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昌高新区北沥徐村家谱记载,元朝大学士虞集撰写的《永愚公重修族谱序》,清晰的指出北沥始祖是南宋的徐汝贞,系季登公(徐稺之子)的37世。(译文附后)
南昌高新区北沥徐村家谱记载,元朝大学士虞集撰写的《永愚公重修族谱序》,清晰的指出北沥始祖是南宋的徐汝贞,系季登公(徐稺之子)的37世。(译文附后)
无独有偶,《南昌府志》记载明正德进士南昌县人熊浃作的《亭士亭记》,熊浃在文章中对北沥村徐樟(字雪窗)在自己村庄上建造的高士亭,充满敬意,出于对汉高士徐孺子的推崇,以吏部尚书之身价因徐樟之邀而撰写此文。同时,熊浃在文章中明确的指出,徐樟的六世祖是元朝的徐永愚,由此往上推断,北沥村的始祖是南宋时代人物。(译文附后)
虞集与熊浃的二篇文章,互相印证,北沥村建村于南宋。
东汉徐稺(字孺子),生于公元97年,距南宋近千年。北沥村徐反保等人,近三十年来,不遗余力的对外宣称北沥村是徐孺子故里,让人觉得非常费解!
虞集与熊浃早就道出了历史真相,难道汉高士徐孺子穿越了千年时光,将户口迁到了北沥村?
旧时修家谱,都是通过手工木刻制版再刊印,且是繁体字。
徐反保,徐松龄等北沥村徐氏,请拿出老木刻世系家谱(俗称吊系谱)让大家开开眼,同时,也证明下其是徐孺子后人。
徐反保等如有旧家谱,北沥村世系传承家谱应该是如下排序:
孺子-季登-汝贞-永愚-徐樟-徐浡-文华-廷臣-新乐-绪斋-(徐反保与徐松龄爷爷、父亲)。
木刻的老家谱,谁也克隆不了。如果用现代电脑编修的家谱,有说服力吗?
如果拿不出老家谱,徐反保,徐松龄等人系徐汝贞徐永愚后人的依据是什么?这不得不让人高度怀疑他们就是世代杂居在北沥村的村民,与徐孺子有什么关联?
旧时, 江西徐孺子家族多次合修南州徐氏大成宗谱,有据可查的清嘉庆六年(1801)与1913(民国二年)二次修的大成宗谱谱,北沥村均被排除在外。
1801年,江西100余支徐孺子家族合修的大成宗谱,主修人南昌县雄溪村徐朝栋先生,北沥村排除在外
(1801年,江西100余支徐孺子家族合修的大成宗谱,主修人南昌县雄溪村徐朝栋先生,北沥村排除在外)
(1801年,江西100余支徐孺子家族合修的大成宗谱,主修人南昌县雄溪村徐朝栋先生,北沥村排除在外)。
1913年,江西50多个县市500余支徐孺子后人合修大成宗谱,北沥村因拿不出旧木刻世系传承家谱,再次被排除出徐孺子家族(折修)。
1913年,江西50多个县市500余支徐孺子后人合修大成宗谱,由南昌县口湖徐世澍先生与丰城盤山徐文钟先生主修,北沥村因拿不出旧木刻世系传承家谱,再次被排除出徐孺子家族(折修)。
徐孺子耕作图
徐孺下陈蕃之榻
2000年来,历代官方文献与徐氏家谱记载,徐孺子出生在沙村(今天的南昌市下沙窝附近)。
唐代诗人杨巨源有诗云:“若访郡人徐孺子,应须骑马到沙村”。
《永愚公重修族谱序》.虞集
(徐氏)是少昊的后裔,伯益姓嬴,受封于徐地,子孙于是以“徐”为姓氏。
北沥徐氏,世代居住在豫章郡城北十三里左右的地方,是江西的名门望族。
东汉党锢之祸时期,徐穉(字孺子),有道德学问却不出仕做官,士大夫们都很推崇他,徐姓因此更加显赫。
唐太宗下诏编定天下著名谱牒,贬抑新贵门第,推崇旧有世族,以世家大族为上,寒门庶族为下,总共收录了天下193个姓氏,1651个家族,而徐姓于是被列为首要的姓氏。
北沥这一支徐氏,其来源非常久远了。
旧族谱记载从审言公到孺子公(徐穉),一共是四代;
从孺子公往下,经历季登公,直到宋朝的汝贞公,一共是三十七代;
统合联系族内亲属,即使是疏远的、散失的也都收录,宗法制度的严谨正统,没有超过这部旧谱的。
从汝贞公往下,到永愚,又过了七代了。子孙更加繁多,世代更加久远,这期间家族有分裂后复合的,也有复合后又分裂的,情况多到无法详尽记录。
永愚忧虑家族没有新的谱牒(来记录这些变化),于是依据旧谱进行增补修订,称之为《后谱》,大概是从汝贞公之后开始的。
从唐朝到五代时期,(徐孺子)家族中有徐坚、徐峤、徐玉、徐浩、徐放、徐延昌、徐延休、徐延祚(等人);
从宋朝以来,又有徐奭、徐祐、徐俯、徐成、徐可、徐、徐孙(等人),他们都是卓异杰出、品德优良,在史册上享有声誉的人物。
(永愚公)将他们的形象刻成图版,以昭显其不朽;编写他们的传记,用来展示和传扬他们的盛德美行。
(这部《后谱》)叙事详尽而记述明晰,世系次序正确而分支、合流、先后、脉络都清晰合理,是族谱中最为完善的了。
永愚公真是笃厚于宗族情谊的人啊!松雪赵孟頫学士曾书写“南州高士”(赞誉徐穉),说他无愧于祖先,(他的精神)在这部族谱中更加彰显了。
后世子孙也应该想着整理家族的文献典籍,振兴宗族的优良风尚啊!
时间:元朝至元二年丙子年(公元1336年) 夏月吉日
赐进士第、荣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尚书、奎(魁)章阁大学士 蜀郡虞集 撰
《高士亭记》.熊浃
高士亭,由北沥(地名)的徐雪窗所建,用以祭祀其先祖徐孺子。徐孺子生于东汉末年乱世,隐居豫章(今南昌)城中,坚守节操、独善其身,屡次拒绝朝廷征召,故有“南州高士”之誉。自三国、两晋、南朝至唐宋,凡任职此地的官员,无不钦慕其风骨,或修缮其故居,或立碑于墓前,或建祠以表尊崇。如今东湖畔的“高士祠”,乃明初太守许方所建,已载入方志,闻名四方。
北沥徐氏系徐孺子后裔。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其六世祖徐永愚因文采德行结交名士,赵孟頫(号松雪)曾亲题“南州高士后人永思”八字相赠。徐氏原有孺子祠,年久倾颓,雪窗遂于嘉靖某年(约1522—1566年)在居所北侧新建此亭,共若干间,中供孺子像,作为安灵敬祖之所。亭前设门,左右建廊,四周凿池环绕,南架小桥以通行。池中植菱荷,外围筑墙。波光树影,朝夕辉映,其规模景致,堪与东湖高士祠比肩。
雪窗绘图示我,请我作记。徐孺子不过南州一介布衣,既无权势功业震撼当世,亦无恩泽庇佑后代,却能令人追思至今,盖因其品行高洁,足以激励顽劣、砥砺懦弱,于世道教化大有裨益。而人性本善,纵隔百世千里,闻其风范亦生敬仰,此乃自然之理。何况曾在此地为官、亲历其遗迹者?更何况身为徐氏后裔者?雪窗建亭之举,实兼尊祖之仁与尚贤之义。
然亭宇既立,岁祀需诚。徐氏子孙登临此亭,岂不惕然有感,勉力行善以求无愧先人?此中深意,正在于“崇往励来”。雪窗名樟,字本著,孝悌诚信之行著称于家族,见重于乡里,足证其为高士真裔,非虚饰名号之辈。故撰此文以记。
来源:伊尹太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