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陈赓大将的最后一张照片,虽已病入膏肓,但他却笑得最灿烂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5 16:37 1

摘要: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璀璨将星中,陈赓大将始终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既是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军事奇才,又是性情爽朗、重情重义的性情中人。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璀璨将星中,陈赓大将始终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既是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军事奇才,又是性情爽朗、重情重义的性情中人。

从黄埔军校的热血青年到开国大将,从战火纷飞的战场到温馨和睦的家庭,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认识陈赓,得从这些老照片说起。

陈赓的军事基因似乎是与生俱来的,1899年,他出生于湖南湘乡的一个将门世家,爷爷是湘军里的武官,从小听着军营故事长大,13岁就偷偷跑去当湘军,混在队伍里打了四年仗。

1922年他入了党,后来考进黄埔军校,成了第一期学生,在黄埔,他和蒋先云、贺衷寒并称“三杰”,深受孙中山和周恩来的赏识,脑子活,胆子大,蒋介石都想把他拉到身边。

东征的时候,蒋介石被围,是他背着蒋介石在枪林弹雨里冲出来的,可后来蒋介石叛变革命,他二话不说就跟国民党划清界限,提着枪上了井冈山。

南昌起义,他在会昌战斗中左腿中了三枪,胫骨腓骨都断了,被老乡藏在柴房里才捡回条命,后来在上海养伤,还帮周恩来管过特科,装过商人、教员,跟叛徒特务斗智斗勇。

有人说他是“全才”,既能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又能在龙潭虎穴里搞地下工作,可他自己总说:“我就会打仗,就想让老百姓过几天安生日子。”陈赓大将这辈子,胜仗确实没少打。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赓担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旅长,率部开赴华北抗日前线,386旅在他的指挥下,成为了让日军闻风丧胆的“铁军”。

1938年3月,陈赓指挥神头岭伏击战,这是他军事生涯中的经典战例,他利用神头岭复杂的地形,将部队隐蔽在日军眼皮底下。

待日军进入伏击圈后,突然发起攻击,歼灭日军1500余人,击毁汽车百余辆,成为八路军抗战初期的著名胜仗,战后,日军在坦克上写下“专打386旅”的标语,足见对这支部队的忌惮。

在抗战期间,386旅还有个“三子部队”的戏称:旅长陈赓因腿伤走路有点瘸,被称为“瘸子”;参谋长周希汉身材瘦削,被称为“瘦子”;政委王新亭高度近视,被称为“瞎子”。

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在陈赓的带领下,创下了无数抗战传奇,先后参与了响堂铺伏击战、长乐村战斗等诸多战役,为抗击日寇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陈赓更是大放异彩,1947年,他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南渡黄河,挺进豫西,配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8年,他参与指挥淮海战役,在围歼黄维兵团等战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949年,他率部进军大西南,解放了云南、贵州等省,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1951年,陈赓临危受命,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政委,奔赴抗美援朝战场。

在朝鲜战场上,他协助彭德怀司令员指挥作战,参与了第五次战役等重要军事行动,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陈赓,在生活中却是一位重情重义的汉子,他的两段爱情故事,都与革命事业紧密相连。

陈赓的第一任妻子是王根英,1927年,在武汉召开的中共五大期间,陈赓认识了来自上海的代表王根英。

王根英出身贫寒,11岁就到纱厂当童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位勇敢坚定的革命战士,陈赓对这位英姿飒爽的女战士一见倾心,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当时的陈赓性格爽朗,追求方式也十分直接,在一次会议上,他直接给王根英递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根英同志,我向你郑重求婚,希望你能嫁给我”。

王根英觉得这种方式太过鲁莽,把纸条贴在了墙上,没想到陈赓又递来第二张、第三张,态度十分坚决。

被周恩来撞见了,周总理笑着骂他:“陈赓,你这是开会还是搞对象?”后来还是邓颖超觉得两人志同道合,便从中撮合,最终,王根英被陈赓的真诚所打动,两人在武汉结为革命伴侣。

可惜好日子没过多久,1939年春天,王根英在河北掩护伤员撤退,发现装公款的挎包落在村里。

那笔钱是给部队买药的,她扭头就往回跑,刚把包抱在怀里,鬼子的枪响了,等战友们找到她时,人已经没气了,怀里的挎包还攥得紧紧的,才33岁。

得知王根英牺牲的消息,陈赓悲痛欲绝,在日记中写道:“三月八日,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一天,也是我最惨痛的一天。”

他把对王根英的思念深深埋在心底,直到晚年还时常提起她,王根英牺牲后,他们的儿子陈知非流落在上海。

直到1946年才被找到,当时的陈知非正在一家西餐馆做仆役,生活十分艰难,陈赓把儿子接到身边,对他十分疼爱。

后来在1940年,陈赓在山西武乡县养病期间,认识了傅涯,那姑娘是抗大文工团的,说话轻声细语,干活却麻利,给伤员换药、排练节目,样样不含糊。

陈赓跟她讲自己在会昌战斗中装死的事:“那会儿真想开枪自杀,可一想,我还年轻,还能为共产主义扛枪,就躺那儿装死,等敌人走了才爬出来。”傅涯听得眼睛都直了,后来总说:“他哪是在讲自己,是在讲信仰啊。”

陈赓对傅涯的追求同样真诚而热烈,他经常给傅涯讲自己在战场上的经历,两人在交流中逐渐加深了了解。

1943年2月,陈赓与傅涯在河北涉县结婚,婚后,两人相互扶持,成为了革命道路上的亲密伴侣,傅涯不仅悉心照顾陈赓的生活,还积极支持他的工作,成为了他坚强的后盾。

1961年陈赓去世后,傅涯没有再婚,而是独自抚养着几个孩子,并且一直照顾着王根英的母亲,每月给她寄去生活费,直到老人去世,傅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与责任。

1955年,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成为新中国开国十大将之一,在授勋仪式上,周恩来总理亲自为他颁发任命状,这是他军事生涯中的高光时刻。

仪式结束后,他特意拉着邓颖超在天安门城楼前合影,照片中,邓颖超亲切地挽着他的手臂,两人笑容满面。

然而,常年的征战和劳累,让陈赓的身体早已不堪重负,1957年以后,他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腿伤时常发作,还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

1960年,他两次突发心肌梗死,经过抢救才脱离危险,医生建议他好好休息,但他依然坚持工作,还在病床上撰写《作战经验总结》,希望能把自己的军事经验留给后人。

1961年初,陈赓被安排到上海疗养,当时,粟裕、李克农等老友也在上海,他们经常相聚,这让喜欢热闹的陈赓感到十分开心。

陈赓和李克农

1961年,陈赓拍下了他一生中最后的几张照片,照片中,陈赓坐在藤椅上,面容憔悴,头发稀疏。

1961年3月16日,陈赓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年仅58岁,他是十大开国大将中最早离世的一位,他的去世让全国人民深感悲痛。

周恩来总理得知消息后,立即从广州赶回上海,亲自参加追悼会,在追悼会上,许多与他并肩作战过的老战友都泣不成声,缅怀这位英勇善战、重情重义的将军。

陈赓过世后,傅涯独自一人抚养五个孩子长大,陈知非后来成了航空工程师,参与了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的研制;陈知建考进哈军工,在沈阳军区从技术员做到少将;陈知庶15岁参军,1997年跟着驻港部队进驻香港。

陈知涯成了驻美武官,在国际舞台上讲述中国军人的故事;女儿陈知进成了麻醉科教授,在手术台前救了无数人。

陈赓的子女们虽然出身将门,但从未依靠父辈的光环,而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他们用实际行动传承了陈赓的爱国精神和革命意志。

2011年,陈赓的骨灰从北京八宝山公墓迁回故乡湖南湘乡安葬,陪伴在他身边的还有两任妻子王根英和傅涯,这位为国家和人民奋斗了一生的将军,终于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故乡。

陈赓大将夫妻合葬墓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缅怀开国大将陈赓:救过蒋介石的命 曾“叫板”毛泽东2015-02-27

来源:大壮实验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