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鼎盛时期,贵州泵矿被称为“小香港”,是当时中国乃至亚洲规模上最大的泵矿,这里常年居住着两万多人,除了矿工以及其家属外,还有来自苏联的专家,以及慕名而来做生意的人。
一辈子只做一份工作是什么体验?
有关这个问题,来自贵州丹寨县泵矿工业遗址的守矿人杨世贵用实际行动告诉了世人答案。
鼎盛时期,贵州泵矿被称为“小香港”,是当时中国乃至亚洲规模上最大的泵矿,这里常年居住着两万多人,除了矿工以及其家属外,还有来自苏联的专家,以及慕名而来做生意的人。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贵州丹寨县泵矿却只剩一个年近六旬的老人在这里守着,每天靠着喝酒、吸烟来壮胆巡视矿产,为此落得妻离子散的下场,这么多年,他有没有后悔过当年的选择呢?
让人羡慕的“矿二代”
提到贵州特产,绝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茅台、老干妈、罗甸玉等等,却很少有人知道,在贵州丹寨县有一处泵矿工业遗址,始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并且早在火药还没发明之前就有人在这里利用火烧泼水爆炸等方法开采。
史料记载,唐朝时期,贵州当地的土司在向朝廷进贡的礼品当中就有不少来自丹寨的水银还有银饰等等,于是在1940年的时候,当地政府经过开会讨论后决定,在三都还有丹寨两个地方建立泵矿厂,新中国成立后便由国家接手。
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很多技术方面的问题都要依赖于“老大哥”苏联,因此不少来自苏联的专家千里迢迢来到了贵州丹寨县,面对眼前这座深山,他们深感压力巨大。
然而,压力大的何止是苏联的专家们,还有响应国家号召来这里干活的矿工们,其中一名矿工就是本文主人公杨世贵的父亲。
靠着苏联专家带来的专业技术设备,以及他们多年来的经验,最终将贵州丹寨县的泵矿发展成当时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泵矿场,不少矿工因此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在这里娶妻生子,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为了方便矿工们上班,有关部门索性在泵矿附近给他们规划了一大片生活区,不光有电影院,还有供销社,整个居民区足足有180平方公里,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人才和工人,常住人口在两万人左右。
当然,丹寨县泵矿也没有让当地政府失望,每年都能创造两千多万元的年产值,大大增加了丹寨县的财政收入,毫不夸张的说,附近的县乡镇都很羡慕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更是哄抢着把女儿嫁到泵矿。
杨世贵的父亲是矿上一名爆破工人,平日里主要负责对矿石体进行爆破,方便其他矿工们进行挖掘,这份工作虽然赚的多,但是风险也大,杨世贵和哥哥没少看到母亲偷偷抹泪,她也不止一次说过希望两个儿子将来能够走出大山,找个体面稳定的工作。
奈何杨世贵兄弟俩没有多少念书的天分,先后进入丹寨泵矿工作,其中杨世贵为了让母亲安心,选择前往矿上的冶炼车间工作,职位是锅炉工,辛苦是辛苦,但起码比爆破工人要安全一些。
只是万万没想到,杨世贵并没有赶上好时候,父亲工作的时候正值泵矿产至巅峰,他们一家人吃喝不愁,日子过得格外滋润,等杨世贵成为锅炉工后,泵矿却一步步走向了衰落,到了2001年,丹寨县正式宣布泵矿停止开采。
在这之前,杨世贵这个“矿二代”还因为这层身份娶了一个漂亮的媳妇,是来自隔壁寨子的刘阿莲,姑娘在听说杨世贵每月能拿100块钱的工资以及8毛钱的高温补贴后,毫不犹豫的嫁了过来,可还没几年功夫泵矿就宣布了停产。
其实不只是丹寨县的泵矿,当时全国各地的很多矿区资源都面临严重枯竭的情况,不少矿工因此失业在家,另谋出路,而当时杨世贵也才三十多岁,就这样来到了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道岔路口......
当时泵矿为了工人们的生计考虑,将大部分人分到了其余还在生产的矿区继续工作,也就是所谓的“人员分流”,杨世贵本以为按照自己的资质以及经验,这事肯定稳了,可现实却给了他狠狠一记耳光。
分流名单中并没有杨世贵的名字,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领导办公室追问,却被告知,一家只有一个分流名额,你哥哥论资历和工龄都排在你的前面,因此名额只能是他的。
这一消息像长了脚一样飞遍整个矿区,在杨世贵还没有回家的时候,妻子刘阿莲就从邻居的口中得知了噩耗,她本就厌弃丈夫老实、守规矩,如今最后一点希望也没了,这个心比天高的女人只留下“我出去打工了”这张字条后,消失的无影无踪。
看着年幼的儿子,以及年老体衰的父母,杨世贵嘴角强行扯起一抹苦笑,像往常一样切菜、做饭,伺候好一大家子人后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抽着烟,心情就像是当晚的月亮那样悲凉。
泵矿没了,分流名单里也没有自己,媳妇...也跑了,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杨世贵抽了一晚上的烟,也没想明白,后来,刘阿莲回来过3次,一次是杨世贵父亲去世,一次是回来看儿子,最后一次她终于开口提出了离婚。
这件事早就在杨世贵的预料之中,只是不善言谈的他甚至不知道怎么开口问妻子在外面过得怎么样,在哪里工作,有没有受人欺负?而是抱着儿子站在门口问了一句:“娃儿还这么小,你真的想好了吗?”
背过身去的刘阿莲似乎是抹了一把泪,不作声,但是坚定的点了点头,见状,杨世贵也不再挽留,从那以后他就和儿子以及身体不太好的老母亲相依为命,内心再也没有一点波澜。
眼瞅着那些下岗的工友们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或去了深圳、广州打工,或跟着孩子们去了大城市享福,只有杨世贵一个人仍然坚守在冷冷清清的丹寨县泵矿,直到2013年矿场彻底宣布倒闭后,他内心陡然升起一股“被全世界抛弃”的失落感。
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杨世贵和儿子的关系不算亲密,矿场倒闭之后他换了好几份工作,可都因为各种原因被辞退了,最后还是矿上的领导得知情况后,一纸调令让杨世贵继续回来矿上,只不过这一次不再是锅炉工了,而是“守矿人”。
此后几年时间里,陪伴杨世贵的只有他养的两只鹅(其中一只已经死了),以及不分昼夜的孤独和寂寞,还有晚上似有若无的铃铛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有人就说了,既然煤矿都停止开采了,为什么还需要人守着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都是国家的产业,有些东西是带不走的,因此必须要有人守着,才能避免不怀好意的人惦记。
这份工作较之从前一点难度也没有,就是每天在矿上巡逻,面对180平方公里的矿区,杨世贵脑海中不自觉浮现起父亲还在的时候,泵矿的繁华热闹,和如今的冷清,甚至可以说是诡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好消息是,杨世贵后来的工资能够达到每个月三千左右,吃喝不愁,并且他的儿子还考了研究生,只是没有留在丹寨县工作,而是南下去了深圳。
再后来,听说儿子要在深圳买房定居,娶妻生子,作为父亲的杨世贵戴着老花镜翻资料,发现那里的房子光是首付就要百万起步......他看着自己为数不多的积蓄,内心不禁在想:如果当初跟着刘阿莲去了南方打工,而不是留守在矿上,情况会不会和现在不同?
起码能在儿子打算在深圳买房的时候,或多或少的补贴一些,而不是听到这句话后沉默着,用手抠着衣角......
时间来到几年后,《地球最后的夜晚》剧组来到了丹寨矿区,杨世贵第一次看到了女明星汤唯,尽管他不认识对方,却也知道经过这件事后,这里随处可见的破烂厂房以及漏雨的屋子都会重新焕发生机,也会有更多人知道这里尘封十多年的过往。
最最重要的是,如果能够好好的利用丹寨泵矿,就能够给杨世贵以及另一个偶尔会来的守矿人带来额外的经济收入,这笔钱杨世贵打算用于给儿子在深圳买房。
如果不是《地球最后的夜晚》在这里取景,人们根本无法得知,这座没有一丝人气,已经被疯长的野草重重包围的矿区老厂房,从前是多么繁华,如今又是多么苍凉,杨世贵一个“矿二代”,又是如何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经历下岗、另谋出路、最后成为守矿人的心路历程。
杨世贵,一个伟大的“守矿人”,他守的不只是寂寞和孤独,更是国家财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也是一个伟大的人,这个说法你们赞成吗?
参考资料:
被剩在深山里的守矿人 2022-08-17 20:54北京来源:澎湃新闻
来源:悠楠聊脱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