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薛高破产!网红“雪糕刺客”是如何从40亿估值走向千万负债的?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5 13:27 1

摘要:2025年7月16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的一纸公告,宣告了网红雪糕品牌钟薛高的终章:因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债权人正式申请对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进行破产审查。这家曾估值近40亿、年销10亿元的“雪糕界爱马仕”,最终在债务泥潭

2025年7月16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的一纸公告,宣告了网红雪糕品牌钟薛高的终章:因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债权人正式申请对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进行破产审查。这家曾估值近40亿、年销10亿元的“雪糕界爱马仕”,最终在债务泥潭中轰然倒下

一、钟薛高从无到有,一炮而红

钟薛高品牌发展时间线 (2021-2025)


钟薛高于2018年3月14日在上海成立,创始人林盛希望打造一个真正属于中国的奢华冰淇淋品牌,以区别于国际品牌如哈根达斯和马古斯。品牌名称“钟薛高”由三个常见的中国姓氏“钟”、“薛”、“高”组成,同时也谐音“中雪糕”,意为“中国冰淇淋”。这种命名策略不仅强调了其本土身份,也为品牌注入了文化底蕴。

钟薛高的产品以高端定位著称,最初的六款产品于2018年5月20日上市,其中最著名的“厄瓜多尔粉钻”售价高达66元,使用了来自厄瓜多尔的珍稀粉色可可粉和日本柚子汁。这种高价策略吸引了年轻、追求高品质生活方式的消费者,特别是26至37岁的女性群体。品牌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红营销迅速打开市场,2020年,知名博主李佳琦曾推荐钟薛高,使其在小红书等平台上成为最热门的搜索产品之一。

图片来源:微博

此外,钟薛高在产品设计上也颇具匠心,其冰淇淋造型模仿中国传统屋瓦,包装上融入“回”字纹,强调回归冰淇淋原味的理念。公司还推出了多种创新口味,如轻乳、丝绒可可、爱尔兰陈年奶酪等,并与泸州老窖、奈雪的茶、娃哈哈等品牌合作推出联名产品,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图片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 从高价到质量疑虑,争议不断

1.虚假宣传、傲慢言论与“烧不化”争议:钟薛高的信任崩塌三重奏

尽管钟薛高一度风光无限,但争议很快随之而来。2019年,公司因虚假广告被上海监管机构罚款,广告中宣称冰淇淋“不含一滴水”并使用“日本进口茶叶”,被证实为不实陈述。这一事件为品牌埋下了信任危机的种子。

2021年,林盛在接受北京电视台采访时为高价冰淇淋辩护,称“厄瓜多尔粉钻”成本近40元,售价66元仅略高于传统冰淇淋的毛利,并表示“这是它的价格,爱买不买”。这一言论引发了公众的强烈不满,许多消费者指责公司“欺诈消费者”,品牌被戏称为“雪糕刺客”。钟薛高随后于2021年6月18日“618购物节”前公开道歉,承认早期创业阶段的沟通失误,但公众对其高价策略的不满并未消退。

2022年,钟薛高再次陷入更大的争议。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视频显示,其“盐味椰汁”冰淇淋在室温31摄氏度下放置50分钟后并未完全融化,甚至在火苗的作用下也只是冒烟而不融化。这引发了公众对产品安全和成分的担忧,消费者质疑是否过度使用了人工增稠剂如卡拉胶。公司回应称,冰淇淋固体含量超过40%,远高于国家标准,且卡拉胶是天然红藻提取物,符合国家标准。尽管上海市场监管局介入调查并确认产品合规,但这一事件进一步损害了品牌形象。

图片来源:公开资料收集

2. 从资产冻结到裁员,公司陷入财务困境

钟薛高的财务问题早在2023年底就开始显现。根据报道,2023年12月,公司七家子公司的股权被法院冻结,总资产达3.88亿元。其中,子公司“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被上海嘉定区法院要求偿还81.7万元的欠款,另一子公司被上海杨浦区法院罚款112万元。这些法律问题不仅反映了公司的财务困境,也预示了更严重的危机。

2023年11月,钟薛高开始大规模裁员,包括负责联系经销商的八名员工和公关负责人。此时,公司产品价格也开始大幅下跌,最高售价从60元降至2.5元,折射出其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的急剧下降。一位批发商表示,由于消费者追逐网络潮流,钟薛高产品已不再具有吸引力,其门店已停止销售该品牌。

2024年3月,情况进一步恶化。上海法院对林盛实施高消费限制,并要求公司支付81.8万元的仲裁款。这一事件引发了网络热议,公众开始质疑钟薛高的财务状况。同期,公司总部大门被锁,研发中心堆满办公椅,社交媒体账号自2023年8月起停止更新,种种迹象表明公司已陷入运营危机。

图片来源:微博

3. 最终的崩溃,破产申请

2025年6月,钟薛高的一家子公司因无法偿还债务被法院申请破产审查。这是钟薛高财务困境的最终结果。根据《第六声》报道,2024年底,法院已下令拍卖该子公司的资产,包括真空搅拌机、冰淇淋传送带等设备,以偿还债权人债务。创始人林盛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并受到多项高消费限制,其在多家公司的股权被质押,严重限制了通过资本运作挽救公司的可能性。

图片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破产审查的受理标志着钟薛高从巅峰走向崩溃。曾经的“冰淇淋帝国”如今只剩一地鸡毛,其核心资产被冻结,员工从巅峰时期的2,000人锐减至约100人,部分员工甚至未收到去年秋季的工资和全部遣散费。

三、定位不明确,网红光环下的多重失控

钟薛高的轰然倒塌是网红品牌在多重失控下的必然结局。首先,价格与价值的不对等让其迅速失宠。普通雪糕成本仅5-8元,却被包装成轻奢品,定价高达66元,而2025年市场调研显示,仅6.94%的消费者愿意为20元以上的雪糕买单,77.39%偏好10元以下产品。当消费者发现品质与高价严重不符,“雪糕刺客”的标签便如毒药般侵蚀品牌形象。

其次,渠道战略的彻底崩塌雪上加霜。模仿哈根达斯却未设立独立冰柜,高价产品混杂于平价区,引发消费者心理反弹;2022年投入数亿铺设5万台冰柜强攻下沉市场,却忽视四五线城市无法消化高价雪糕,高昂冷链成本(占比46%)反噬现金流。再者,供应链与战略的连环失误加速崩盘:代工模式导致品控不稳、成本高企。2023年推出3.5元平价子品牌Sa’Saa试图转型,却因缺乏伊利、蒙牛的供应链优势而惨败,同时“自降身价”又流失高端客群;盲目扩张更使员工规模与线下布局远超资金承受力,老股东拒绝追加3.5亿投资后,债务激增至9亿元。

最后,公关与信任的全面塌方彻底终结品牌。从“烧不化”争议到欠薪风波,官方两月失声,冷处理激化舆情;创始人直播还债被批作秀,消费者以“卡拉胶里加雪糕”、“虚假宣传”等嘲讽宣泄不满,品牌信任荡然无存。钟薛高的陨落,折射出网红光环下战略失焦与执行失控的致命代价。

四、结语

钟薛高的故事是一场从繁荣到衰落的戏剧性转折。它不仅暴露了公司在管理和市场策略上的失误,也提醒了行业内其他品牌:在追求高端定位时,必须以质量和信任为基础,而非仅靠高价和营销噱头。钟薛高的破产不仅是其自身的悲剧,也为中国消费市场提供了深刻的反思:

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价值和真实性,而非表面上的奢华。

钟薛高的失败可能推动冰淇淋行业更加注重性价比和透明度。未来,品牌需要在创新与消费者信任之间找到平衡,以避免重蹈覆辙。对于消费者而言,钟薛高的案例提醒大家在追逐网红产品时保持理性,关注产品的实际价值而非营销光环。

来源:勤策消费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