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个在巴黎奥运会泳池里像箭一样穿梭的潘展乐,短短几个月居然 “游不动” 了!新加坡世锦赛上,这位 20 岁的小伙子简直让人不敢认 —— 主项 100 米自由泳只排第十,200 米自由泳预赛就惨遭淘汰。要知道,他可是曾经的世界纪录保持者,这成绩一出来,全网粉丝都
那个在巴黎奥运会泳池里像箭一样穿梭的潘展乐,短短几个月居然 “游不动” 了!新加坡世锦赛上,这位 20 岁的小伙子简直让人不敢认 —— 主项 100 米自由泳只排第十,200 米自由泳预赛就惨遭淘汰。要知道,他可是曾经的世界纪录保持者,这成绩一出来,全网粉丝都懵了:到底发生了啥,让他状态掉得这么厉害?
去年巴黎奥运会夺冠那会儿,潘展乐那叫一个风光无限。之后的世界杯分站赛和全国冠军赛,他一口气揽下九个冠军,媒体天天夸他是 “中国游泳的未来之星”,连外国教练都竖起大拇指说 “这小子能统治泳池十年”。可这次新加坡世锦赛,他 100 米自由泳游出 47 秒 81,比奥运巅峰期慢了快 0.5 秒 —— 别小看这半秒,短距离自由泳里,这简直是天壤之别。
赛后采访时,潘展乐耷拉着脑袋,语气里全是无奈:“状态确实不对,感觉手脚都沉得很。” 更让人揪心的是他后面那句话:“现在想安安静静训练几乎不可能,天天忙着减肥。” 这话一出口,网友们瞬间炸开了锅。有细心的粉丝翻出他上半年的照片,明显能看出脸圆了一圈,连肩膀都宽了不少。知情人士透露,他现在的体重比奥运时重了三四公斤,对于身高 1 米 88 的短距离选手来说,这相当于背着半袋大米游泳。
美国有个专门研究游泳的博主早就发现不对劲。这位长期跟踪潘展乐的外国粉丝扒出一堆线索:今年上半年,潘展乐的日程表被商业活动填得满满当当,今天拍广告,明天搞直播带货,后天还要参加品牌发布会。有次直播时,他累得直揉眼睛,工作人员还在旁边催着 “笑一个,再举高点产品”。网友 “博学清茶” 在评论区说得实在:“法国的马尔尚为啥能一直保持顶尖水平?世锦赛又破纪录,难道法国就没有商业诱惑?关键还是自己得拎得清!”
可能有人觉得,胖个三四公斤不算啥,但对短距离自由泳选手来说,这简直是 “致命伤”。游泳教练老周在社交平台上急得直叹气:“短距离自由泳拼的就是毫厘之间,转身时多三两肉都影响速度,更别说三四公斤了!你想想,每秒前进两米的速度,额外的体重带来的阻力会成几何倍数增加,这哪是他现在的力量能抵消的?”
更专业的分析指出,潘展乐的体重增加很可能不是单纯吃出来的。长期关注他的运动医学专家发现,从公开视频看,他眼下有明显的黑眼圈,训练时频繁摸腰 —— 这都是压力过大的典型表现。当人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体内皮质醇激素会升高,不仅让人容易累,还会悄悄把脂肪囤积在腰腹部位,而且这种 “压力肥” 特别难减。有次训练后采访,他自己也说:“明明没多吃,可体重就是掉不下去,感觉身体像被什么东西捆住了似的。”
美国泳迷的观察更犀利:“他身边好像缺个敢骂醒他的人,全是捧着的声音哪行?” 这话戳中了要害。奥运冠军的光环下,太多人只敢说 “你真棒”“太厉害了”,却没人敢直言 “你最近训练量不够”“商业活动太多了”。有次直播带货,弹幕里有人提醒 “别太累了”,立马被一堆粉丝围攻 “你懂什么,这是为国争光后的正常商业价值”,结果把小潘架在了火上烤,想停都停不下来。
潘展乐自己也苦不堪言。他在日记里写道:“怀念以前没人打扰的训练日子,那时候眼里只有泳池,现在总被各种事打断。刚找到划水的感觉,就得停下来接电话,说有个活动必须参加。” 粉丝统计了一下,光是今年上半年,他公开参加的商业活动就有 12 场,平均每两周一场 —— 这还不算那些私下的品牌洽谈和媒体采访。顶尖运动员本来比赛任务就重,还要抽时间应付这些场外事,精力根本不够用,状态能好才怪。
现在网上吵翻了天,有人骂商业活动毁了天才,有人心疼小潘压力太大。网友 “体育迷小李” 说得实在:“咱们好不容易出个奥运冠军,可别让他毁在过度消费上!” 但也有人觉得,运动员趁巅峰期赚点钱没毛病:“难道让他像老辈运动员那样,退役后啥都没有?”
其实问题的关键不是能不能参加商业活动,而是 “度” 的把握。看看隔壁乒乓球界的孙颖莎,虽然也有代言,但她的团队严格控制活动频率,每次商业活动后都有专门的恢复训练计划,绝不会让广告拍摄影响核心训练。有次品牌想让她加一场直播,教练直接回怼:“训练时间不能动,要播就凌晨五点来训练馆拍,看你们愿意不。”
国家游泳队显然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据说高层专门开了会,讨论怎么保护潘展乐这样的尖子选手。会上重点研究了限制商业活动的办法,打算出台具体措施,比如规定奥运冠军每年商业活动不得超过多少天,必须保证每天至少六小时的核心训练时间。这步棋走得太及时了 —— 短距离游泳就像走钢丝,稍有松懈就可能掉下来,现在调整还来得及。
网友 “萌猫小宝” 的评论有点扎心但不无道理:“潘展乐游得好不好全凭心情,感觉这小孩有点个性叛逆,跟孙杨不一样。” 但仔细想想,20 岁的年纪,突然从默默无闻到万众瞩目,换谁能一下子适应?他需要的不是指责,而是专业团队帮他挡掉不必要的干扰,制定科学的减重计划,更需要有人敢对不合理的要求说 “不”。毕竟,泳池里的成绩才是硬道理,再多广告代言,也不如一枚世锦赛金牌实在。
看着潘展乐在新加坡泳池里略显笨拙的转身,真让人心里不是滋味。这孩子曾经眼里有光,游起来像条快乐的飞鱼,可现在的他,眼神里多了些迷茫和疲惫。好在国家游泳队已经行动起来,这是个好信号。希望这次调整能让他真正轻装上阵,找回那个只属于泳池的自己。
其实不止潘展乐,很多年轻运动员都面临类似的困境。奥运金牌带来的不仅是荣誉,还有铺天盖地的诱惑。如何在商业价值和运动生涯之间找到平衡,不仅是运动员个人的课题,更是整个体育管理体系需要思考的问题。毕竟,我们想看的不是镜头前光鲜亮丽的代言人,而是泳池里那个劈波斩浪的少年。
潘展乐的巅峰期不该这么快结束,20 岁的他还有大把机会。希望这次 “摔跤” 能让他明白,真正的传奇不是靠广告堆出来的,而是一次次跃入泳池,划水、转身、冲刺,直到触摸到池壁的那一刻。我们都等着看他重新飞起来的样子,你呢?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自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文本不存在捏造事实。
来源:鹤城晚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