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绍兴文旅而言,有一个景点的宣传比较痛苦,那就是俗称“昂桑湖”的官方称呼。此湖在绍兴北部,一个著名的避风塘,明代建之,后几经修缮,全长3.5公里,宽2-2.3米,198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因其独特的水乡风景,近几年成为网红打卡点。嘉庆《山阴县志》有它
犭央 犭茶 湖边林头村
对于绍兴文旅而言,有一个景点的宣传比较痛苦,那就是俗称“昂桑湖”的官方称呼。此湖在绍兴北部,一个著名的避风塘,明代建之,后几经修缮,全长3.5公里,宽2-2.3米,198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因其独特的水乡风景,近几年成为网红打卡点。嘉庆《山阴县志》有它的简介,好在当时雕版是刻工刻的,湖名用的是标准写法。
嘉庆《山阴县志》
湖的写法与读音
“犭央 犭茶 湖塘。湖周围四十里,傍湖居者二十余村。湖西尤子午之冲,舟楫往来,遇风辄遭覆溺。明天启中,有石工覆舟,遇救得免,遂为僧,发愿誓筑石塘。十余年不成,抑郁死。会稽张贤臣闻而悯之,于崇祯十五年建塘六里,为桥者三,名曰天济,盖磬资产为之。五年而工始竣。塘内舟行既可避风涛之险,兼以捍卫沿湖田囿。邑人感其德,为立祠塘南,岁祀之”。
20世纪八十年代的避风塘
(绍兴图书馆藏《图说绍兴水城》)
湖周边曾有20多个村庄,林头村就在它的南端,因古时有大片枫树林而名,特产有老酒、藕粉等。该村原属齐贤镇,2002年后划入灵芝街道,2020年拆迁。
拆迁前的林头村
村中第一大姓为王姓,据民国《绍兴县志资料》记载,始迁祖王维杓在宋末元初居会稽翠山湾,入赘萧家溇(林头村东北),由此繁衍生息。
民国《绍兴县志资料·氏族》“林头王氏”
本文所讲的主人公王增就是林头村人,一个小村里走出来的榜眼。
王增生平简介
王增,字方川,号芳洲,又号西霞,会稽人。乾隆三十六年( 1771)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是年登科,绍兴府大放光彩:会试第一名邵晋涵、殿试第二名王增、殿试第三名范衷。三十八年,诏开四库全书馆,王增受任纂修兼分校官,校勘《永乐大典》。四十五年、四十六年,两次充任会试同考官。五十年京察之后,历任河南祥符知县、湖南新田知县,累官至怀庆府通判。著有《迟云书屋诗遗》。
王增纂校的《禹贡指南》
(武英殿聚珍本 绍兴图书馆藏)
五十六年罢官,王增主持河南汝宁府南湖书院,期间受聘主纂《新蔡县志》《汝宁府志》两志。 南湖书院,明清汝宁府官办书院。明嘉靖十三年(1534)建,初名“笃志书院”,四十一年改名天中书院。清雍正元年(1723)迁南海,称南湖书院。现为河南省驻马店农业学校。
乾隆《新蔡县志》
清代河南省汝宁府、新蔡县地图
新蔡县,清代属汝宁府所辖县,今为河南省驻马店市辖县。其志自康熙吕民服修后,百年来未有修辑。乾隆五十四年(1789),莫玺章出任知县,见旧志简页残缺,字迹不辨,乃请命于知府,设局重修。礼聘汝宁府南湖书院院长王增为总纂。王增三至新蔡,历经三年而成兹编。
乾隆《新蔡县志》书签
书凡十卷:卷一地理,卷二经制、田赋上,卷三田赋下,卷四典制、官师上,卷五官师下,卷六选举,卷七人物,卷八列女,卷九艺文,卷十杂志。此志在体例上有较大的变更,纲目也有重新安排,尤其是地理志、经制志、田赋志。地理志标注十三处矿藏丘陵名称,量化记录三山九岗、六河二水等地理要素,收录官津渡口等19处遗址;经制志详细考证周代吕国都城与蔡国迁都轨迹,记载蔡国故城周长3215米等遗迹数据;田赋志删去前明旧文,按赋役全书较载其现征人丁、田地等项资料,又增入盐法,杂税,仓谷以及蠲免,优恤等项。旧志误将选举诸科混入人物志,兹编将科贡人员,按类次第编列,成选举志一卷,百年之误,至此始得纠正。河南省图书馆等有乾隆六十年(1795)刻本、民国二十二年(1933)文明石印社石印本。《中国方志丛书》《河南历代方志集成》《中国地方志集成》均有收录。
嘉庆《汝宁府志》
清代汝宁府治在汝阳(今汝南县),辖8县1州:汝阳、正阳、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确山、罗山、信阳。1913年废。对应区域主要包括今河南驻马店大部分及信阳部分地区。乾隆五十八年(1793),德昌出任汝宁知府,知府志已有百年未修,乃于嘉庆元年(1796)重开志局,通令所属州县搜罗见闻供采择,敦请南湖书院院长王增主持纂修,九月而书成。前有分巡南汝光道陈钟琛、德昌序。书凡三十卷首一卷。卷首总图、府城图、各属城图、河道图、府署图、各邑署图、府学图、各邑学图。卷一至三十依次为建置、沿革、城池、山川、形胜、关寨、桥梁、村市、水利、学校、公署、驿站、铺递、户田、军制、坛庙、古迹、冢墓、寺观、官师、宦迹、选举、人物、游寓、仙释、方技、节烈、艺文、诗、杂志、旧序。陈钟琛序谓:“……不惟增所未修,且于旧志之是者存之,分者合之,冗者汰之,谬者纠之,从流溯源,体裁归例。”叙事多能简而有要。
《汝宁府志》纂修名单
(清嘉庆元年刻本 浙江图书馆藏)
河南省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有嘉庆元年(1796)刻本。《驻马店历史文献丛刊》收录。
信息来源:历史文献部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