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4日,招商银行(600036.SH/3968.HK)公告称,副行长王小青因工作原因,辞去副行长职务,辞任自当日起生效。这一远早于2028年6月任职到期日之前的职位变动,也随着该行公告中对其任职期间所作贡献予以的高度评价和致谢,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8月4日,招商银行(600036.SH/3968.HK)公告称,副行长王小青因工作原因,辞去副行长职务,辞任自当日起生效。这一远早于2028年6月任职到期日之前的职位变动,也随着该行公告中对其任职期间所作贡献予以的高度评价和致谢,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此外,根据该行公告显示,王小青“是否在招商银行及其控股子公司任职”一栏显示为“否”。这意味着,他在三家招行子公司(招商基金、招商信诺、招商信诺资管)董事长一职亦即将迎来调整。
图片系招商银行公告副行长王小青离任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国基金报、财联社等,王小青下一站去向已确认,将赴招商金控集团担任党委书记,推荐任总经理(总经理一职有待于履行公司治理及监管审批程序)。
沉淀于人保资产、发光于招商体系
对于偏爱内部培养领导干部的招行而言,王小青显然属于“外将”。然而,这位2020年方才从人保资管加入招行体系的金融老将,沿着此前投资路径,起步于招商基金,后扩充至招商信诺,再到招行总行。在职位方面从招行内部体系上升的同时,他还牢牢掌舵三家子公司--招商基金、招商信诺及招商信诺资管董事长一职,足见招行体系内对其能力的认可。在横跨保险资管、公募基金、商业银行之后,王小青此番“更进一步”,跳出银行体系往上至招商金控,背后应是招商局集团对其委以重任,希冀推动旗下各金融板块整合与发展。
图片系招商银行原副行长王小青
复盘来看,王小青职业发展主要分为三段:
早年期间,他先后就职于农行江苏省海安支行、海通证券基金投资部、中国证监会上海专员办、天一证券(已清算)。
2005年3月,王小青调入人保资产,这一待即是15年,期间积累了丰富的资管领域经验,历任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组合管理部总经理、总裁助理、副总裁、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投委会主任委员等职。在此期间,他推动人保资产在固定收益、权益投资、另类投资等领域的优化布局,通过强化久期管理,加大了对超长期债券、基础设施债权计划等资产的配置,以匹配保险资金的长期负债特性。此外,他还推动公司参与不良资产处置、PPP项目等创新投资模式,拓宽险资运用渠道。
2020年3月,王小青从人保资产“华丽一跃”,空降至招行体系,起初担任招商基金党委书记、总经理、董事长等职。历经一年半时间,2021年9月,王小青开始兼任招商信诺人寿董事长;1个月之后,他再被获聘为招商银行总行行长助理,并同时兼任招商基金、招商信诺、招商信诺资管3家公司董事长职务。2023年1月,王小青获聘为招行副行长,并继续兼任前述3家公司董事长职务,其间还短暂兼任深圳分行行长一职(2023.2—2024.10)。2025年6月,他被当选为招商银行执行董事,是行内三位执行董事之一。
现年54岁的老将,王小青如今站在职业发展的重要关口。这位复旦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招行唯一博士高管,辞任总行副行长、以及招商基金、招商信诺及招商信诺资管董事长。一并辞任四职后,他将奔赴股东方招商金控,担任党委书记及后续总经理一职。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2020年以来监管逐渐将金控公司纳入管理(2020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央行同步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招商金控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2022年8月获批设立,为国内第三家获批金控公司。目前,招商金控业务布局涵盖银行、证券、基金、保险、多元金融、金融科技等领域,截止2024年末总资产13万亿元,AUM超23万亿元,旗下核心成员企业包括招商银行、招商证券、博时基金、招商仁和人寿、招商租赁、招商平安资管、招商创投等。例如,从招商银行前十大股东来看,招商金控及关联方招商轮船、晏清投资、楚源投资共计持股占比高达26.32%。
招商金控自成立以来,已历经洪小源、刘辉、王小青三任掌舵人。在王小青此次调任招商金控之前,原总经理刘辉则到龄退休。对于深谙资管领域的王小青而言,招商金控则是更大的施展平台,如何做好集团内金融公司的整合,推进协同发展,将大有空间可挖掘。
表格系招商银行前十大股东情况(2025年一季度末数据)
资料来源:wind
与此同时,招商体系内近期高管频频变动,牵动着市场的神经。这一系列人员适配性调整背后,或体现集团强化金控平台战略的意图。除了此次王小青升任金控党委书记之外,7月2日,招商金控聘任江朝阳为副总经理,其于去年6月卸任招商银行首席信息官后,调任招商局集团数字化中心主任,后兼任招商金控党委副书记;而在6月11日,招银理财内部会议宣布招商基金原副总经理董方将出任招银理财总裁。此前,招银理财原总裁钟文岳已于5月下旬调任招商基金总经理;6月3日,招商证券公告聘任招商银行原副行长朱江涛担任总裁一职,此前,招商证券前任总裁吴宗敏于5月初到龄退休等等。
对于招商银行而言,在王小青调任招商金控后,招商银行高管阵容包括行长王良,党委副书记兼首席风险官钟德胜,副行长王颖、彭家文(兼任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雷财华、徐明杰,形成“一正四副”的行长格局。后续管理层或仍存补充空间,按照招商银行人才梯队格局,行长助理或为提拔方向。不过,此前两位行长助理--雷财华和徐明杰已于今年升任副行长。因此,核心地区分行行长,或为后续破局方向。
争议中的零售之王开始“向内求”
除了参与招商体系内管理人员频繁变动外,如今的招商银行,在其零售王牌领域内,也是动作频频,或引导行业发展方向。
机构之家注意到,近期,招商银行对旗下高端信用卡权益进行了调整,主要涉及经典版白金信用卡、精致版白金信用卡和无限信用卡的升级与规则变更。例如从经典版白金信用卡(经典白)来看,年费规则调整为从原规则(1万永久积分可兑换主卡3600元年费,5000积分兑换附属卡2000元年费)调整至新规则,即需当年主卡消费满18万元,才能用1万积分兑换主卡年费;附属卡需消费满10万元,才能用5000积分兑换年费。这无疑是提高了年费豁免门槛,部分消费能力不足的用户可能面临年费成本上升的空间。
图片系招商银行经典版白金信用卡权益调整情况
与此同时,招商银行对客户提高了“验资”门槛,引发持卡人广泛争议。例如今年7月,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表示,自己是招商银行金葵花用户,咨询四川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国际头等舱/公务舱休息室的服务时,被告知除了扣除积分外,还需要验资2000万元。招商银行后续则表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客流量持续增长,国际头等舱休息室人流饱和,为保证服务品质进行了规则调整。
近期发生的众多事件,见微知著,更多反映招商银行在面对零售业务增量不足,利润率下降等多重困境之下,所采取存量精细化运营策略。代价则是牺牲了部分用户的权益,导致客户流失。不过从当下看来,则是银行权衡利弊之后的无奈之举。
这一无奈之举,在招商银行过往经营业绩中,体现更为淋漓尽致。
例如,2024年,招商银行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906.4亿元,同比下降9.3%,占税前利润的50.7%,同比下降5.8个百分点,创今年新低,可见零售业务盈利能力有所减弱。而在过往的2021年至2023年,该行零售业务税前利润增速分别为21.7%、21.2%和6.1%,其中2021年和2022年均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实现较稳健的正增长。
图片系招商银行零售税前利润增速表现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这背后的原因,则于招商银行近年来零售贷款增长放缓、风险暴露有关。从具体数据来看,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该行零售贷款为3.6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9.5亿元,增幅仅为0.38%。而在过去的2021年至2024年,其零售贷款增速从 11.24% 降至 6.06%。此外,该行零售不良贷款额率现不断增长: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其零售不良贷款余额361.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4亿元,不良贷款率1.01%,较上年末上升3BP。同期,该行零售贷款(不含信用卡)不良生成额56.5亿元,同比增加24.4亿元,信用卡新生成不良贷款100.1亿元,同比增0.4亿元。
在零售业务拖累之下,招商银行整体业绩也难言乐观。2025年开年以来,该行再次陷入收入和利润双双下降的困境:其中营业收入837.5亿元,同比下降3.1%;实现归母净利润372.9亿元,同比下降2.1%。这是其去年同期双下滑之后,再度经历相同局面。参考2024年情况,在降本增效之中,该行虽然收入仍录得年度下滑,但净利润增长实现艰难转正(对应增速1.2%);那么,展望2025年,招行能否继续扭转乾坤?特别是引导核心收入端回暖,仍需进一步观察。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