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政区划,指的是一个国家为了便于对全国进行管理,将国土分成不同的行政区。而行政区也有不同的级别,世界各国的一级行政区,有着很多名称,有的叫省,也有的叫州或者邦。我国的一级行政区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我国省区下辖市,市下辖县,因此在我国,市的级别
行政区划,指的是一个国家为了便于对全国进行管理,将国土分成不同的行政区。而行政区也有不同的级别,世界各国的一级行政区,有着很多名称,有的叫省,也有的叫州或者邦。我国的一级行政区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我国省区下辖市,市下辖县,因此在我国,市的级别高于县。而日本的行政区划,县的级别更高。比如日本的神奈川县,面积2415平方公里,下辖横滨、川崎等19个市。因此在日本的行政区划上,县比市的级别高。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日本历史。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部,和我国距离相近。日本历史上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国家,直到现在,日本的文字仍然包含汉字。日本的行政区划,最早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唐朝时期,国力强盛,日本掀起了向唐朝学习的高潮,派出大量遣唐使,来到唐朝学习文化制度。
公元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效仿唐朝,将日本领土分成了七个道。当时唐朝行政区划主要是道-州/府-县三级体制。公元627年,唐太宗划分了十个道,包括关内,河南,河东等等。到了唐玄宗时期,增加到了15个道。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藩镇模式传入日本后,日本的地方分权单位,也被称为藩。
日本幕府将军时代,日本天皇沦为了虚君,由将军把持国政。但日本的地方也有很大权力,到了江户幕府时期,形成了幕府和藩国共治制度。日本在江户幕府时期,形成了276个分权单位,也就是藩国,各藩的藩主通常是大名,效忠幕府将军,但各藩的藩主有着一定的独立性,在自己的藩国内部享有行政、司法、军事和税收等权力。
这种幕府和藩国共治的局面,不利于中央集权。到了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幕府的统治被推翻,天皇拥有了统治权。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日本开始进行“废藩置县”措施,结束了日本长期以来的封建割据局面。
日本废除各个藩国,设置了成立东京府、大阪府、京都府三府和三百零二县。到了1871年,又进一步整合为三个府72个县。日本的府和县级别相同,都属于一级行政区。到了1890年,变成了三府43个县。对于北海道,日本没有实行县治,仍然实行道政,道下分为14支厅,支厅下再分为市和郡,郡下为町和村。
1943年,日本将东京府,改为了东京都。此后日本一级行政区,包括都道府县四类,下辖782个市、827个町、195个村。
第二, 日本经济。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加快,很多町和村发展为市镇,人口开始向市镇集中。根据人口的不同,日本的市分成了四个种类。人口在50万以上,属于政令指定都市,简称“政令市”。人口在30万以上,属于中核市,人口在20万以上,属于特例市,人口在五万以上,属于一般的市。
这些由町和村发展而来的市镇,在形成一定规模后,仍然由原来的县管理。日本积极推行町村合并政策,很多达到标准的町村被合并为市。因此日本城市众多,但很多市的规模很小,很多市的人口只有五万多。综合这些因素,日本的行政区划,县比市的级别高。
来源:史学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