又有银行理财这种比较特殊的理财产品出现,大家觉得挺好,收益比存款高,波动比较小,甚至很少有波动。
随着2018年资管新规的实施,这类流动性、风险、收益都相对比较好的产品,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所有除存款以外的资产管理产品,都在往净值化转型,所谓刚兑的产品慢慢消失了。
现在老百姓进入两难境地。要么退回银行存款,但利率太低又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要么买有波动的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后也有波动,有些含权益的产品波动更大。怎样做好投资理财,老百姓进入相对迷茫的阶段,自己投产品专业度又不够,经常踩雷,如果回到银行存款,利率又在不断下行。
主持人:90年代后期,存款利率曾经达到10%以上。现在一年期的存款利率不到1%,做理财没有特别吸引力了。
杨峻:对,所以要获取相对更高的收益,他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这时老百姓特别需要专业的帮助。原来可能需求不是特别明显,随便到银行买个理财,或买个理财型的保险,甚至信托在一段时间内都维持了高收益、低风险。
“新三金”值得配置吗?
主持人:最近,年轻人中间慢慢兴起一种新的理财方式,叫做“新三金”,即货币基金、短债基金和黄金基金。您觉得这个投资组合怎么样?
杨峻:在特定阶段,可能这个配置风险相对小。黄金这几年处于持续的牛市,大家觉得这是很好的配置。但经济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和周期,没有单个的产品能穿越所有的周期屹立不倒。
“新三金”是比较简单的资产配置方式。只有做好资产配置,才可能实现穿越周期的、相对稳定的收益。但资产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股市比较低迷,债市相对走得较好,大家会配一些含债比例较高的产品。特别是短债基金,收益较不错,流动性较好,波动较小,久期较短,在那个阶段这样的配置比较好,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最近A股持续上扬,股债跷跷板效应也会呈现。如果这个阶段还维持刚才说的配置,没有权益配置,可能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资产配置要根据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做再平衡和调整,且品类不能只局限于短债、货基、黄金,至少要有权益、QDII等配置,这样才叫比较完整的资产配置。
黄金还能入手吗?
主持人:在当前阶段,您觉得投资黄金是不是风险比较大?还是说,我们应当把它作为安全垫,纳入配置的一部分?
杨峻:黄金永远是资产配置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是它的配置比例要根据宏观政策、市场环境,甚至地缘政治的变化调节。
过去几年黄金走出大牛市,跟宏观环境特别是国际冲突增大有关。有句话叫乱世黄金,大家有避险的情绪需求,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各国央行都是大买家,黄金被推上去了。
现在黄金到了历史高位,后续是否继续上涨很难预测。因为黄金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特朗普打关税战,一天一个变。黄金波动很大,可能一个新消息的刺激,波动会反映到价格上。所以,没有一成不变的黄金配置比例,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做动态的调整。
我一直有个观点,普通人学会投资,成为一个投资专家是非常难的事,甚至可能不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事。普通人特别需要专业的帮助,而且专家也不是普适性的。每个人风险偏好、家庭状况、收入水平、现金流状况都不一样,特别需要个性化的服务。
我倡导大家找买方投顾的帮助,找那些真正站在投资者角度,为你出谋划策,根据你自身的状况,度身定制资产配置方案,真正找到适配你的人生状态的目标。这个方案要随着你自身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不是说配好了就几年不动了。投资为什么既有趣也非常困难,就在于它要面对不确定性,可能今天确定的事,明天就完全不一样了。
普通人可借力AI工具做投资
主持人:买方投顾确实是一种趋势,但是不是只有达到一定资产量的人才能享受到真正的投顾服务?普通老百姓或年轻人,是不是可以采取智能投顾的方式?
杨峻:作为金融机构,理财经理的服务是有一定的门槛的。现在,随着AI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涌现,很多机构已经在尝试智能投顾,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会成为一个趋势。
老百姓如果全靠自己做投资,胜率不高。为什么?第一,投资是一个复杂的事,每天要关注很多信息,信息间的关系千丝万缕,可能是同向的关系,也可能是互相抵消的关系。根据一个信息做判断可能没有很好的效果,要把所有的信息综合起来分析,所以它需要很强的专业性。
第二,老百姓的情绪管理能力相对较弱。普通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贪婪、恐惧。即便专业分析到位了,也可能一冲动就激情下单了。有时,我们想好了准备怎么做,可能受到情绪影响,准备买进的不敢买了,反而卖掉了原来的持仓。
投资是特别难的事,既需要专业,又需要心性稳定。普通人操作难度非常大,幸好现在有了新技术的发展,有很多机构提供线上智能服务,没有很高的门槛,普通老百姓也能享受专家的服务。而且现在把专家的意见放到机器人里,AI能给你提供一些操作建议。
主持人:至少在信息收集整理和观点输出方面,它非常高效,不用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看大量的材料。
杨峻:对。投资理财需要有框架的思考。但现在自媒体很发达,老百姓往往听到一个片面分析可能就受影响,投资就变得很随机,很难在长期获得好的效果。
情绪是投资业绩的隐形“杀手”
主持人:您上半年出了一本书叫《定力》。书里提到,当我们受到情绪控制时,可能会出现很多失误的投资决策的模式。您总结的十种状况,几乎囊括市场上比较主要的失策行为方式,您能不能简单分享一两个有代表性的。
杨峻:只要是人就有情绪,这是正常的。举个例子,2023年10月,我们公司成立基金投资部,专门投公募基金,那时团队做好了所有准备,等着开干。但当时市场一直很低迷,我没有下决心,因为新成立的部门开门大黑可能不太合适。所以我说,“你们把准备工作做好,等待更好的时机“。
到了2024年2月5日,当天市场极度悲观,跌破2700点,我咨询了很多投资机构当时的申赎情况,得到的反馈是几乎没有人申购。
主持人:极为低迷。
杨峻:极为低迷,全都是赎回的。那天中午,我跟总经理说,“择日不如撞日,现在已经没人申购了,也许要接近底部了”。那天我们下了基金投资部的第一单,很幸运,下到了一个阶段性的最低点,第二天开始反弹。我们下单了两个基金公司的产品,当天别说散户,就连机构也只有我们一家申购,完全是逆向而行。还有很多人卖掉,其实很可惜。为什么卖掉?我相信主要是由情绪驱动的。
主持人:悲观绝望。
杨峻:对。股市里有句话叫“买在无人问津时,卖在人声鼎沸时”,道理都知道,但为什么那一刻来临,大家反而不执行,卖在了无人问津时。没人申购照理不该卖出,但大多数人会卖,因为担心、恐惧还会再跌,市场上充斥着可能要跌破2500点甚至更低的声音。实际上,我们理性分析,当时的市场估值已经非常低,对政策刺激的预期也非常清晰,他就是因为情绪的干扰,恐惧了。
同理,现在大家经常诟病基金在高位卖给了老百姓。这是基金公司的错吗?基金公司是有一定问题的。但我觉得问题还是出在高位,2021年权益市场特别亢奋时,每个人反而对风险漠视,哪怕专业的投资者也如此。那时估值已经比较高,但市场情绪在那,大家都觉得涨的时候就会贪婪。为什么那时卖基金好卖,同样在2700点时卖基金就没人申购,因为普通人会受情绪的干扰,做不出理性的选择。
在投资里,只有理性有可能挣钱,特别感性的,根据自己的情绪来做的,就一定是追涨杀跌。大家都知道道理,为什么做不到?大家都知道不该在大跌时卖出股票。很多耳熟能详的原则,为什么执行不了?因为我们是普通人,情绪对行为的干扰非常大。
除了投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很多决策都是受情绪干扰的。我们经常事后后悔,觉得我当时怎么这么愚蠢,其实就是当时情绪上头了。理性和冷静的时候想想,我怎么会做这样的行为。
情绪上头时该怎么办?
主持人:我们确实容易被情绪影响。您有什么方法或理念帮助普通人规避这种情况。
杨峻:首先,我要澄清一点,我刚才说情绪对大家的投资决策或者生活决策的干扰,大家就觉得情绪是个坏东西。情绪是与生俱来的,人体是非常智慧的系统,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为什么?因为情绪是一个自动的保护机制和防御机制,问题出在现代人的防御机制有时过于敏感。
举个例子,每个人家里都有电器、保险丝,保险丝如果过于敏感,您会不会觉得碍事?保险丝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它,可能家庭的安全、电器的安全会有隐患。这是很有用的东西,但不能过于灵敏。
人也一样,人类大脑里有一个很有用的器官叫杏仁核,它是影响情绪的开关,这个器官非常有用。在远古时代,人类生活在野外,整天要面对野兽、洪水、暴雨的侵袭。杏仁核会发出信号,调动人体做反应。如果一只老虎在后面,每个人都会比平时跑得快,因为它会让你产生情绪,从而智能分配人体资源,消化系统或其他系统会被关闭,能量都跑到需要逃跑的力量上。但如果一直这样被刺激,人体的平衡会被打破,消化系统就会出问题,这也是很多人情绪不好就会胃疼的原因。
主持人:情绪是中性的。
杨峻:对,它是中性的,既对我们有保护作用,情绪过于激烈也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利。普通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做正念训练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投资高手如何做情绪管理
主持人:说到正念训练,您书里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正念投资。能否讲讲什么叫正念投资?
杨峻:正念投资底层逻辑是这样的,我认为一个比较长期稳定的投资业绩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一是专业认知。我们经常说,投资是认知的变现,这句话有个前提是你的每个投资决策都是专业认知驱动的。认知有多深,业绩应该有多好。但大多数人的大多数决策可能不是专业认知驱动的,而是情绪驱动。如果是情绪驱动,投资就变成了情绪的变现。我做了一些研究后,排了一个公式,我认为长期来看,投资业绩=专业认知×情绪管理。
主持人:相乘不是相加?
杨峻:对,相乘。举个例子,如果专业认知能力是0~1,1最高0最差,情绪管理能力也是0~1,投资业绩其实二者的相乘。如果你的专业认知比较高,读到了博士考了CFO,从业经历比较丰富,工作也挺努力,专业认知可能达到0.9,排在了人群里的前10%的分位,你应该很厉害。但如果你的情绪管理能力在50%分位,可能长期的投资业绩在0.45。虽然你的专业度高,你的业绩可能达不到中等水平。反之亦然,如果你的情绪管理能力特别好但专业不够,也做不好投资。一定要这两个都比较强才有可能维持一个稳定的业绩。
我工作中接触了很多优秀的投资经理,他们有一个共性,心力都比较强、稳,甚至喜怒不形于色。一个好的投资经理,专业认知要比较高且要比较勤奋、努力,情绪波动比较小。
正念投资既要把专业做到最好,也要把情绪管理能力提升到比较高的水准。这样的投资是由专业和理性驱动。有句话叫把投资还给专业,而不要投资交给情绪。正念投资是监管一直倡导的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正念要求你更理性,把感性的剥掉。价值投资是所有专业的投资者都认同和倡导的,长期投资也一样。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长期投资,其实是被情绪干扰。本来想好持有标的三年,看好它的未来成长,但稍微有个波动,情绪上来恐惧了,怀疑自己了,就做不好投资了。
有情绪时快“STOP”一下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优秀的投资经理所具备的画像我能想象出来。但是普通投资人,可能专业没有很强,情绪管理能力也没有那么强,有没有什么办法做一些自我的训练,尽量减少来自情绪的干扰?
杨峻:如果要系统的练习正念,有专门的课程。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这是我要求我们投资经理在一些重大的决策前必须要做一下的,叫“STOP”练习,这是正念里比较经典的练习。碰到什么重要的事或者情绪上头时,你一定要提醒自己STOP一下。
“STOP”其实是4个英文单词的缩写。第一个“S”就是stop,你先停一下。第二个“T”是take a breath,呼吸一下,深呼吸对我们放松是很有用的。冷静为什么有用?它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深呼吸时,你吸进一口凉气,它会让你的杏仁核的活跃度略降低一点,冷却一下。所以,你停一停,延缓一下杏仁核的反应,深呼吸一下,你会觉得人稍微能够平复一下。
第三个“O” 尤为重要,它叫observe,这个时候你要觉察一下此时此刻我的状态,我的身心状态是怎么样,我的身体有什么感觉。有的时候我的胃都抽筋了,有的时候我特别热血澎湃,特别的兴奋或者特别的愤怒、特别的高兴。这个时候你要觉察一下自己的身心状态和你的情绪状态。那个时候如果能跳出来看一下自己,其实你就进入正念的状态了,你觉察了自己现在是什么状态。有的时候情绪上来的时候,你是不知道自己在生气的,当你知道自己在生气的时候,实际上你已经在管控生气了,但是往往我们在发泄情绪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其实已经在发脾气。
主持人:当情绪上头的时候,其实很难实现自我觉察。
杨峻:对,所以你要不断地练。为什么刚才我说大家知道所有的道理,但就是做不好?其实是因为训练不够。就像大家都知道跑步健身对身体有好处,但你知道了是不是就健身成功了,那完全不是,你必须去践行,必须去每天训练,才有可能真的把身体练好。
同理,我们要训练我们的正念能力,正念的状态一样是需要训练的,“STOP”练习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方法。“O” 是这里很关键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如果漏掉就没有效果了。你觉察当下要做的决策是不是理性的,是不是被情绪干扰了?这一步尤为关键。
很多时候投资经理在下单前做一下,他会发生变化,原来要做的动作可能就不做了。就像我说的去年2月5日大跌时,可能你的杏仁核给你的反应不是理性的回应。我们经常说你不要自动反应,而是要理性智慧的去回应,但是理性智慧回应是需要等那些组织起作用的,所以 observe尤为重要。
最后的“P” ,也就是proceed,继续往前。停完了再继续的时候,你已经规避了情绪给你的干扰,这个时候往前走,是更理性、更专业的。
我特别推荐给普通人,因为它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操作。如果有一定的时间,你愿意更精进学习,也有很多其他的训练方法,最简单的每天拨出10分钟、15分钟的时间,静坐一下,也不需要有什么仪规,就坐在椅子上,眼睛闭起来,把注意力聚焦到自己的呼吸上。去观察呼吸,去感受呼吸给你带来的身体反应,把注意力放在上面。我敢保证,你坚持不了,可能半分钟你会心念漂移,又去胡思乱想了。
主持人:神游万里之外。
杨峻:普通人每天会起几万个念头升起,想过去想未来,想这个人那个人。
主持人:所以实现自我控制是很困难的。静坐其实就是冥想,对吗?
杨峻:对,其实就是一种冥想。
主持人:您的书里写桥水的瑞·达利欧每天花20分钟进行冥想,而且他觉得冥想是他做正确投资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杨峻:对。冥想现在越来越流行,因为科学证实了冥想对身心状态改善的作用。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如果我们每天进行20分钟的冥想训练,坚持8周以上,大脑里的杏仁核会明显的变小,而那些理性的组织,前额叶组织、海马体组织会明显的增厚,这个就跟练肌肉一样。
当你的杏仁核变得更薄更小的时候,其实就像保险丝敏感度会变低。敏感度变低,就不会那么容易升起不必要的情绪反应。所以我非常推荐大家做这些训练,慢慢地你就会养成习惯。
保持正念,活在当下
主持人:您书里介绍了好几种正念训练的方法,我印象很深的是正念吃葡萄干,一个看起来稀松平常的事情。葡萄干谁没吃过,但是你描写得非常细致,从去认知葡萄干长什么样子、颜色、气味,想象它的来处,然后再用心的去吃它,去感知、去觉察,特别有意思。
杨峻:这是正念修习里非常经典的练习。为什么用葡萄干?因为每个人都吃过,用正念的方法去品尝葡萄干,感受是完全不一样。我带过很多人练习过,大家最后的体会是这颗葡萄干是这辈子吃过最甜的。
其实训练背后的逻辑是在锻炼你的专注力。我们平时吃东西,都没有带着觉察,甚至不知道吃的是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一边吃饭一边看手机,甚至不知道吃进去的是啥。可能一个变质的东西,他都看不见。如果你能够正念饮食,会发觉吃进去的味道完全不一样。同理,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如果全神贯注的做,跟心思散乱的做,效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全神贯注的做,会产生一种心流,让人产生幸福感。
哈佛大学一直在研究幸福,它的一个核心研究成果,就是说一颗散乱的心是不幸福的心。他专门有一个论文就叫“a wandering mind is an unhappy mind”。人如果要获得幸福,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就是活在当下,要把注意力、心念都集中到当下的这一刻。活在当下4个字大家都听过,好多人都觉得是心灵鸡汤。其实活在当下是需要训练的,我们的大脑容易让你想过去想未来,唯独不想当下。哈佛做了一个统计很有意思,一个成年人46.9%的时间,心思是散乱的,没有聚焦在当下的一件事上。
哈佛的结论是,当你全神贯注的聚焦一件事的时候,它会形成一种叫Mental flow,就是心流。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体验的,全神贯注做一件事的时候,会感觉时间都消失了,几个小时过去都浑然不觉,别人叫你听不见,外面有什么声响也听不见了。完全的专注在这件事上的时候,大脑会分泌让人快乐的物质,内啡肽、多巴胺,所以你会体验到持久的幸福感。但这些都需要训练,正念就是训练注意力、觉察力,能够让你活在当下。
所以有些人问我什么是正念?我理解为它是一种活在当下的能力,你能够很清晰地觉察到我在做什么。大多数人是不知道的,一边做一边一心多用,这种时候其实也很累。我们很多时候觉得一天很累,其实就是念头太多了,所以体验不到真正的幸福感。
通往幸福人生的五个元素
主持人:您书里有一个MAGIC幸福模型,怎么想到做这么一个模型,它是什么意思?
杨峻:我最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大家为什么会被投资困扰?今天如果投资挣钱了,股市上涨了,就兴高采烈觉得自己很幸福。如果股市亏钱了,感觉就是非常糟糕的一天。所以投资是为了什么?很多人说投资不就是为了赚钱吗,我觉得这个认知还稍微浅了一点。投资其实是为了人生过得更好,投资是为人生服务的,而不是倒过来,我们现在大多数人是人生为了投资服务了。好像我把投资做好了,就成功就幸福,投资没做好就很失败,就是个loser,我觉得这个颠倒了。
那么要获得人生的幸福,是不是只有投资幸福这么一条路。为什么很多有钱的人,投资很成功的人,他也焦虑不堪,晚上都睡不着觉。
主持人:对,赚钱和幸福之间肯定不能划等号,但是怎么去认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杨峻:我感觉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是不一样的。在你积累金钱的时候,可能随着财富的增长,幸福感是会跟着上去的。但我们经常说要厚德载物,当到了一定量级以后,如果你的心力不够强不够稳,其实你承载不了这些金钱。那么怎么能够去提升心力,能够真正感受到幸福,我最近几年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
我见过很多普通的人,他每天都洋溢着幸福感,你会觉得跟他在一起满满的正能量,但他并没有很有钱。反之一些很有钱的人,跟他一聊天感觉扑面而来的负能量,所以我就在想怎样能够真的把当下变成幸福的一刻。
大家都说活在当下,人生是由一个个的当下构成,如果我们把每一个当下都能够变成一个magic moment,那么我们的人生是不是也会变成一个magic life?
当下这一刻,应该怎么把它过好。我们每天也就24个小时,怎么样去做选择排序取舍。当下的这一刻做什么样的选择和排序,很多时候决定了我们人生的走向。所以我就排了MAGIC幸福模型,如果你在当下的这一刻做的事情符合5个元素,可能你就获得了1个幸福的moment。
M就是mindful,正念。当下的每一刻,都要带着正念带着觉察。也就是很清楚当下在做什么,身心状况、情绪是怎么样的。你是处在一个非常平稳的状态,而不是一个情绪波动很大的状态。你是带着觉察的,很清楚知道现在是什么状况。有了正念还远远不够,但正念是一个底座,是一个树根。
A 是altruism,利他。利他是我们获得幸福的一个重要的元素。人都是社会动物,如果你的存在对他人没有提供帮助、价值的话,你不会获得一个持久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所以当下做的任何一件事,从事的任何一项工作,最好带有利他的成分。我们其实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无私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会很有价值感、成就感。
G是 Growth,成长。当下你选择做的事情,最好是能够让你有新的习得、新的生长。一个人如果不断在提升认知,他的生命在往上延展,有些人说我的工作每天都重复,感觉也没有什么习得。其实哪怕工作是重复,也可以在这里面找到新的方法、可以优化流程、可以把工作做得更有更高效,也是一种成长。如果一个人停止了生长了,就离衰老就不远了。所以我经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其实也是会给你能量的。
I是intention,也就是生命的意图。当下做的那件事情,最好跟你的生命意图有链接,这样会给你内心源源不断的能量。很多人说我不知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intention的,但由于我们没有正念的能力、没有觉察力,所以我们找不到了。这个intention要去寻找的,这里有一些小方法可以分享给大家。
比如你回想一下生命的旅程中,有哪些时刻你觉得热血澎湃非常的激动,觉得能量满满特别想去做这件事儿,或者这件事做了以后,特别的有成就感,这些事往往跟你的生命意图有联系。或者一些你热爱的事情,不睡觉也愿意做,不给钱也愿意做,那些事情他是天然的从内心给你能量,会给你很深的幸福感。
C就是courage,勇气。每一个当下你都要带着勇气,这个也非常的重要。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你是不是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可能你已经非常努力,也做到了正念、利他、成长,也有生命意图,但好像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没有关系,可能很多因缘还没有聚合,所以你能不能允许世界如其所是,而非如我所愿。任何结果我都要非常理性的去接纳他,都能涵容。
我相信magic形成了,你每一个当下是带着正念的,带着觉察的,是有利他元素的,自己是有生长的,然后符合生命意图的,是带着勇气的去接纳的,你人生的每一个当下都会变成magic moment,人生就自然会变成magic life。
用magic的模型来指挥,投资业绩也会做得很好。我们公司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业绩都有非常明显的提升,跟这个也有一定的关系。当你决策更理性的时候,就能把专业发挥到极致,为什么现在量化的这些策略,大家都觉得很厉害,其实是逻辑是一样的,因为量化策略完全是专业驱动了。它没有了情绪,没有了人性的干扰。
现在大家都在说量化似乎很难击败,但如果投资经理能够把情绪这一块补上,其实人跟机器相比,还是有很多天然的优势的。人是面向未来的,机器只是利用了很多历史的数据,做出来的一个模型。
巴菲特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他认为一个好的投资经理就需要两个点,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投资的框架,第二个管理好情绪,不要让情绪把这个框架给侵蚀了。
大家经常说的知行合一,其实很难做到,因为必须是行了以后的知那才是真的知。很多时候我知道,但我做不到。每个人都知道我要管理好情绪,要更平和,要生活得更智慧更幸福,但为什么做不到?其实就是缺了一个环节,知和行当中是有断层的,这个是需要训练的,训练了以后才能变成真正的行。
低利率时代普通人如何做资产配置?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巴菲特,我想起他说过如果你不想长期持有一只股票10年,你就不要持有它10分钟。在当下低利率环境当中,您觉得长期主义是不是还适用?
杨峻:当然还是适用的,投资就是一个长期的事情。如果你看得非常短,很多人说每天那么多涨停板,我只要买到一个不就10%了,对抗低利率不更有效吗。事实上每天能抓到涨停板,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有效的。甚至有的时候我不希望普通人能够有这么好的运气去抓到涨停板,因为一次抓到以后,认为这是可复制的,这就很可怕了,最后靠运气赚的钱靠实力都会还回去的。
所以我也非常认同巴菲特这个话,我们每一个投资决策必须是过专业的判断分析、大量的调研,是一个非常慎重的决策。价值投资的核心是能够在标的价格和价值偏离的时候买进,然后股价高于它价值的时候卖出。
所以很多人问什么,到底怎么来买卖,我觉得其实很简单,你要对标的的价值有很清晰很专业的判断,然后再去看价格。巴菲特说过,好公司和好股好股票也是两回事,好公司不一定是一个好投资标的。因为如果它估值很高了,价值比如1,000亿,但市值已经到1,500亿了,它就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虽然还是个好公司。如果价值是1,000亿,但现在的股价现在只有500亿,那这时候它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
主持人:当下国际地缘政治环境很复杂,国内经济变化也很大,我觉得行业的周期好像比过去变得更短了,各个板块的轮动也是此起彼伏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去做长期主义的投资是不是更困难了?
杨峻:如果你看得比较短就会更困难,但如果拉长看,用资产配置的方法去对抗这些周期的波动,其实是非常有效的,也是被实证无数次的。资产配置可能是投资里唯一的免费午餐,如果你能够配置的比较有效的话,它是有穿越周期的能力的。您刚才提到达利欧,桥水的全天候策略,就是这么一个方法。
所以对普通人来说,资产配置才是不二法门。当然有一些很激进的投资者,看不上资产配置获得的比较稳定的收益,要博高收益,但是那种高风险高收益的做法,不适合绝大多数普通人。
主持人:对普通人来说,哪几个方面的配置组合在一起是相对稳健,普通人风险偏好也比较适应的。
杨峻:对个人来说,具体怎么配置,比例是多少,最好咨询你的投资顾问,让专业的人来给你做配置。投资是一个高度复杂、专业且有高度风险的事情,靠你自己去研究这个事儿,可能不太可行,所以要去多听专家的意见,这是第一。
第二,每个人他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特殊的人生阶段、人生目标,甚至人生的责任要去承担,所以也不可能说一个配置策略适用所有的人。
第三,当做了配置以后,你就要静待花开,要放长而不要看得非常短。我特别不建议普通投资者每天去盯着净值看,今天净值波动了多少,又跌了多少,其实短期的一些波动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反而会干扰你的情绪。可以放长一点看,一个季度看一次,我觉得是比较理性了,跟你的投资顾问交流一下。一个季度过去了,我的组合是不是符合了预期,有没有需要调整的。然后这一个季度有什么变化,有些时候工作发生变化、现金流发生了一些变化,可能会影响你的资产配置方案的。我觉得普通人应该把自己的主要的注意力聚焦到自己的主业上。你是从事什么工作的,你就专心去做你的主业,投资的事儿就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就好了。
现在很多理银行理财公司就深受这个困扰,稍微一个波动几个bp,老百姓就受不了,说你怎么让我亏钱了。其实这些短期的波动真的不要去看,不然你可能在一个低点就做出不理性的交易行为。
所以要更多的聚焦到主业,把主业做好,靠主业挣钱,我觉得那个才是正道,而且是更可行的方法。我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能够保住本金,把自己辛苦挣来的钱能够守住,别在投资上给霍霍了。
主持人:能跑赢通胀就已经了不起了。
杨峻:对,能跑赢通胀就很不错。如果要求高一点,能够承担一定的风险,能够达到GDP的增长的速度,或者超越一点,已经是非常优秀了。千万不要抱着靠投资能够暴富,靠投资就能够实现财富自由的心态,往往是不会如你所愿的。
主持人:就像您刚才说的靠运气赚来的钱,靠实力会还回去。
杨峻:对,因为投资它就是一个挺专业的事情,又特别考验人性,普通人要去挑战这个其实是性价比并不好,还不如你聚焦到自己的主业上。
以估值为锚寻找权益投资机会
主持人:您一直倡导大家关注权益市场的机会,那么在权益市场波动比较大的情况下,作为普通投资人,他的止盈和止损是不是应该设定一个值,这个值怎么设定比较合适?
杨峻:在利率下行期往往权益市场的机会比较多。过去两年里,我们公司投资里权益的比例是比较高的,从效果看也比较好。那么对普通人来说,参与权益投资,就要知道权益投资的风险会比固收类的资产天然就高一些,波动也会大一些,所以你一定要有心理的承受能力。波动它会向下也会向上,向上你得忍住,有的时候稍微涨一点,忍不住卖掉了
主持人:所以说我们提前要设定一个止盈和止损的线。
杨峻:如果你特别不专业,不懂投资,确实可设一个线。比如今年GDP上半年5.3%,如果上半年已经年化做到5.3%了,已经跑赢GDP了,可能也比较满意了,设一个也可以。但其实我不是特别建议,因为它不大符合投资的本质。权益投资它的买入卖出点,应该是在价值低估的时候买入,在价值高估卖出,而不是一个具体的值。
它是有难度的,因为你要判断这个标的合理估值是多少,需要很多的专业知识,要对宏观、对行业、对具体的上市公司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在这个基础上,给一个比较合理的、理性的、专业的估值,然后去判断现在的市场价格跟估值之间的偏离度。如果它往在下面偏离比较多,你就应该买进。在上面偏离比较多,就应该卖出,所以止盈止损点应该是在这里。
这对普通人来说就太难了,所以不建议普通人自己去炒股。为什么炒股普通人亏的多,真正赚钱的人其实很少,其实原理就在这。如果你掌握不了专业,你设一个绝对的数值也不是不可以,但不是很科学。比如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涨的,结果你到了5%就卖掉了,其实也挺可惜的。
有的时候明明已经偏离,估值是一个比较低的时候,正好又受各种因素,又往下调了一点,其实这时候你不应该止损,反而是应该继续买入才对。就像巴菲特说的,越跌他越开心,因为他清楚股票的估值,股价越跌他越觉得开心,因为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将来赚的空间更大。
主持人: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低利率时代的投资法则,您会送给投资人一句什么样的话?
杨峻:我建议大家要保持定力,利用资产配置的方法,能够实现一个超越周期的,比较稳定的一个回报。
主持人:好的,谢谢杨总。谢谢您深度分享了您的投资理念,特别是如何运用正念的方法,尽可能减少情绪的干扰,去做理性的投资。其中magic模型和stop练习方法,我觉得都非常实用,受益匪浅。投资本身就是一场修行,愿屏幕前的你修心养性,平静自足,运用专业能力做理性而不失偏颇的投资决策,获得稳稳的收益和幸福的人生。我们将持续关注经济金融界重要政策热点话题,邀请资深专家传递真知灼见。欢迎大家继续关注《雨珊会客厅》。
来源:新金融联盟N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