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八十七年的红色记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5 16:37 1

摘要:9月27日,新四军游击支队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成立,彭雪枫任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30日,彭雪枫、张震率2个连和一部分干部共373人,轻机枪4挺,长短枪190支,从竹沟誓师东征,挺进豫东。

英雄丰碑 屹立江淮

走进新四军游击支队

1938年夏,日军侵占中原大地,广大豫皖苏民众陷入深重灾难。为增强华中抗日力量,党中央派遣彭雪枫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开辟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

9月27日,新四军游击支队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成立,彭雪枫任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30日,彭雪枫、张震率2个连和一部分干部共373人,轻机枪4挺,长短枪190支,从竹沟誓师东征,挺进豫东。

10月12日,东征部队与萧望东率领的抗日游击先遣大队、吴芝圃领导的豫东游击三支队在西华县杜岗村会师,合编后仍称“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3个大队,兵力扩大到1020人,部队转入整训。

10月27日,新四军游击支队首战淮阳窦楼,击毙日军指挥官林津少尉等十余人,极大鼓舞敌后军民的抗日热情。

此后,新四军游击支队采取灵活战术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在豫东、皖北地区多次袭击日伪军、破坏敌交通线,取得亳县(今亳州市)、永城、邳县(今邳州市)、商丘、宿县(今宿州市)、怀远等多地多场战斗的胜利,同时积极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政权,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1939年,新四军游击支队进行大小战斗78次,毙俘日伪军2568人,击伤3487人,缴获各种枪炮1600余支,弹药4万余发,骡马429匹。新四军游击支队在战斗中发展成3个主力团,1个特务团,4个总队(各2个团)和3个独立团,总计1.78万余人。

1940年2月1日,新四军游击支队奉命改番号为新四军第六支队。同年6月,与八路军南下部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该部重组为新四军第四师,继续坚守淮北抗日根据地。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跨越八十七年的红色记忆

“军人们在拂晓要出发,志士们在拂晓要奋起......这极具号召力的发刊词就是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八一建军节前夕,安徽省宿州军分区围绕红色报刊《拂晓报》的创刊背景、发展历程及不同时期发挥的思想引领作用等展开深入交流,从这份红色报刊的思想引领作用中汲取精神力量。

历史的回响跨越时空。不久前,一场跨越千余公里的“云端”连线,同样让《拂晓报》报史馆与西部战区陆军某旅紧密相连。该旅前身部队为新四军游击支队,支队的组建者就是抗日名将彭雪枫。

1938年秋,彭雪枫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部队誓师东征之际,在彭雪枫倡议下,《拂晓报》正式创刊。“‘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革命、勇敢、进取、迈进有为,胜利就来到的意思......”彭雪枫在发刊词中这样写道。从此,这份战地报纸伴随部队转战豫皖苏边区,成为鼓舞军民斗志的精神火炬。

“这把‘雪枫刀’见证着骑兵团的赫赫战功”。屏幕切换到一件特殊展品前,讲解员详细讲述着1942年夏季的战斗故事。当时,新四军骑兵团挥舞彭雪枫亲自参与设计的军刀,在洪泽湖畔痛击抢粮的日伪军。听到激动处,官兵们不约而同地挺直了腰板。

该旅领导介绍,这些年旅队依托“雪枫史馆”,定期举办“雪枫讲堂”;每年新兵入营、干部调入时,组织大家集体学习旅史及“雪枫精神”;沿用《拂晓报》名称编印战地快报,激励官兵弘扬先辈精神,争当雪枫传人......

“争当雪枫传人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宿州军分区机关干部王韬告诉记者,如今的宿州大地,雪枫小学里书声琅琅,雪枫公园中松柏苍劲,雪枫路上车流不息......彭雪枫的名字,已深深融入城市血脉。

“‘雪枫精神’是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激励我们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王韬告诉记者,近年来,宿州军分区官兵和民兵以传承“雪枫精神”为己任,训练场上,他们以先辈为榜样,锤炼过硬本领;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他们一马当先、冲锋在前;乡村振兴道路上,他们勇当排头兵,以实际行动谱写爱民新篇。

去年6月,宿州市灵璧县民兵应急通信保障连接到上级指令代表安徽省参加某项练兵比武活动。全体人员迅速集结备战。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白天训练,晚上复盘。摸爬滚打、毫不退缩,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刻苦训练中,最终取得援战行动、教学组训双项第一的优异成绩。在宿州城乡,“雪枫精神”正以新的形式传承弘扬:乡村振兴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户抢收夏粮;民兵应急分队在防汛演练中冲锋在前;驻地部队官兵在实战化训练中苦练精兵。

2020年以来,驻宿官兵献血6万余毫升,植树1.5万棵,参与市容整治40余次,官兵们还积极响应“希望工程”和“春蕾行动”要求,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驻地群众开展义诊......他们传承“为人民服务”的赤子初心,化身红色精神的传播者、民生福祉的守护者、平安家园的捍卫者,与宿州人民携手并肩,共同书写新时代拥政爱民的动人篇章。

武警宿州支队官兵在彭雪枫纪念碑下宣誓 □王一凡/摄

宿州市海峡技工学校师生到彭雪枫公园举行“传承铁血志·徒步祭忠魂”祭扫活动 □王帅/摄

青春宣言

小时候总觉得“雪枫精神”在课本里,直到穿上军装,走进雪枫特战旅的训练场,才真切懂得那精神是战术场上磨秃的刺刀,是伞降时撕裂风的呼啸,是深夜潜伏时与寒星对望的眼神。如今脱下特战服,穿上民兵迷彩绿,我将带着军营的温度,带着“雪枫”的印记,把八年军旅淬炼出的满腔热血,融进中国民兵的战位,在将军守护过的土地上继续冲锋,坚决扛起“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使命责任。

□萧县人武部民兵教练员 马 战

我成长、工作、生活在彭雪枫将军战斗过的土地上。彭将军的故事催生了我投身军旅、报效祖国的理想。作为一名新时代军队文职人员,我深知这身“孔雀蓝”连着保家卫国的初心、系着国防动员的使命。我将传承革命先辈的牺牲奉献精神,努力提升军事素养,自觉扛起责任担当,把红色基因化为履职的底气,让精神血脉化作担当的筋骨,在国防动员的广阔天地,贡献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使命的青春力量。

□宿州军分区文职人员 苗 建

作为一名宿州子弟,彭雪枫将军在豫皖苏大地纵横驰骋的雄姿,新四军将士抗击强敌的坚韧,如同淮北平原上生生不息的麦浪,早已扎根于我的心田。如今,站在祖国边陲,我用钢枪续写忠诚。身为红色热土传人,我将以先辈为炬,砺剑雪域,像彭雪枫将军治军那般,在极地严训中挑战极限,以精武之能诠释“醉卧沙场”的今日担当。

□武警西藏自治区总队某部政治指导员 屈广宇

接过先辈的接力棒,我深知,作为一名新时代革命军人就是要把岗位当战位,把训练场当战场,把每一次队列、每一次执勤、每一次训练,都当作使命的传承和保家卫国的担当。青春的答案,藏在汗透的迷彩里,写在实弹射击的靶心上,融在“苦练杀敌本领,时刻准备战斗”的誓言里,落在满腔“热辣滚烫”、矢志强国强军的行动中。

□宿州军分区战士 陈是鑫

来源:安青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