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谢灵运的出身到底有多尊贵?就这么说吧,他的祖父是打赢淝水之战的谢玄,他的家族是那个“旧时王谢堂前燕”里的谢氏。在那个讲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年代里,身为陈郡谢氏的嫡孙,谢灵运天生便是东晋数一数二的贵公子。
他生来是世家贵公子,却最终被斩于街头。
他文气纵横,是古今山水诗鼻祖,被李白视作偶像,却仕途失意,几遭贬谪。
他性格狂放,自称独占天下一斗才气,却也因恃才傲物屡遭磨折,不尽坎坷。
他就是谢灵运。
少年贵公子
遍数古今文人墨客,谢灵运的出身都是最顶尖的那一批。
谢灵运的出身到底有多尊贵?就这么说吧,他的祖父是打赢淝水之战的谢玄,他的家族是那个“旧时王谢堂前燕”里的谢氏。在那个讲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年代里,身为陈郡谢氏的嫡孙,谢灵运天生便是东晋数一数二的贵公子。
除了家世显赫外,谢灵运自身也具有超凡之才。他从小便喜欢文学且机敏过人,史书中说他“颖悟”到了让他祖父谢玄惊诧的地步,以至于谢玄对自己的熟人们感慨道:“我是真没想到我家那不成器的儿子(谢瑍)能给我生出个这么聪明的孙子来!”
抛开谢玄对自己儿子的嫌弃,我们从这段话中也可以看出谢灵运的天资绝不只是因出身世家而被吹捧出来的,而是确有其才。
面对这块璞玉,谢灵运的堂叔谢混也非常欣赏,将他带到身边来亲自培养。由于天资聪颖加上有名师教导,谢灵运很快便不负众望地成长起来,一手文章写得出神入化,号为“江左第一”。
而随着谢灵运年龄的逐渐增长和东晋朝廷的人才迭代,很快刚刚成年的谢灵运便袭封了“康乐公”的爵位,食邑二千户,同时按照惯例被授予了员外散骑侍郎的官职。
授予爵位这种事比较好理解,“康乐公”自然是高位公爵。但员外散骑侍郎这个官位的大小一般人可能不太了解。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杜甫曾因在唐朝内乱时冒死投奔唐肃宗而获封左拾遗一官,这是杜甫一辈子都视为荣耀的官职,后人也因此称杜甫为杜拾遗。左拾遗一官官阶约在七品,而员外散骑侍郎的官阶也约在七品。
面对这种一般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谢灵运的态度很豪横:爵位我收了,但这个官位我不稀罕。
寄情山水客
和一般寄情山林的辞官者不同,谢灵运拒绝官位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个官在他眼里实在有点小。
谢灵运喜欢豪侈之物,平常出入车马均是顶配一流,普通的物件都入不得他的眼。他穿的衣服、吃的食物、用的器具无一不是当时生产力下顶级的。也因此,在他看来,即使是初入朝廷的过渡官职也应该大一点。为此他专门向朝廷打了申请要做大一点的官,由于谢家确实势力非凡,很快他便被任命为了“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
在之后的几年里,谢灵运的生活总体上过得还算如意,但由于谢混等能庇护谢灵运的谢家长辈身故,再加上国内连年内乱,种种原因最终导致即使是谢灵运也难免在29岁那年被免职了。
虽然仅在两年后谢灵运便又重新转任中书侍郎,但这次免职就像一个信号,标志着谢灵运终于从幸福的新手村走出,走进了波谲云诡的真正朝堂之中——而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个好消息。
在之后的数年里,谢灵运经历了多次贬官、提拔、免官、复用的流程,其中复杂难明处让他大为头疼。也正是在这种苦闷中,谢灵运将自己的忧愁排遣于山水中,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
和许多后世的山水诗派的诗人不同,谢灵运虽然也在游山玩水,但绝不像王维、孟浩然等后辈一样苦哈哈地独自出游。作为世家子弟、山水诗派的鼻祖,谢灵运在出游时仍保留着豪奢本色,每每出游动辄数百人相随,前呼后拥不胜风光。至于一应用物更是始终走在潮流最前沿,单以鞋举例,为了上山下山方便谢灵运专门开发了一款被后世称为“谢公屐”的鞋子。其潮流到什么程度?即使到了唐朝李白仍旧对其念念不忘,以至于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专门提到了鞋的款式:“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在人生的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谢灵运可谓是游遍了大好山河,眼界随之开阔的同时诗名也传遍天下。写下了包括《登池上楼》《晚出西射堂诗》等一系列名篇。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谢灵运【登池上楼】(节选)
然而,与表面上的游玩作乐不同,谢灵运的内心底色其实仍旧是悲观的。说到底,若人生如意何必寄情山水?他毕竟是谢家的族人,是那个建立不世功勋的谢玄的嫡孙。
天地虽大,可于他而言终究只有在那方寸朝堂上才是施展之处。他仍旧在谋求着一个真正的良机,来创下符合自己身份的功业。
一直到42岁那年,谢灵运自认为自己等到了。
街头待斩人
公元426年,一封由皇帝亲信大臣携带的诏书来到了谢灵运的面前。这不是他第一次收到这种诏书了,但这次送来诏书的规格和诏书的内容和以往相比却显得隆重很多。
诏书上面言辞恳切,请他出山主持修撰《晋书》工作。且送来诏书的大臣言明只要谢灵运肯出山,必然加以重用。两相允诺下,谢灵运被多次免职折磨的已经枯寂的心再次复苏了过来。他决定再拼搏一次。
在他任职之初,皇帝果然依诺先让他主持修撰《晋书》的工作,之后还不等《晋书》修撰完毕便将他提拔起来任侍中一职。这连续的提拔让谢灵运心花怒放,他以为自己实现抱负的机会终于来了,这一年他在《富春渚诗》中激动地写道:“宿心渐申写,万事俱零落。怀抱既昭旷,外物徒龙蠖。”其意大概为随着往日的心愿得到舒张,自己的心胸得到了舒缓。
然而事情真的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
皇帝看重谢灵运才华一事不假,但真让他参与朝政皇帝却心有忌惮。数十年过去,门阀和皇族的关系早已经不像谢灵运小时那样了。皇权更胜往昔,对世家门阀们防备得也越来越严密。
像谢灵运这样的大家族子弟更是重点防范的目标。一句话,拉拢的样子皇帝要做,真要分实权皇帝不给。也因此,仅仅一年之后,谢灵运便深感受挫,恢复旧时游山玩水的样子,对皇帝的诏命也开始爱答不理起来了。
然而就在谢灵运已经认命,认为人生已经跌落到谷底、再差也不过如此的时候,更让他糟心的事情发生了:有关于他准备造反的谣言被人散播了出去。
散播这则谣言的是谢灵运曾经的政敌孟顗,此人因与谢灵运政见有分歧被谢灵运攻击过,此后便一直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对于这种谣言,谢灵运即使再迟钝也意识到了其中的危险性,为此他当即决定赶往都城向皇帝解释以表忠诚。然而这种行为终究是无用的,谢灵运没有搞明白一个底层逻辑,天下的资源是有限的,世家占有了皇家就难以再插手,也因此为了强化统治皇帝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打压世家的机会。
就这样,谢灵运在之后的几年里先是被调任临川,而后又被弹劾谋反,要被拘捕。当此之时,如果谢灵运低下头把姿态放得更低也许能躲过一劫,在以后再谋求起复。然而狂放惯了的他并不愿意轻易向人低头,面对弹劾他谋反一事他做出了一个勇敢而不智的行为:你说我谋反,那我就真的反了!谢家的子孙怎会轻易低头?
可是以谢灵运召集起来的兵力在皇帝的大军面前根本不是一合之敌,谢灵运很快被捕,被判充军广州。在广州谢灵运被人再次举报意欲谋反,终被判死刑。
那年是公元433年冬,寒风凛冽,一代狂放贵公子被斩于街头。死前作临终诗曰:
龚胜无余生,李业有终尽。稽公理既迫,霍生命亦殒。凄凄凌霜叶,惘惘冲风菌。邂逅竟几何,修短非所悯。送心自觉前,斯痛久已忍。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上泯。——谢灵运【临终诗】
纵观谢灵运这一生其实出身、天资甚至外貌都是一个时代的顶配,按理说他本有希望成为那个时代的真正弄潮儿。然而因为他性格中的傲慢和狂放,他在这一生中很少真正扎下心来去研究仕途官场,最终结出了这命殒街头的苦果。无尽繁华褪去,只剩下“一生轻狂成痴梦,豪奢世家转头空。”
来源:了了5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