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云南省临沧市耿马自治县教育体育局官网,8月3日更新的成绩名单引发轰动。小学数学教师岗位进入资格复审的三名考生笔试成绩赫然在列:59.5分、45分和17分。
笔试17分的考生站在资格复审队列里,前方59.5分和45分的背影,映照出中国教育资源配置的一道裂痕。
云南省临沧市耿马自治县教育体育局官网,8月3日更新的成绩名单引发轰动。小学数学教师岗位进入资格复审的三名考生笔试成绩赫然在列:59.5分、45分和17分。
网络瞬间沸腾。“17分创造奇迹”的评论迅速传播,有人嘲讽,有人质疑,更多人困惑:这样的分数如何能进入教师招聘的下一环节?
记者以考生身份致电当地教育体育局,得到明确回应:该岗位仅有3名考生参加笔试,招聘公告未设置最低分数线,按规则全部进入资格复审。工作人员坦言:“这名17分的考生可以说是运气好。”
耿马自治县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计划招聘15名教师,其中小学数学教师岗位名额为2人。按照招聘公告规定,面试比例为1:2,意味着该岗位需要4人进入面试环节。
现实情况却是——仅有3名考生报考该岗位,且均参加了笔试。他们的成绩分别为59.5分、45分和17分,无一达到60分的传统及格线。
“招聘工作严格按照招聘公告流程执行,”当地教育体育局工作人员解释,“笔试公告中没有设置最低分限制,资格复审人选是按笔试成绩从高到低依次确定的。”
规则成为17分考生晋级的通行证。在报考人数不足的情况下,三名考生全部获得资格复审机会,这是程序正义的体现,也是偏远地区教育招聘困境的无奈写照。
根据招聘流程,通过复审的考生将获得“面试证”,参加以说课方式进行的面试环节。最终录取取决于综合成绩,计算公式为:笔试成绩×50%+面试成绩×50%。
17分考生面临一道几乎无法跨越的数学题。假设另外两名考生笔试成绩取中位数52分,面试均获80分,综合成绩将达到66分。17分考生需要面试接近满分才能实现逆袭。
“能不能最终录取,接下来还要看资格复审、面试表现以及综合成绩。”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的话中暗含现实——笔试17分的考生实际录取概率微乎其微。
这场招聘中,17分考生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规则与现实的碰撞。程序给了他机会,专业壁垒却筑起难以逾越的高墙。
舆论聚焦17分的同时,更值得关注的是:为什么一个教师岗位只有3人报考?
耿马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需要地图导航才能精准定位的位置条件,使其在人才竞争中天然处于劣势。
特岗教师计划旨在为中西部农村地区输送教育人才,但偏远地区因条件艰苦、待遇有限,往往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当城市教师岗位千人竞逐时,这些地区的讲台前却空空荡荡。
“我们一边在网络上对17分口诛笔伐,一边在现实中用脚投票,拼了命地逃离那些需要老师、需要光和热的远方。”一位教育观察者的评论点破了这种社会撕裂。
面对17分考生进入复审的事实,教育质量隐忧自然浮现。小学数学教师作为逻辑思维的启蒙者,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学生发展。
《礼记·学记》有云:“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当17分的笔试成绩出现,公众有理由担忧:这样的考生能否担当育人重任?
对比其他地区,陕西商洛特岗教师要求笔试≥71.77分,呼和浩特辅警招聘设置65分合格线。耿马县未设限的做法,凸显政策严谨性的缺失。
“教育是民生之本,教师更是立教之本。若因‘招不到人’就降低标准,最终损害的是学生的未来。”专家呼吁守住教育质量底线。
面对争议,当地不能仅强调程序合规,更需反思规则漏洞。增设笔试最低分数线是当务之急,在教师招聘上应坚持宁缺毋滥原则。
但更深层的解决之道在于系统支持。提高偏远地区教师待遇,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完善职业发展通道,才能让优秀教师“下得去、留得住”。
“规则走向荒诞时,我们真正要审视的,是制定规则的那个世界。”一位评论者指出。当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再严谨的程序都可能产出荒诞结果。
那个笔试17分的考生站在资格复审门口,前方是几乎不可能通过的面试考验。他的存在像一根刺,扎破了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表象。
云南另一端的教室里,孩子们仍在等待合格的数学老师。当城市学校硕士、博士竞相涌入时,这些偏远地区的讲台前,三年仅等来3位应聘者,其中最高分不过59.5。
明年此刻,期待那个小小的讲台前,不再只有3名考生的身影,而是站满了怀揣理想、奔赴山野的年轻人——他们带去的不仅是及格的分数,更是中国教育均衡发展的希望。
来源:迪博爱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