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电子制造业的精密领域,热损伤是焊接环节中的“隐蔽杀手”。过高的温度可能引发PCB板基材碳化、芯片引脚氧化、柔性线路板变形等不可逆问题。特别是在对热敏感的领域,如传感器、摄像头模组、医疗电子等,实现“零热损伤”已成为激光焊锡技术的核心目标。ULiLASER通过
在电子制造业的精密领域,热损伤是焊接环节中的“隐蔽杀手”。过高的温度可能引发PCB板基材碳化、芯片引脚氧化、柔性线路板变形等不可逆问题。特别是在对热敏感的领域,如传感器、摄像头模组、医疗电子等,实现“零热损伤”已成为激光焊锡技术的核心目标。ULiLASER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技术方案,借助激光焊锡软件的恒温闭环控制与高精度送锡丝模组的精确配合,为达成零热损伤焊接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热损伤的成因:能量失控与热传导不平衡
激光焊锡过程中,热损伤主要源于能量失控和热传导不平衡两个方面。传统激光焊锡设备由于缺乏精确的温控和能量调节能力,热影响区常常超过0.3mm,在焊接0.5mm间距的芯片时,相邻引脚容易因热传导产生虚焊或功能失效。
核心技术一:恒温闭环控制,锁定“安全温度窗口”
实现零热损伤的关键在于将焊点温度严格控制在焊锡熔化阈值与基材耐受上限之间的安全区间。ULiLASER激光焊锡软件内置的恒温闭环控制功能,通过“实时监测-动态调节”的闭环逻辑达到这一目标。例如,某医疗电子企业在焊接血糖传感器的热敏电阻时,应用该技术后,传感器工作温度波动从±0.5℃降至±0.1℃,完全满足医疗级精度要求,且PCB板无碳化痕迹。
核心技术二:精准送锡控制,减少“无效热输入”
过量送锡会导致设备输出更多激光能量以熔化多余的焊锡,从而扩大热影响区。ULiLASER配备的高精度送锡丝模组通过精确控锡,从源头减少无效热输入。例如,某消费电子厂商在焊接手机摄像头的柔性排线时,送锡精度提升至±0.005mm后,激光作用时间缩短30%,热影响区从0.2mm压缩至0.08mm,排线褶皱率从8%降至0%。
核心技术三:聚焦能量控制,缩小“热影响范围”
激光光斑的大小与能量密度直接决定热作用范围。ULiLASER设备通过优化光路设计,实现能量的精确聚焦。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卫星电路板焊接中,该技术成功将0.2mm间距引脚的热影响区控制在0.05mm以内,确保邻近的航天级芯片不受热干扰。
零热损伤的实践验证: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ULiLASER的零热损伤方案已在多个行业得到验证,证明其价值。这些案例表明,零热损伤并非仅仅是技术噱头,而是通过“控温-控锡-控能”的三重协同实现的可复制工艺。激光焊锡实现零热损伤的核心,在于让能量“恰到好处”。确保焊锡能够熔化同时不超过基材的承受极限,ULiLASER通过其激光焊锡软件的恒温闭环控制、高精度送锡丝模组的精确锡量控制,以及聚焦能量管理技术,打造了一套零热损伤的解决方案。随着电子制造业对精密度的不断提升,这种“精确控制热量”的能力将成为高端激光焊锡设备的关键竞争力,助力更多对热敏感的环境实现高质量的焊接作业。
来源:由力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