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日的田野阳光和煦,处处涌动着勃勃生机与希望。走进兴庆区掌政镇,白术、防风等药材连片铺展绿意;拔节的水稻、孕穗的玉米透着沉甸甸的盼头;金黄的向日葵向阳绽放,为这片土地再添一抹亮色。
掌政镇强家庙村的向日葵基地里生机盎然。
夏日的田野阳光和煦,处处涌动着勃勃生机与希望。走进兴庆区掌政镇,白术、防风等药材连片铺展绿意;拔节的水稻、孕穗的玉米透着沉甸甸的盼头;金黄的向日葵向阳绽放,为这片土地再添一抹亮色。
走进孔雀村的120亩中草药基地,白术苗舒展着嫩绿的叶片,防风与丹参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药田,驻村第一书记万立洪脸上难掩喜悦。这片土地承载着村庄产业转型的探索,依托光照足、温差大、水质优的天然优势,村里引进了宁夏锦晨农业技术开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发展中草药种植。
“适宜种白术的地区不多,市场一直供不应求。”合作社负责人司学忠介绍道。去年试种7亩十分成功,今年通过村企合作将规模扩大到120亩,其中白术100亩,防风与丹参各10亩。基地还特别聘请安徽技术员全程指导,从3月份定植至今,日均带动45名村民务工,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增收。
“这效益可比种传统作物强多了。”万立洪给村民算着经济账:白术鲜货亩产可达1500~1750公斤,按当前市场价算,亩均收益超1.2万元。村民既能拿土地流转费,又能靠务工增收,实现双赢。按照规划,村里将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三年内带动农户种植白术300亩,再经过统一收购加工外销,让特色药材成为强村富民的“金钥匙”。
与孔雀村的药田不同,强家庙村村集体自主经营的525亩庄稼地透着清爽。水稻田中,稻苗齐刷刷地挺立;玉米地里,粗壮的秸秆擎着饱满的穗子。
“开春时还说瞎折腾,现在瞧瞧这庄稼,比自家田还争气。”村民老孙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从春分到夏至,农田里总有忙碌的身影——村干部带头平整土地,农技员指导播种,水稻行距、玉米株距都严格按标准执行。盛夏水稻需水期,村干部轮班守在灌溉站,根据土壤湿度精准调控浇水时间。
“咱们村集体经济底子薄,过去收入单一。”村党支部书记强振新表示,今年村里下定决心搞自主经营,村队干部一起盯进度、保质量。现在看,水稻亩产预计700公斤,能增收40万元;玉米每亩稳增1500元,又是40万元的进账。
不远处,成片的向日葵十分耀眼,金黄的花盘迎着阳光舒展,宛如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基地负责人杨登云介绍,向日葵适应性强,耐旱耐贫瘠,而且生长周期短。目前种植两个品种面积达220亩,还有一个多月就能成熟,预计亩产葵花籽150~200公斤。“种向日葵比种传统作物省心,收益也不错,明年计划扩大规模。”杨登云笑着说。
无论是特色种植的创新探索,还是集体经营的扎实实践,都是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力:让土地产出更高价值,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随着时节流转,这份生机与希望将持续生长,凝结成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
本报记者 肖梦琪 文/图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