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不是正在错过某些最核心的东西?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5 16:36 1

摘要:这个问题很明显是大语言模型编的,提问者的其他许多动态也在滥用大语言模型且不标注,这往好听了说可以算是一种行为艺术。

不是 。

这个问题很明显是大语言模型编的,提问者的其他许多动态也在滥用大语言模型且不标注,这往好听了说可以算是一种行为艺术。

这个低质问题理所当然地引来了一些民间哲学爱好者在下面嗡嗡叫。

在这问题的补充说明里,大语言模型拼凑的看似深刻的字词组合毫无深意,只代表统计上一些人乐于将这些字词堆在一起。

如果我们从经验证据出发地相信外部世界是存在的、人是我们观测到的状态、人的意识是人脑产生的,那么人的意识是人脑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觉察与反映。如果我们改变上述前提,那么结论可以大幅变更。这并不重要。

人的许多感受是可以被测量、对比和再现的。例如,2025 年发表的一篇文章称,研究人员用 fMRI 测量了 35 人看到一些颜色时的脑活动并进行了比较,发现受试者们看同样的颜色时有明显相似的脑活动模式。

Is my “red” your “red”?: Evaluating structural correspondences between color similarity judgments using unsupervised alignment. Kawakita, Genji et al. iScience, Volume 28, Issue 3, 112029

关于“我是谁”之类哲学问题,可以看看: 你就是你的大脑 ——人对自我的体验、对所谓灵魂的体验、对自由意志的体验等是若干神经元激发的结果。

此外,关于哲学,我重复以下的观点:

哲学是关注思想与世界的联系、关注语言如何成功地指称世界的学科。但是,一些哲学家指出,哲学使用的语言往往与现实脱节、不再表达有意义的思想 [1] 。大语言模型摆弄的哲学语言就更是这样。罗素用他的悖论指出,我们需要禁止某些词语组合方式,以免产生明明无意义却自以为有意义的文本。
维特根斯坦认为,我们不能用语言描述语言是如何描述世界的,我们不能谈论伦理学而不超越有意义语言的界限,对于不可言说之物,我们必须保持沉默。
维特根斯坦后来提出,一个词的意义在于它的使用方法,在哲学中,词语往往不是以平时的方法使用的,但也没有明确地指定它们的新用法——于是,哲学家们无意地删除了词语的意义。
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认为,分析命题 [2] 和可以通过感官经验验证的陈述是有意义的,大多数哲学主张不属于这两类,因此大多数哲学主张是无意义的。
一些哲学家的表达相对温和:或许至少有些哲学问题是有意义的;或许哲学问题是有意义的,只是一些答案是无意义的。
一些哲学家比较激进,他们认为,与科学不同, 哲学似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数千年了,哲学还没有为哲学问题找到能够被普遍接受的答案。哪怕哲学能系统化地解答“如何给蠢问题找到蠢答案”,事情都不会这么糟糕。

费曼认为他看到的一些哲学是无用的,我认为费曼给出的理由是充分的(可以参考此处 科学的自限性会导致科学退步吗? )。杨振宁、霍金等表达过更直接的哲学无用论。爱因斯坦一度高看过马赫,后来转而认为马赫的哲学不过是胡说八道。

理查德·罗蒂认为,能够从哲学获得的“精神财富”不难从文学等处获得。在人类面临的现实性问题上,我们现在与其向哲学家请教,不如向经济学家、法学家、文学家甚至诗人请教。

来源:晚晚的星河日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