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看着瘦瘦小小的,但精神头却像山一样高大。”王力宏在悼文里这么说他的七舅公许倬云。这位天生有残疾的历史学家,靠着思想的力量,给自己搭起了一副超越身体限制的“盔甲”。
“人看着瘦瘦小小的,但精神头却像山一样高大。”王力宏在悼文里这么说他的七舅公许倬云。这位天生有残疾的历史学家,靠着思想的力量,给自己搭起了一副超越身体限制的“盔甲”。
2025年8月4号,95岁的史学大家许倬云在睡梦里安详地走了。第二天,他的外孙王力宏就在微博写了篇长悼文,讲了不少这位学界巨人不为人知的家族故事。
“要是身体没法变强壮,那咱就让思想变得打不垮。”王力宏笔下,许倬云一辈子都在践行这句话。这位天生残疾、身子骨弱的七舅公,以前每晚都给王力宏的爸爸随口编故事连载,在孩子心里种下了智慧的种子。
别看老人身形瘦小,精神力量却特别惊人。作为匹兹堡大学的退休教授,他写的《万古江河》,把中华文明史从以前只记帝王将相的家谱,变成了咱们普通人都能感受到的、有血有肉的文明故事。
许倬云1930年出生在厦门鼓浪屿,他爸爸许凤藻是北洋政府的海军少将,还是辛亥革命的功臣。在九个兄弟姐妹里排老七的他,天生残疾却靠着知识给自己“穿盔甲”——自己学认字,读书读得像饿了很久似的,根本停不下来。
学界给他的荣誉多着呢:亚洲学会杰出贡献奖、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大奖。2024年拿的唐奖汉学奖,更是把他的声望推到了顶——1200万奖金,他一分没留。
“想都没想就把所有奖金捐了,设了个‘许孙奖学金’。”王力宏在悼文里特意提了这事。这位九十多岁的学者,用行动告诉大家啥叫知识分子的担当。
许家跟王力宏的舅孙关系好多人都知道。之前在《十三邀》节目里,许倬云还开玩笑说:“王力宏是我大姐的孙子,他那音乐细胞是随他妈妈家的,我们许家可没这基因。”接着又补了句:“不过也不好说,李建复也是我们许家的,我二姐的儿子,唱《龙的传人》那个。”
在东南大学讲座时,老人还逗得全场笑了:“我跟王力宏说,你写的歌词实在有点空。”长辈这么直白的点评,反倒看出家里人相处没一点隔阂的亲近。
更让人佩服的是他用两根手指撑起来的学术人生。94岁那年他在《十三邀》里轻描淡写地说:“我这瘫痪是个麻烦事,骨头和肌肉长到一起了,神经治不好,脚也动不了。”平常吃喝拉撒全靠夫人照顾,却还坚持写作、开直播,用年轻人的方式讲知识。
王力宏悼文里那句“精神高大如山”,真是对舅公最贴切的评价。这位看着瘦小的巨人,用思想堆起了一座高高的精神大山。
2024年有人问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啥,95岁的许倬云想了8秒钟,慢慢念出陆游的诗:“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位写了一辈子中华文明的历史学家,最后带着对国家统一的深深期盼走了。名叫“倬云”的那朵云彩已经飘向天边,但他留给世界的,却是一座用思想垒起来的大山——人虽瘦小,精神却成了永远立着的山峰。
来源:太阳下的一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