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8 月的呼伦贝尔草原,本该是游客体验 "风吹草低见牛羊" 的最佳时节,却因一份 "阴阳菜单" 掀起舆论风暴。内蒙古美食博主 "李队长" 发布的卧底视频显示:海拉尔区蒙元牛门焰传统涮火锅店对本地顾客与外地游客实行双重定价 —— 招牌菜 "羊围脖"
2025 年 8 月的呼伦贝尔草原,本该是游客体验 "风吹草低见牛羊" 的最佳时节,却因一份 "阴阳菜单" 掀起舆论风暴。内蒙古美食博主 "李队长" 发布的卧底视频显示:海拉尔区蒙元牛门焰传统涮火锅店对本地顾客与外地游客实行双重定价 —— 招牌菜 "羊围脖" 在本地菜单标价198 元,外地游客菜单却高达298 元,价差达 100 元;商家宣称 1600 克的羊肉,实际称重仅 1174.5 克至 1204 克,缺斤少两近 400 克。视频曝光后,涉事店铺火速停业,老板通过私信威胁博主 "私了",而市场监管部门已下达《行政处罚告知书》。这场风波不仅撕开了旅游餐饮的价格黑幕,更引发公众对 "诚信经营" 与 "监管漏洞" 的深度拷问。
7 月 26 日,博主李队长与朋友分两桌进入涉事火锅店:
本地组:自称 "海拉尔老街住户",服务员递上的菜单显示 "羊围脖 198 元 / 份(1600 克)",其他菜品如 "草原雪花和牛" 标价 138 元;游客组:操外地口音,菜单标注 "羊围脖 298 元 / 份",同款牛肉标价 218 元,单桌消费差额达 270 元。菜品上桌后,博主用便携秤称重发现:两桌 "羊围脖" 实际重量分别为 1174.5 克和 1204 克,缺斤短两率达 25%。面对质疑,店长辩解称 "外地人有旅行社沟通价",同行男子则试图抢夺称重工具,冲突被全程录像。
事件曝光后,商家提出 "免单私了",但博主坚持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张 "退一赔三":
消费金额:两桌合计 848 元;赔偿金额:2544 元(已捐至呼伦贝尔慈善总会)。然而,博主随后收到匿名威胁短信:"别坏了旅游区的规矩,小心走不出草原",被迫临时搬家。海拉尔区市场监管局 8 月 4 日通报:已查实该店 "利用虚假价格手段诱骗消费",拟处50 万元罚款,并将涉事企业列入 "餐饮行业黑名单"。
涉事店铺的行为已违反多项法律规定:
《价格法》第十四条:"利用虚假或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与其交易",构成价格欺诈;《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要求 "同一商品或服务对所有消费者实行同一价格",双重标价属于价格歧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欺诈应 "退一赔三,不足 500 元按 500 元赔偿",本案 2544 元赔偿符合法定标准。对比 2015 年 "青岛大虾 38 元 / 只" 事件(罚款 9 万元),本次 50 万元罚款创下内蒙古餐饮价格违法处罚新高,彰显监管部门 "从严从速" 的决心。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全区餐饮投诉13985 件,其中价格类占比 37%,主要集中在旅游旺季(6-8 月)。常见手段包括:
动态调价:标注 "时价" 却不公示具体标准;分量猫腻:使用 "斤两" 与 "公斤" 混淆单位;捆绑消费:"不点特色菜不让入座"。呼伦贝尔餐饮协会秘书长坦言:"部分商家认为游客是 ' 一次性客源 ',诚信经营反而吃亏,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针对阴阳菜单乱象,多地已试点技术手段:
电子菜单溯源:上海要求餐饮企业使用统一电子菜单系统,价格变动需提前 24 小时备案;分量可视化:成都推行 "菜品称重直播",消费者扫码可查看后厨称重过程;投诉极速响应:内蒙古 12315 平台开通 "旅游投诉绿色通道",承诺2 小时内介入。海拉尔区市场监管局同步启动 "餐饮行业百日整治",重点检查明码标价、计量器具合规性,已关停整改问题店铺 17 家。
当 "羊围脖" 的价差成为呼伦贝尔旅游的 "负面标签",我们更需反思:旅游城市的口碑,从来不是靠 "一次性宰客" 堆砌,而是靠 "童叟无欺" 的诚意积累。正如博主在视频结尾所说:"草原的风很清,但不能让铜臭味玷污了这份纯净。"
目前,涉事店铺已被吊销营业执照,案件移交公安机关调查威胁行为。这场风波或许能成为转折点 —— 让 "明码实价" 成为餐饮行业的底线,让 "阴阳菜单" 成为历史名词。毕竟,游客的口碑,才是旅游经济真正的 "羊围脖"。
来源:大卫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