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法律执行的领域中,“终结本次执行”(简称 “终本”)这一程序,常常让不少债权人陷入困境,心生迷茫。当法院告知被执行人名下无财产,案件要走向终本时,很多债权人可能会感到无助,甚至轻易接受这一结果。但实际上,即便局面看似艰难,债权人依旧拥有诸多合法途径来捍卫自身
在法律执行的领域中,“终结本次执行”(简称 “终本”)这一程序,常常让不少债权人陷入困境,心生迷茫。当法院告知被执行人名下无财产,案件要走向终本时,很多债权人可能会感到无助,甚至轻易接受这一结果。但实际上,即便局面看似艰难,债权人依旧拥有诸多合法途径来捍卫自身权益。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剖析 “终本” 程序,并为债权人提供实用的行动策略。
“终本” 程序,是指在执行进程里,由于暂时难以搜寻到可供执行的财产,致使执行程序无法持续推进或者没有继续推进的必要,于是由人民法院裁定结束本次执行程序的一种结案形式。一旦案件进入终本状态,原本的执行程序将不会自动恢复,除非后续发现了新的可供执行财产或相关线索。
法院裁定终本需满足一系列严格条件:已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报告财产;已向被执行人发出限制消费令,并且将符合条件的被执行人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已用尽各种财产调查手段,却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所发现的财产无法进行处置;自执行案件立案之日起,已超过三个月时间;对于下落不明的被执行人,已依法展开查找工作;若被执行人或者其他人存在妨害执行的行为,已依法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构成犯罪的,也已依法启动刑事责任追究程序。
倘若债权人轻易同意终本,案件进入 “终本状态” 后,后续若想继续执行,就需要重新申请恢复执行,这无疑会耗费债权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增加维权成本。所以,当执行法官提出终本提议时,债权人务必谨慎对待,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利,深入申请财产调查,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当面对执行案件终本这一僵局时,债权人并非孤立无援,有许多行动可以采取。
深入挖掘财产线索借助金融账户信息:仔细查询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以及支付宝、财付通(微信)等账户流水。这些账户流水能够清晰展现被执行人的资金往来情况,帮助债权人了解其财务状况,从中或许能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为后续执行工作提供有力依据。巧用大数据与互联网: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为追踪被执行人财产线索提供了新途径。债权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公开信息平台,查询被执行人的公开交易记录,比如房产交易、车辆买卖等信息;还可以关注被执行人的社交媒体活动,从其日常动态中分析是否存在财产线索,比如频繁出入高档场所,可能暗示其经济状况并非如表面那般糟糕。紧盯被执行人限高违规行为:密切留意被执行人是否存在违反限制高消费措施的行为。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被限制高消费的被执行人,不得乘坐飞机、高铁,不能入住星级酒店,子女也不能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一旦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有此类违规行为,应立即向法院申请对其进行拘留或罚款;若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可申请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这不仅能对被执行人起到威慑作用,还有可能促使其主动履行义务。严查违法转移财产行为:重点关注被执行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的财产状况。现实中,部分被执行人企图通过将大量财产转移给未成年子女或者与配偶假离婚的方式,逃避债务。债权人若发现此类可疑情况,应及时收集证据,并依法申请撤销被执行人的财产转移行为。通过法律手段,让被转移的财产重新回到可供执行的范畴。申请执行特殊财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在特定情形下,养老金、公积金也能够作为可执行财产。债权人可以了解被执行人是否拥有这些财产,并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依法向法院申请执行这些财产,以实现自己的债权。发布悬赏公告: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发布悬赏公告,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查找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的行动中来。通过设置合理的悬赏金额,吸引更多人关注案件,扩大信息传播范围。社会大众来自各行各业,分布在各个角落,他们有可能发现债权人难以察觉的财产线索,从而增加找到被执行人财产的机会。债权人联合行动:与其他债权人联合起来共同行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多个债权人汇聚力量,能够整合更多资源,拓宽查找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的渠道。而且在向法院反映问题、提出诉求时,众多债权人的声音更能引起法院的重视,促使法院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执行工作,进而增大案件恢复执行以及成功追回欠款的可能性。在执行案件中,当执行法官提出终本建议时,债权人应积极采取以下措施。
全面排查财产状况:积极运用各类执行手段,深入挖掘被执行人及其家属的财产信息。例如,充分利用财产报告令,要求被执行人如实报告财产状况;仔细审查银行及支付平台流水,从中寻找资金流向线索;关注被执行人配偶及子女的资产情况,防止财产隐匿。通过全面细致的排查,最大程度避免财产被隐匿,为追回欠款创造有利条件。强化与法院沟通协作:债权人要加强与执行法院的沟通交流,及时将自行调查过程中发现的财产线索和被执行人的违法行为反馈给法院,争取法院的积极介入。定期与执行法官会面,向法官详细汇报案件进展和新发现的线索,同时请求法院扩大财产调查范围,采取更多、更有效的限制措施,对被执行人形成强大的法律威慑。拒绝轻易接受终本结论:债权人要坚定信念,不要轻易接受法院给出的 “无财产” 或 “终本” 结论。要始终相信,在法律的框架下,只要积极行动、深入调查,就有可能找到突破困境的方法。只有保持这种积极的态度,持续不懈地努力,才能在法律的保护下,最大程度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执行案件遭遇 “终本” 困境时,债权人切不可轻言放弃。通过深入了解 “终本” 程序,积极采取上述行动策略,加强与法院的协作配合,债权人完全有可能打破僵局,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法律是公正的盾牌,只要我们善于运用,就能在维权之路上坚定前行。
来源:吴律师说法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