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五,“明天系”险企华夏人寿的风险处置迎来终结。一场穿透五年的监管风暴,最终以吊销业务许可证、原董事长及董秘终身禁业等顶格处罚收场,为“明天系”在保险领域的野蛮生长彻底画上句号。
文|王书望 编辑/冯国营
上周五,“明天系”险企华夏人寿的风险处置迎来终结。一场穿透五年的监管风暴,最终以吊销业务许可证、原董事长及董秘终身禁业等顶格处罚收场,为“明天系”在保险领域的野蛮生长彻底画上句号。
顶格处罚
8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一份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有五家金融机构被处以百万级、千万级罚单。
其中,华夏人寿因“报送的报告中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客户信息不真实、产品宣传材料不合规、虚假列支费用、违规大幅虚增偿付能力、违规运用资金造成重大损失等”,被吊销业务许可证。
与此同时,对李飞、赵子良、彭晓东等23位相关责任人员警告并罚款共计232万元。
图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此外,对李飞、赵子良、彭晓东、于振亭、李建伟、贾春伟、张峰、朱友干、王国强、何建奎、蔡可青、洪军撤销任职资格。
对张峰、王国强、房延瑞禁止进入保险业1年;对李建伟禁止进入保险业3年;对贾春伟禁止进入保险业5年;对于振亭禁止进入保险业8年;对赵子良、洪军禁止进入保险业10年;对李飞、彭晓东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
据了解,此次被终身禁入保险业处罚的李飞,曾为华夏人寿董事长;而原董事会秘书彭晓东亦一同被“拉黑”,禁业终身。且被禁业10年的赵子良曾为华夏人寿总经理,洪军曾为投资总监;其他被罚人员也无一例外,均曾在华夏人寿担任要职。
这场覆盖高层管理链条的严厉追责,折射出监管层对历史乱象“一查到底、一追到顶”的强硬姿态。
破而后立
华夏人寿的兴衰,是中国保险业激进扩张时代的一个缩影。成立伊始,这家民营险企便以黑马之姿,势必在保险业闯出一番天地。然而,四年过去,公司却因财务造假、违规投资等11项问题被重罚188万元,业务一度停摆。历年财务数据显示,2009—2013年,华夏人寿分别亏损4.38亿元、3.15亿元、7.63亿元、5.92亿元及16.77亿元。
2014年起,凭借投资渠道实现扭亏为盈。在“明天系”主导下,华夏人寿频繁增持民生银行、凯撒旅游等标的,2018年斥资2.59亿元入股凯撒旅游5%股权,资本运作的激进性进一步加剧。
历年财务数据显示,2014—2017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8.51亿元、10.25亿元、15.91亿元、43.07亿元。与此同时,保费收入从2015年80亿元猛增至2017年893.5亿元,市场排名一度跻身行业前三。
好态势未能持续。2018年起,公司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2018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58.28亿元,同比增长77%;净利润为28.8亿元,同比下降33.13%。2019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827.95亿元,同比增长15.49%;净利润降至6.25亿元,同比大幅下滑78.3%。
随着“明天系”资本链脆弱性暴露,华夏人寿风险加速显性化——偿付能力不足、资产质量下滑等等,最终在2020年触发《保险法》第一百四十四条,与原“明天系”旗下三家险企一同被接管。
“破”是风险出清的必然。两年接管期内,中国人寿托管组进驻,剥离非核心资产、稳定业务链条,为重组铺路。2023年2月,监管批准保险保障基金联合11家国有险企组建的九州启航基金共同筹建瑞众人寿。至此,华夏人寿退出历史舞台,瑞众以“国家队”身份开启破局重生之路。
鉴于此,不少消费者担心保单持有人的合法权益是否受到影响。答案很明确:不会。同年11月,监管批复瑞众人寿整体受让华夏人寿的保险业务及相应的资产、负债,并要求在受让过程中,切实维护保险消费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保险业务受让合规、平稳进行。
涅槃重生
作为承接华夏人寿的新主体,瑞众人寿堪称“巨轮”级险企。从股权结构来看,九州启航基金持股60%,保险保障基金持股40%。而九州启航基金背后是11家国资背景寿险公司的联合体。可见,瑞众人寿背后的股东实力异常雄厚。
图源:企查查
据悉,九州启航是由多家知名保险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其中包括国寿、人保寿险、太保寿险、平安寿险、中邮人寿以及建信人寿等。其中,国寿以33.3%的比例成为最大的出资方,这也让瑞众人寿在行业内获得了“小国寿”的美誉。
在管理层上,瑞众人寿的高管也注入了国寿“血统”。首任董事长赵立军,曾在中国人寿担任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及国寿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等多个要职;原总裁赵松来,已退休,在中国人寿曾担任业务总监,并先后出任天津分公司总经理、北京分公司总经理,之后还担任过中国人寿保险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及院长;总精算师田今朝,曾在国寿担任精算部副总经理等职位。
新一轮“将帅”依旧延续国寿主线。董事长赵国栋曾任中国人寿副总裁、董事会秘书,也历任中国人寿湖南、重庆、江苏等多个省级分公司总经理;总裁俞德本同样出身国寿体系,曾任中国人寿江苏省分公司总经理、中国人寿海外公司负责人(主持香港业务)。
成立首年,公司完整受让华夏人寿业务,全年实现总保费收入2691亿元,同比增长6%。细分来看,新单保费实现1544亿元,成为增长主要引擎;续期保费实现1146亿元,体现存量业务稳定性。横向对比,瑞众人寿行业排名第三位,超越太保寿险,仅次于中国人寿与平安人寿。然而,进入2024年,规模小幅调整。全年实现总保费2368亿元,同比下滑12%,但市场排名依然保持前五。
和众多险企一样,瑞众人寿也未能逃脱监管魔爪。2024年来,公司及分支机构频繁受到监管罚单,涉及“销售误导”“欺骗投保人”等等。
最新一次罚单披露在8月1日。江西监管局显示,瑞众人寿上饶中心支公司因虚列费用,被罚款40万元,对徐楣娟给予警告并罚款4万元。
图源:江西监管局
作为新生险企,纵有雄厚资本撑腰、国寿血脉加持,合规经营依然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切莫重蹈华夏人寿的覆辙。
来源:经理人杂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