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发展重要战略的当下,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发展,云支教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为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武昌理工学
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发展重要战略的当下,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发展,云支教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为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星火传薪恩施助学志愿服务队奔赴恩施景阳镇开展云支教课程,旨在通过线上教学,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乡村地区。同时聚焦绿色理念倡导、绿色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向乡村青少年传播生态文明知识,助力他们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参与者与推动者。
在乡村振兴教育方面,杨静怡老师在“乡村故事里的写作密码”课上引导学生们聚焦老屋风貌、田间趣事,将日常见闻转化为生动的记叙文;黄良芳老师在“心灵对话空间”中从苏轼的处世哲学引入,为学生们疏解学习压力,青春期烦恼等成长困惑,传授就情绪调节方法,培育积极心态;郑珊珊老师则带领学生们组织了“环保主题手抄报”,让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去描绘心中的环保场景,学生在一笔一划中不断加深对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点燃他们参加环境保护的热情;为了让学生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在传承中国故事中规范书写,贺惊春老师设置了“篆隶楷行皆韵”主题书法课程,带领他们感受书法之趣。
在生态文明方面,为了让学生们深耕生态理念,厚植绿色意识,乔宏源老师开展了一场“生态知识竞赛”,聚焦景阳镇本地生态,开展生态知识竞答;程卓立老师则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切点,结合景阳镇实际,为学生们讲解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分析消除贫困、优质教育等,为学生构建起了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框架;在淡雅琪老师的“土苗故里低碳行”课程中,淡老师为学生们讲解了低碳生活及应该如何践行,并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低碳生活”小报,让学生们在充满趣味的手工制作活动中加深对低碳生活的理解。
在科技创造实践方面,余怀冉老师运用编程工具,在编程课上为学生们讲解代码原理,带着学生们编写程序模拟花瓣绽放,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指尖玩转智能”的课上,余怀冉老师带领学生们以物资运输为场景,拼装太阳能驱动车模型,让学生们在动手制作中理解机械原理,在实战演示中提升协作力。
此次云支教课程,打破传统教学边界,将乡土文化、生态理念、科创实践融入课堂。团队以多元课程为笔,绘就乡村青少年成长新图景,既传授知识技能,又培育文化自信、生态意识与探索精神,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助力乡村人才培养与可持续发展。
来源:星火传薪恩施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