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视新专题报道披露解放军陆军一线部队训练巷战细节,无人装备已经深度融入作战体系中。红蓝双方积极开展对抗性训练,探索新质力量的使用方法。
央视新专题报道披露解放军陆军一线部队训练巷战细节,无人装备已经深度融入作战体系中。红蓝双方积极开展对抗性训练,探索新质力量的使用方法。
近日,央视播出《攻坚》系列专题报道,详细披露解放军一线作战部队的最新动态和军事建设成果。
【解放军无人机操作员】
在第4集《勇闯新域》中,解放军首次公开陆军一线部队开展巷战训练科目的细节,表明在俄乌冲突爆发3年半后的今天,解放军已经将无人武器装备深度融入作战体系中。
因为在这场对抗性巷战训练中,红蓝两支解放军部队都在大量运用无人装备辅助作战。
训练分为两局。第一局作为进攻方的红方选择依托优势兵力,直接从正面发起进攻,突入训练场。
红蓝双方的作战人员数量相当,但红方拥有更多的无人装备坐镇。小到机器狗、FPV无人机,大到携带有机关炮的无人战车和可以投放迫击炮弹的无人轰炸机,可谓是应有尽有。
【红方无人机部队】
因此在进攻开始前,许多红方士兵都认为这将是一场摧枯拉朽的战斗,蓝方不会坚持太长时间。
但等两边真打起来后,蓝军先是用狙击手、反无人机干扰枪和陆基干扰站,摧毁、干扰了红方无人机。随后又通过布设地雷,集中火力等方式,击溃了正面进攻的红方地面部队。
最后,红方部队被判无人装备全灭,进攻行动失败。
训练结束后,红方指战员们痛定思痛、吸取经验,提出了包括使用光纤无人机摧毁蓝方干扰站,使用小型无人机搜索、排查雷区在内的多种破局手段。
【红方机器狗、无人战车部队】
得益于此,在第二局训练中,红方的进攻节奏更加流畅且迅速。而面对红方新一轮攻势,蓝方也祭出新的对抗手段,开始使用具备图像识别,能够自主搜索目标的自杀式无人机,打击红方无人战车。
这两场对抗性训练充分体现出,解放军对现代战争中的巷战战术探索,是非常领先的。
哪怕被认为是“无人机战争典范”的俄乌冲突,都没有同等技术水平的、有无人装备大量参与的巷战战例。
俄乌双方能在巷战中大量使用FPV无人机已经是他们极限了,机器狗、无人战车这些装备他们都没有。
而且解放军在探索过程中,不光在加强红方的无人装备,也在加强蓝军的无人装备。
【蓝方使用能够自主搜索目标的自杀式无人机】
可见在解放军的设想中,对手的技术水平始终和解放军相当,甚至更胜一筹。而这种料敌从宽的训练设定,为的就是提高解放军运用无人武器装备时的战斗力。
巷战是血腥残酷的,这一点巴以冲突和俄乌冲突都有证明。而在潜在对台军事行动中,解放军有很大概率需要和台军展开一系列巷战。
想要尽可能降低解放军在巷战中的伤亡,就需要部队保持较快的进攻节奏,让台军难以组织起防御。
然而城市复杂的结构,人生地不熟的战场环境以及台军的阻挠,无不会限制解放军加快节奏的效率。
谁也不知道台军会在哪个路口或者窗口,对着解放军打冷枪。
【解放军无人机进行战场侦察】
所以就需要无人装备帮解放军侦察探路,提高巷战搜索效率。用最快速度找到台军、消灭台军,协助进攻部队扫清障碍的同时,降低部队被偷袭的风险。
加快巷战节奏还有一个好处是,避免解放军陷入消耗战。
毕竟解放军登上台岛后,后勤就要全依仗跨海峡的补给线。补给效率多少会受到限制,打成消耗战后会让解放军陷入不利态势。
台当局以及背后的美国,同样知道解放军在训练使用无人装备加强部队战斗力,并寻求反制手段。
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军需要做好己方无人装备被对手干扰的准备,并探索如何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继续使用无人装备作战。
【解放军士兵和机器狗联合作战】
此外,台军也在建设无人机部队。这意味着解放军在使用无人装备的过程中,还要学会如何应对这类新质威胁。不然很容易出现,解放军的无人装备操作员被台军无人机充电“照顾”的情况。
战场环境是极为复杂的,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在训练场上如鱼得水的无人装备,可能上战场一片废墟就会让机器狗和无人战车歇菜。
所以训练场景的设定越贴近实战,就越可以检验无人装备的可靠性。而当部队知道什么环境中无人装备可以发挥作用,什么环境会受限制后。使用方式的探索效率,也会连带着一起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的无人武器装备并不能完全替代步兵,在巷战中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解放军的小型无人战车】
它可以通过替代步兵去死的方式减少伤亡,但步兵的伤亡依然不可避免。
不过这并不代表解放军现在做的事没有意义。无人装备的战斗力越高,部队越熟练运用无人装备,步兵伤亡风险就可以压得越低。
随着使用经验的增加,部队对新技术的需求也会同步增长,刺激更先进、更智能化的无人装备出现,进一步提高部队战斗力,降低伤亡风险。
来源:王亚男航空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