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视与网络对普通人来说,真是好东西。通过它们,普通人也能“接触”、了解到很多新奇、实用、有趣、广泛的知识。有人批评现在的快餐式知识输出容易让人形成碎片化的思考习惯,进而丧失系统化的思维能力。这样的批评纯粹是扯淡!真正的思考是什么?真正的思考依赖的是什么?是形式
电视与网络对普通人来说,真是好东西。通过它们,普通人也能“接触”、了解到很多新奇、实用、有趣、广泛的知识。有人批评现在的快餐式知识输出容易让人形成碎片化的思考习惯,进而丧失系统化的思维能力。这样的批评纯粹是扯淡!真正的思考是什么?真正的思考依赖的是什么?是形式所能左右的么?
看电视、网络时间久了,对一些传播知识的文化人自然而然慢慢地也就“熟知”起来。依个人偏好,有一些有趣的文化名人变成了日常关注的对象,另外一些不感冒的无论多有名则一直都仅仅是符号般的存在。
李敖是一个有意思的人! 他说过,但凡出了名的人大多都不是好人,好人都出不了名。这话未免绝对,但着实快意。反正他自己从来也不以“好人”自居,他也不怕别人对人如何如何。
李先生有一句话讲的特别有道理。他说,你不能只是骂别人王八淡,你还要证明别人是王八淡。 这应该是李先生拉拉杂杂讲了那么话中,个人印象最深的一句。 有些人既然不对自己的脾气,不如视若不见为好。若随口褒贬是非,万一骂错了就尴尬了。
曾仕强教授讲平常人、平常事中包涵的朴素道理,讲天地轮回转化,挺通俗、挺接地气。人也风趣,同样是一个有意思的人。
最近十几年傅佩荣老师在网络上渐渐火了起来。特别钦佩傅老师十年寒窗刻苦求学的毅力和精神,也很欣赏傅老师几十年保持本色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这些都是个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经历。如果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傅老师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那个人会说;傅老师是一个非常擅长讲述身边故事的人。
从前纸媒时代,看过一点张曼娟、张晓风的散文,刘墉的几乎没看过。不过刘墉的那句“安身处是故乡”却深深地打动了自己的心,几十年依然如故。人生没有永恒,万人万物皆是过客,所谓“安身处”、“心安处”皆是故乡,有对无错。
蒋勋?听过名字。龙应台?不了解。不是现在不了解,是从来都不了解。
昨日仙逝的许倬云老先生,一二十年前仅闻其名,现在也基本不了解,更从来没读过他的任何大作。
从来没读过许老先生的作品,纯粹是个人不好读书,更不爱求甚解。
一二十年前闻其名,是因为当初有很多人将其视为圭皋。不巧个人对那些人的想法、套路有一些认识、了解,反而因此更降低了对老先生及其作品的求索兴趣。
现在,对于并不了解的许倬云老先生,个人所获的只言片语之信息,还是源于当初视许老先生为圭皋的那些人。不过时过境迁,许老先生还是原来的许老先生,但那些当初把许老先生捧上天了人对许老先生的态度却变了,言语之间多了诸般不解、失望、惋惜。(幸而还没有怨恨 憎恶)
个人看网络上许老先生生前录制的安排自己身后事的视频,很朴实、很打动人。
一个经历过苦难的耄耋老人,有一丝一缕情怀,有何不可?
任何一个平常人,有一丝一缕情怀,又有何不可?
来源: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