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的守候:中国援外医生孙辉在基里巴斯的医者征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5 11:38 1

摘要:当一万公里的距离被丈量成365个思念的方格,当铁皮诊室的简陋遇见最赤诚的医者仁心——滨州市中心医院超声科医生孙辉用一年时光,在基里巴斯的椰林与珊瑚礁间,写就了一份跨越山海的医者答卷。从遗憾落选到载誉而归,从语言隔阂到生命相托,这位中国医生带着祖国的嘱托,在太平

一年前,远离妻儿,跨越1万多公里的山海奔赴,值得吗?

一年后,载誉而归的孙辉望着孩子用笔歪歪扭扭填满的365个时间轴小格子,心里的答案愈发笃定。

当一万公里的距离被丈量成365个思念的方格,当铁皮诊室的简陋遇见最赤诚的医者仁心——滨州市中心医院超声科医生孙辉用一年时光,在基里巴斯的椰林与珊瑚礁间,写就了一份跨越山海的医者答卷。从遗憾落选到载誉而归,从语言隔阂到生命相托,这位中国医生带着祖国的嘱托,在太平洋岛国的医疗荒漠中播种希望。这不是他一个人的远征,而是一个大国用担当织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故事:在世界需要的地方,永远有中国白大褂的身影。他们用专业与温度,诠释着“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

抉择:从遗憾落选到椰林诊室的山海奔赴

2023年,当得知山东省卫健委首次面向全国三甲医院公开选拔援基里巴斯医疗队员时,孙辉的心猛地一颤,过往的记忆像潮水般袭来。2018年报名汤加医疗队时,这位滨州市中心医院的超声科医生,因英语考核遗憾落选。如今,他攥着手机反复看着通知,妻子孟芳铭的支持给了他勇气:“想去就试试,家里有我呢。”

此后,孙辉像回到了备战高考。白天在医院接诊,晚上抱着专业英语书背到凌晨,模拟技能操作练到手套被汗水浸透。历经技能操作、英语考核、现场思想政治考察等三轮严苛筛选,他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直到2024年9月2日进入山东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集中培训,他才确定自己真的拿到了通往基里巴斯的“入场券”。

2024年12月7日,孙辉随第3批援基里巴斯中国(山东)医疗队成员,从济南遥墙机场启程,辗转香港、斐济,于9日正午抵达该国首都塔拉瓦。舱门打开的刹那,湿热的空气裹着咸涩雨丝扑面而来,这雨仿佛要把他整个人揉进这片陌生的土地。眼前的机场不过是铁皮搭成的简易棚屋,行李传送带在潮湿的海风里吱呀作响,与他记忆中的国际机场判若两个世界。

踩着泥泞的地面往外走,低矮椰林小屋沿海岸线排列,赤脚的孩童追逐着从他身边跑过。“当地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出租车,没有工业,唯一的农业就是种椰子。去了之后就感觉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这情景从培训时的PPT,变成了真实的触感。

基里巴斯由33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仅811平方公里,却拥有350万平方海里的海洋版图,22个有人居住的岛屿承载着13万密克罗尼西亚人。

走进汤格鲁中央医院,孙辉才读懂“医疗资源匮乏”几个字。这所该国唯一的大型综合医院,总共不过20多名医生,问诊台后的药柜常常空着。一次,院长德戈瓦火急火燎地找到孙辉所在的中国医疗队,声音里满是焦灼:“住院病人的抗生素都断供了!请中国帮帮我们!”

可比起缺医少药,语言才是横亘在孙辉面前的第一座大山。虽然基里巴斯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和基里巴斯语,但很多当地的居民不懂英语。一位患者就诊时,他用英语询问病史,对方却茫然摇头,比划也无法沟通。这次言语不通的诊疗,成了他异国行医的第一课。同事看他犯难,从抽屉深处摸出一本1974年出版的封皮早已卷边的泛黄词典。在这个连书店都难觅踪影的国度,这本词典显得弥足珍贵。

当地生活不便,买支笔都要走半小时,唯一的公交线路成了孙辉探索城市的窗口。1元硬币就能坐上摇摇晃晃的公交车。司机将音响开到最大,双手有节奏地拍打着方向盘,仿佛在太平洋边“打碟”。车窗外,椰子树的影子掠过铁皮屋顶,咸腥的海风灌进没有玻璃的车窗。恍惚间,他仿佛真的成了这片土地的一部分。

希望:从生死抢救到跨海义诊的生命之光

在基里巴斯,孙辉经历了太多的难忘瞬间。

2024年元旦的钟声还未敲响,塔拉瓦的晚会现场却炸开了锅。跳舞的姑娘玛丽突然栽倒,亲友团慌乱中将她身体折成“虾米”,嘴里念叨着“她只是太开心了。”孙辉急得大喊:“我是中国医生,让我来!”拨开人群的瞬间,他发现玛丽的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他和队友迅速分工,30秒一次的胸外按压持续2分钟,直到玛丽睫毛轻颤,嘟囔出“我做了个梦”,周围的欢呼声震耳欲聋。

2024年9月29日傍晚,孙辉刚端起饭碗,就听到摩托车与集装箱相撞的巨响。他冲出屋去,见伤者躺在血泊里抽搐,头上有个大洞,血汩汩而出。他迅速取来急救箱包扎伤口,攥着伤者颤抖的手反复说:“You’llbeokay(你会没事的)!”直到急救车到来。“内向的我,在紧急情况面前,‘向前一步’是比性格更强大的力量,每个坚持都可能是患者活下去的希望。”说到激动之处,这个不惑之年的汉子又一次留下了眼泪。

面对基里巴斯岛屿分散,且交通不便的困境,医疗队将诊室搬到网络上,每天都能收到外岛居民发来的求助——溃烂的伤口、发紫的脚趾、哭闹不止的孩童们,复杂病例则通过视频连线国内专家。他们还用远程会诊,录制健康科普视频,当看到评论区有人用英语说“谢谢医生”时,他突然觉得,这些跨越海洋的电波,真的能把希望送到那些遥远的角落。

当地的气候潮湿,再加上饮食比较差,当地人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极高。孙辉积极参与了基里巴斯卫生部的筛查活动。期间,他们走进4所学校,为2000多名学生查体。学校检查室由铁皮临时搭建,烈日炙烤下,屋内闷如蒸笼,防护服内汗流浃背,一天下来,他的上衣裤子上都析出了白花花的盐霜。最终,筛查出40多例具有风湿性心脏病前期征兆的学生,经护士开具转诊条后,均获及时治疗。

孙辉也收获了无数温暖——当地学生们将珍藏的糖果、自制的小戒指和饱含深情的图画捧到他面前时,这位中国大夫深切体会到:医者最大的成就感,就在这些盛满信任与爱的细微瞬间里。

这一年最难忘的,莫过于跟随汤格鲁医疗团队去外岛巡诊。小飞机在太平洋上空颠簸一个多小时,降落在阿贝马马岛。岛上没有常驻医生,仅靠几名护士守着空荡的诊所。当他们带着中国捐赠的超声机下飞机时,老护士眼眶泛红,不停说“Kamrabwa(谢谢)”。

住的小棚子四面漏风,地下水混着泥沙,喝下去肚子里就像装了台搅拌机。可看着当地人把最肥美的生鱼片夹给他,用布满老茧的手递来腌贝壳,他哪能拒绝?拉肚子拉得腿发软时,还得笑着跟患者比划:“Waitaminute(等一下)”,然后冲进临时搭的厕所里。

危险常伴左右。一次去贝戈岛,小船在海中央摇晃,海水黑如墨汁,旱鸭子孙辉攥着船帮,满脑子翻船的画面。检查结束时恰逢落潮,船搁浅了,他们只能在篷子里凑合一下,身下是当地最好的破凉席。凌晨一点涨潮返程,海风如刀,海浪几乎漫过船舷,那天恰逢基里巴斯卫生勋章颁发日,本来就心焦的他,望着头顶的星光,突然觉得也没什么可遗憾的。“我见到了真正的基里巴斯,外岛更需要我们。”

孙辉在基里巴斯的日子苦中作乐。在外岛,给患者拔牙成了稀奇事。没有无影灯,就等正午阳光从棚顶缝隙照下,当地护士笑称这是“老天爷送的手术灯”,超声医生变身牙科医生助手,孙辉紧张得手心冒汗。监护室无菌条件差,术后常断抗生素,18岁患心肌炎的小伙子离世时,床边连像样的监护仪都没有,这让孙辉在感性与理性间反复拉扯,体会着医生的无奈。

回响:从太平洋岛礁到大国担当的生命共振

孙辉的工作成果斐然,他参与制作的医疗检查视频在当地播放量突破36万次,远超该国12万人口,得到中国驻基里巴斯大使高度赞扬,大使馆先后两次发来表彰信。基里巴斯卫生部为他颁发了“基里巴斯共和国卫生勋章”。

离开时,科室主任Tusela(图森乐)像父亲一样搂着他,哭着说:“不要忘了我们!”回国后,当地医生仍不时发来病例影像,那句“别忘了还有兄弟姐妹在基里巴斯”的嘱托,沉甸甸的,比任何勋章都更有分量。

孙辉想起上学时读的《纪念白求恩》——“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自己的事业”,这种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影响着他,没想到多年以后,他也成为行走在太平洋岛礁上的一名援外医生。

看着中国捐赠的药品、仪器治病救人,捐赠的净水器流出清水;看着中铁一局架的桥、修的路通向远方……他明白,这场跨越山海的奔赴,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

援医基里巴斯,是孙辉个人追逐梦想的“向前一步”,也是中国推动“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一小步……

来源:掌握滨州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