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佛教高僧卷入性丑闻!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5 12:00 1

摘要:就在释永信出事的同一时间,泰国佛教界,也出了一件震惊舆论的大事。今年7月,该国多名高僧被发现违反寺院清戒规律,与一名女子发生性关系。

作者 | 栩然

首发 | 陶然纪(ID:taoranji2022)

发布 | 陶然观世界(ID:taorangsj2025

就在释永信出事的同一时间,泰国佛教界,也出了一件震惊舆论的大事。今年7月,该国多名高僧被发现违反寺院清戒规律,与一名女子发生性关系。

随后,该女子向他们勒索巨额钱财。

事情很快成了爆炸性热点,连泰国国王“拉玛十世”都被惊动了,表态对事情非常担忧,还撤销了多达81名僧侣的荣誉头衔。

接二连三出事,佛教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01

佛教的最大问题,是过度产业化。

许多人都知道,寺庙有三项主要收入:门票、香火钱和周边产品。

比如,少林寺每年仅门票收入,就有三亿。但寺庙收这些钱的历史,其实并不长。

80年代以前,绝大部分寺庙既不收门票,也不卖多少周边产品,至于香火钱,说到底也没几个银子,只能勉强维持寺庙的生存。

1975年,少林寺开始出售门票,5分钱一张,相当于一杯饮料或者一碗街头小吃的钱。彼时,少林寺的名气还不大,规模也很小,就10来个僧人。

说难听点,就是个小破庙,没什么人会花钱去参观。

直到1982年,电影《少林寺》火遍全国,一下子给少林寺带来了巨大的流量。

当年,少林寺就赚翻了。

本来,少林寺的门票是当地文物部门主管的,收入也是归文物部门,但被电影带火后,银子太多,诱惑太大,少林寺的僧人希望拿回这些银子。

经过一番博弈,少林寺拿回了售票权,后面十年,都由少林寺自行售票。但随着少林寺越来越火,越来越赚钱,当地政府部门不乐意了。

于是1995年,少林寺又改回了政府售票,作为补偿,少林寺的僧众可以分到门票收入的一成。

当然,这个钱有时候不会足额给到,会有拖欠。

2014年,少林寺一些僧人还组织了维权抗议,和当地政府打官司,原因就是,有些本该给他们的钱,却不知去向。

当地政府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

登封经济落后,少林寺是为数不多的亮点,每年能为当地财政贡献稳定的现金流。

“少林寺模式”的成功,很快被各地政府学了去,也开始把寺庙作为旅游景点经营,管它什么佛法,买票、香火钱和周边产品卖起来再说,收入,才是最重要的。

21世纪后,有了更恶劣的模式。

各地出现了一个个“民营寺庙”,简单来说,就是投资人开一个寺庙,如同开公司那样,再招揽一些僧人,有些都不是真的僧人,纯粹是假扮的。

寺庙开好后,每个合适都有KPI,是的,和尚也有KPI。

比如,每个月要销售一定额度的香火钱。

所以,不少寺庙一进去,和尚也好,尼姑也罢,都会热情地上前推销。据我所知,“投资寺庙”这一行径背后,离不开是莆田人(此处非地域黑)。

我们以为,上香上的是虔诚,实际上,你上香上的是人家的业绩。

这种场面不仅中国有,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也不新鲜。

网上流传着“招和尚要硕士学历”,类似事情,大部分是民营寺庙整出来的。

如此恶劣的行径,离不开佛教协会的纵容。

寺庙不是你想开就能开的,没有教会背书,开寺庙的难度比开公司大多了。可想而知,在这个过程中,有多少释永信吃得脑满肠肥。

而佛教过度产业化的背后,是佛教的迷失。

02

传统的宗教,定位是社会组织,以寺庙为依托,将周边土地出租给附件的村民,事实上扮演着地主的角色。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把寺庙的“根”,给拔了,佛教从此失去了地主功能。

这时候,佛教必须转型。

但遗憾的是,佛教的转型,和无头苍蝇区别不大,处于一种十分迷茫的状态。

前文提到的寺庙经济,本质上是把宗教当旅游景点,这几乎是佛教在过去数十年的唯一属性。以致于许多人提到寺庙的第一反应不是修行,而是旅游。

除了旅游景点,佛教再没有其他功能。

我和一些佛教人士交流过,他们说得很清楚,除了做景点卖产品,不知道寺庙还能干嘛。

在我看来,佛教急需重新找到自己的社会定位,只做景点是不牢固的。很多人说,今时今日,我们还需要宗教?

宗教固然有其弊端,但完全否定亦不可取。

至少在佛教身上,还有不少值得开发利用的社会价值。

举个例子,我去过不少寺庙,里面都有藏经阁,能不能把藏经阁改造成图书馆?

我们的图书馆,数量还是很少的,人均更少。

想象一下,炎炎夏日,你来到寺庙的图书馆里,优哉游哉地看书,享受一份宁静。

这个场景,能切中许多人的需求。

又比如,有许多对人生失意之人,心理出现了问题,但看心理医生完全没用,佛教,本就有精神引导的功能,这方面可不可以开发?

我觉得也可以。

又或者,佛教可以模仿基督教,做慈善。西方的基督教会承担了一部分社会保障的职能,会不定期给穷人们提供一些吃的喝的。

佛教其实这方面也有做,比如免费的斋饭,我有一段时间就挺喜欢去吃。

虽然是免费的,味道却还过得去。

只不过,类似的举动还是太少,佛教的功能,现阶段还是太偏向旅游景区。

许多人说,你这是异想天开。

然而别忘了,宗教也是需要创新的,佛教刚传入中国时,和中国的国情格格不入,是无数次的本土化与创新,最终让佛教融入了中国。

南北朝时期,佛教的过度发展,导致了严重社会问题,包括劳动力不足、贫富差距拉大等等。这时的佛教,在经济上享有特权,文化上也尚未融入中国。

于是“三武灭佛”来了,在一次次重拳的打击下,佛教终于知道了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终于,在唐朝初年,佛教转型成功,和儒家、道家进行了融合,这就是著名的“三教合一”。

“三教合一”结束了三派的斗争,有利于社会稳定,为大唐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今天,释永信的遭遇,泰国多位高僧的丑闻,虽然是佛教的危机,但如果处理得当,将是一次变革的机会。

吃得太饱的情况下,是不愿意变革的。多挨几次铁拳,反而有利于变革。

来源:栩然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