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甄标就从三个方面,聊聊美妆品牌取名的门道,帮你避开雷区,让品牌名既好听又能顺利 “领证”。
很多人绞尽脑汁想出的名字,却在商标注册时被驳回,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
其实,美妆商标命名有规律可循,掌握这些技巧,能大大提高注册通过率。
今天甄标就从三个方面,聊聊美妆品牌取名的门道,帮你避开雷区,让品牌名既好听又能顺利 “领证”。
一、贴合美妆特性,兼顾 “辨识度” 与 “关联性”
美妆品牌名首先要让消费者一眼联想到产品特性,同时具备独特性,避免与同类商标撞车。
可以从成分、功效、使用场景等角度切入,用具象化的词汇传递品牌价值,但要注意避免过于直白的描述。
比如主打天然成分的美妆品牌,可选用 “植萃”“花漾” 等词,既体现成分天然,又比 “纯天然”“无添加” 更具创意,降低因缺乏显著性被驳回的风险。
曾有品牌取名 “玫瑰纯露”,因直接描述产品原料和形态,被判定为通用名称,注册失败;
而 “玫萃坊” 则通过 “萃” 字体现提取工艺,“坊” 字增加独特性,顺利通过审核。
从使用场景出发也是个好思路,比如针对夜间护肤的品牌,“夜琉璃”“星眠肌” 等名字,既暗示了使用时间,又带有画面感,比 “晚安面霜” 这类功能性名称更易注册。
需要注意的是,避免使用 “最佳”“顶级” 等绝对化词汇,这类词不仅违反规定,还会降低品牌名的专业性。
二、规避注册雷区,远离 “禁用” 与 “近似” 陷阱
美妆商标注册有不少 “红线”,取名时必须提前规避,否则再好的创意也会功亏一篑。
首先要避开与他人在先注册的商标近似,很多人喜欢跟风热门词汇,比如 “XX 颜”“XX 肌”,但这类词已被大量注册,新申请的名字很容易因读音、字形相似被驳回。
可以通过专业查询工具,检索同类目下已注册的商标,排除读音相近的名称。
想做口红品牌,查询后发现 “唇釉日记” 已被注册,就可以调整为 “唇印手札”,既保留核心意象,又降低近似风险。
其次要避免使用可能涉及侵权的元素,比如未经授权使用明星姓名、知名 IP 名称,或模仿国际大牌的音译名,不仅注册会被驳回,还可能面临法律纠纷。
曾有品牌取名 “小棕瓶”,因与某知名精华的昵称高度重合,被起诉侵权,最终被迫改名。
另外“美白”“抗皱”“祛斑” 等词因涉及功效宣称,在商标注册中审查严格,尤其是特殊化妆品类目,这类词几乎无法通过。
可以用 “焕亮”“紧致”“修护” 等更温和的词汇替代,既传递功效,又符合注册规范。
三、提升独特性,打造 “记忆点” 与 “延展性”
一个能顺利注册且长久使用的美妆品牌名,需要具备独特性和延展性,为后续产品线拓展留有余地。
可以尝试 “自创词汇” 或 “组合创新”,通过打破常规搭配,降低撞名概率。
自创词汇并非凭空捏造,而是基于现有词汇的变形或组合。
通过独特的字词组合,既无生僻字,又不易与其他商标混淆。
组合创新则可以将不同领域的词汇跨界搭配,比如 “实验室” 与 “玫瑰” 结合成 “玫研所”,既体现研发属性,又突出美妆特色,独特性拉满。
取名时避免过于细分的产品指向,比如 “XX 口红” 就限制了品牌拓展到护肤品、香水等品类的可能。
而 “花西子”“完美日记” 这类名字,不局限于某一产品,为品牌多元化发展提供了空间。
美妆品牌取名,既是创意的迸发,也是规则的博弈。贴合产品特性、避开注册雷区、打造独特记忆点,三者缺一不可。
与其在驳回后反复修改,不如在一开始就掌握这些技巧,让品牌名既能打动消费者,又能顺利通过审核。
毕竟,一个好的商标名,是品牌成长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值得我们多花心思去打磨。
来源:甄标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