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女子在社交平台发帖称,自己在旅行平台上订一家酒店查看评价时,看到酒店的点评区有一张女性不雅图片,她找酒店客服反馈删除这条评价,客服称无法删除。而平台则反馈称是系统自动审核通过。该事件被报道后,很快成为热搜话题。
据正在新闻报道,一女子在社交平台发帖称,自己在旅行平台上订一家酒店查看评价时,看到酒店的点评区有一张女性不雅图片,她找酒店客服反馈删除这条评价,客服称无法删除。而平台则反馈称是系统自动审核通过。该事件被报道后,很快成为热搜话题。
报道中提到,女子在社交平台发帖后,媒体联系到了涉事图片酒店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酒店没有权限删除评论,好评差评都删不掉。图片系客人不小心提交,客人也很想删除,但是删不掉。酒店已经向旅行平台反馈了这个问题,但平台一直没给出结果。
顾客发布评价信息,目的是为其他用户提供参考。通过评价用户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为商家提供反馈以便于商家提升服务和改进不足。作为第三方平台,保护用户隐私信息是基础规则。涉事不雅照片在酒店点评区存续期间,已构成对当事人隐私权的侵犯。同时,这类内容通过APP传播,极易与酒店住宿场景产生关联联想,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对其用户发布信息的管理,发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的信息时,应当立即停止传输并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平台"自动审核通过"的借口,恰恰证明其审核机制存在缺陷:既未设置敏感图片的二次人工复核,也未建立高效的投诉响应机制。在享受数十亿用户带来的数据红利时,平台没有理由将审核成本和技术风险转嫁给普通用户。
平台必须打破对AI审核的过度依赖,在图片识别、语义分析等技术环节之外,还要增设人工审核岗位,优化投诉响应机制。明确补救和惩戒的事后责任。通过技术手段与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履行内容管理主体责任。此次事件也应为监管部门提供警示,一方面要主动作为,加强对三方平台的内容安全动态巡查,另一方面应推动"技术合规"标准建设,要求企业证明其审核系统的有效性。
在数字化已成常态的当下,用户有权要求享有安全的网络环境。这就需要平台真正把“用户至上”转化为责任,更需要职能部门通过法律为用户守住底线。当每一次"自动审核"失灵都要被追责时,互联网平台才能回归服务本质。
上游新闻 时婷婷
来源: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