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应该算是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启“严管”的一年了,从上半年的动力电池安全测试新规,再到对隐藏式门把手的新国标以及在主动安全AEB等方面发布新规,能看得出来国家正在针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存在的许多问题“重拳出击”。进入下半年,又一条新规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今年应该算是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启“严管”的一年了,从上半年的动力电池安全测试新规,再到对隐藏式门把手的新国标以及在主动安全AEB等方面发布新规,能看得出来国家正在针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存在的许多问题“重拳出击”。进入下半年,又一条新规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日前,工信部发布一图读懂强制性国家标准GB 21670—2025《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对新国标进行了解读。
自2026年1月1日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将正式实施。这份被称为制动领域“17年来最大更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针对新能源汽车普及带来的技术变革进行了全面响应。其中对单踏板模式的规范化管理引发广泛关注,新规明确禁止车辆在默认状态下通过完全松开加速踏板实现刹停,要求驾驶员必须通过制动踏板完成最终停车动作。
简单来说,就是单踏板模式被砍了一大刀。
单踏板模式为何需要被严管?
单踏板模式并不是这几年的新生事物,技术源头其实可以追溯至2013年宝马i3的动能回收系统。这套模式通过电机反向扭矩实现减速,将车辆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当驾驶员松开加速踏板时,强动能回收产生的阻力可达传统滑行阻力的数倍,实现“抬脚即刹车”的效果。
对电动车而言,这样一套系统能显著提升续航里程。城市工况下传统车辆制动能耗占比高达50%,而单踏板模式可回收其中大部分能量。车企将其宣传为“简化操作、降低磨损、延长续航”的三赢方案。
然而便利性背后也带来了不少安全危机,汽车之家研究院调研显示,45%用户难以适应此模式,不适感仅次于隐藏式门把手设计。不适感在于单踏板模式颠覆了以往驾驶形成的肌肉记忆,传统驾驶模式中加速与制动由独立踏板控制,而单踏板模式将两种反向操作集成于同一踏板。当突发情况出现,驾驶员本能松油门准备踩刹车时,车辆已自行急减速。部分驾驶员反馈,在切换传统燃油车时出现操作混淆,甚至引发追尾事故。有保险公司数据显示,驾龄5年以上司机驾驶单踏板车辆误操作概率比新手高出20%。2023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定特斯拉“强制单踏板模式”存在缺陷,召回近120万辆电动车,为行业敲响警钟。
争议背后,是人体本能反应与新型操控逻辑的根本冲突。单踏板模式将加速踏板功能扩展为“正100%至负50%”的宽域控制器,模糊了安全边界。当车辆减速完全依赖抬脚幅度,传统制动踏板的存在感被削弱。有事故亲历者坦言:“紧急瞬间根本想不起还有个专用刹车踏板。”这种认知混淆,成为新规出手的关键动因。
新规落地:
安全冗余设计成硬性要求
针对单踏板模式的安全隐患,新国标构建起三重防护机制。最直观的是操作逻辑重置,车辆默认状态下,松开加速踏板仅能减速至蠕行状态(时速约5-8公里),彻底刹停必须踩下制动踏板。这意味着单踏板模式的“完全停车”功能被取消,强制驾驶员在每次停车时强化刹车踏板与车辆静止的关联记忆。同时规定,当动能回收减速度超过1.3米/秒²(约0.13g)时,必须触发刹车灯,避免后车误判跟车距离。
更深层的是系统权限降级,新规要求动能回收强度默认值不得超过0.3g减速度(约3米/秒²)。以特斯拉Model 3为例,其标准回收模式在40km/h时速下减速度达0.38g,已超出标准。这意味着车企必须将强动能回收设为“非默认选项”,用户需每次手动启用。仪表盘还需持续显示模式状态,避免驾驶员遗忘当前设置。这些调整实质是将单踏板从“基础功能”转为“可选项”,降低无意识使用的风险。
最严格的变革在制动系统架构,新国标首次将电力传输制动系统(ETBS)纳入监管,涵盖纯线控制动与电子液压制动两类技术。要求系统配备双电源冗余,主电源失效时备份电源需在5秒内接管,并保持2.44米/秒²以上的紧急制动力。供电电池需通过“8次全促动+9次应急制动”的极端测试,当电池容量衰减20%时,车辆必须在60秒内自动限速至20km/h以下。这些规定确立了“机械制动为主,能量回收为辅”的安全框架,任何新技术都不得削弱基础制动能力。
技术演进:
在创新与安全间寻找平衡点
但是新规并不是要取消掉单踏板,而是要划定一条清晰的安全底线。车企仍可为用户保留单踏板模式手动开关,满足个性化需求。这种审慎包容的态度,推动行业探索更安全的解决方案。部分企业开始研发串联式再生制动系统(CRBS),通过智能分配系统协调电力回收与传统制动。当驾驶员踩下刹车时,系统优先使用电机反扭矩减速,不足部分由液压系统补足,实现“踩刹车也能回收能量”,既保留续航优势,又维护了传统操作逻辑。
其实目前有车企正开发基于生物识别的自适应系统,车辆可自动识别驾驶员并调整动能回收强度。某新势力车企则将单踏板模式与AEB紧急制动联动,当系统检测到加速踏板异常深踩时自动触发刹车。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千万辆,竞争焦点正从续航里程转向安全体验。工信部此次同步提升的百公里制动距离、低附着力路面性能等指标,将传统燃油车与电动车置于同一安全尺度下。而提前规范线控制动等前瞻技术,更体现引导行业“安全先行”的监管智慧。当制动系统从机械部件进化为电子控制单元,冗余设计成为比响应速度更重要的指标。就好比制动技术的发展史,从鼓刹到ABS,再到电子稳定程序,每次升级的核心诉求从未改变,那就是用可靠的技术守护生命。
车叔总结
新规对单踏板模式的调整,本质是重新确立“人控优先”原则。大数据显示近半数用户难以适应新型操作逻辑时,政策选择保护更广泛群体的驾驶习惯。而保留手动开启权限的做法,则为技术迭代留下窗口。而未来车辆可能实现千人千面的制动模式定制,但安全底线始终不可动摇。从规模扩张向安全可靠转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就是要建立在这样一条条新规之上。
来源:汽车点评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