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清人褚人获的《隋唐演义》中,并没有“隋唐十八条好汉”之说,翻遍此书,也找不到李元霸的武功记录,只有这样一段对李渊的介绍:“他有四个儿子:长的叫做建成,是个寻常公子,鲜衣骏马,耽酒渔色;三子元霸,早卒;四子元吉,极是机谋狡猾,却也不是王霸之才;只有次子世民,是
在清人褚人获的《隋唐演义》中,并没有“隋唐十八条好汉”之说,翻遍此书,也找不到李元霸的武功记录,只有这样一段对李渊的介绍:“他有四个儿子:长的叫做建成,是个寻常公子,鲜衣骏马,耽酒渔色;三子元霸,早卒;四子元吉,极是机谋狡猾,却也不是王霸之才;只有次子世民,是在永福寺生下的,年四岁时,有书生见而异之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至弱冠,必能济世安民。’”
为了证明笔者所言非虚,咱们引用该书《秦叔宝途次救唐公,窦夫人寺中生世子》中的一段原文:“唐公觉是奇异,步出天井,只见景星庆云粲然于天,祥霞缭绕,瑞雾盘旋,在禅堂后面,原来是紫微临凡,未离兜率,香气满天,已透出母胎来了。正仰面观看时,忽守中门家丁报夫人分娩二世子了,时仁寿元年八月十六日子时也。”
按小说描述,唐公李渊在出任河北道行台、太原郡守的途中被太子杨广派人截杀,被秦琼营救后在长安六十里之外的永福寺暂住,期间窦夫人生下了次子李世民。
小说中李世民的生辰跟史料记载不一致,这个倒可以不去管他,咱们今天的话题,是来聊一聊秦琼跟李渊的微妙关系。
在《隋唐演义》中,秦琼是李渊的救命恩人,这还真不是凭空杜撰,因为在《旧唐书·列传第十四》和《新唐书·列传第十八》中,都载有李渊写给秦琼的那封感谢信:“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
李渊倒是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他不但封秦琼为最高勋位上柱国、异姓功臣最高爵位翼国公(唐初只有宗室和赐姓才可以封王,比如罗艺就是赐姓李之后,变成了燕王李艺),还送给了他数不清的黄金绸缎,那些财宝,秦琼十辈子都花不完,仅有据可查的,就是黄金二百斤、绸缎一万四千段——唐朝的黄金不是黄铜,绸缎是可以当做等价物流通的,一段有时候能抵四两白银,要是运到国外,那当然就更值钱了,而唐朝是不禁止(甚至还鼓励)海外贸易的。
熟读二十四史的读者诸君,也很难找到像李渊那样对功臣说话的,有人说秦琼在贞观年间缠绵病榻十二年,就是李渊那句“割肉赐卿”妨的:臣子得帝王如此破格礼遇,是要“折福”的。
秦琼不是年羹尧,李渊也不是雍正皇帝,所以功臣嚣张跋扈或功高震主这样的事情,在秦琼和李渊之间并没有发生。
秦琼百战余生,有些伤病在所难免,但是一病十二年却说不过去——流血太多确实伤身体,但以李家父子对秦琼的情义和秦琼的万贯家财,拿人参、海参当饭吃,也能吃个百八十年,当年的人参、海参可不像现在这么值钱,不踢足球就吃不起。
事实上在唐高祖武德年间,秦琼还是一如既往地生猛:“太宗将拒窦建德于武牢,叔宝以精骑数十先陷其阵。世充平,进封翼国公,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从平刘黑闼,赏物千段。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太宗以是益重之,叔宝亦以此颇自矜尚。”
连窦建德的继承者刘黑闼都灭掉了,唐军其后再无激烈战斗,秦琼也不可能再负新伤,忽然在李渊禅位给李世民后就“一病不起”,难免让人怀疑其中另有隐情。
秦琼一直跟着李世民冲锋陷阵,要说他不愿意伺候李世民,似乎也有些说不过去,我们看《隋唐演义》的一个细节,倒是似乎能找到秦琼称病不朝的主要原因。
在小说中,秦琼有一段时间一步一个坎,事事不顺以至于当锏卖马还病倒途中,就是因为他救了李渊之后被“坑”了。
这个“坑”字之所以加引号,那是因为李渊的“好心”,秦琼承受不起。
秦琼霉运之所以走到头儿,是因为他看见了李渊为自己建的庙、塑的像,并请求李渊的女婿柴绍将其拆除了。
《隋唐演义》这段故事笔者看了好几遍,越看越有意思,这段故事涉及的两位隋朝重臣,在历史上都存在,其中一个还跟秦琼关系密切:越公杨素寿诞,黄县公、开府仪同三司、山东大行台、兼齐州总管来护儿派秦琼携带厚礼前去贺寿——这就是《隋唐演义》比其他隋唐小说靠谱的地方,既没有手使八百斤大锤的李元霸,也没有手使囚龙棒的靠山王杨林,更没有宇文成都。
杨素和来护儿在历史上都确有其人,而都位高权重,这个不用细说,咱们还是接着看小说。
秦琼带着一帮江湖兄弟奔赴长安(隋朝前期都城确为长安,因隋文帝杨坚在北周曾封为大兴公而命名为大兴城,唐朝改回长安),途中也来到了李世民出生的永福寺(当然,正史记载李世民并非此地出生,小说中的生辰也不对),然后就在寺中新建的“报德祠”中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三间殿宇,居中一座神龛,高有丈余。里边塑了一尊神道,却是立身,戴一顶荷叶檐粉青色的范阳毡笠,着皂布海衫,盖上黄罩甲,熟皮铤带,挂牙牌解刀,穿黄麂皮的战靴。向前竖一面红牌,楷书六个大金字:‘恩公琼五生位。’”旁边又是几个小字儿:‘信官李渊沐手奉礼。’”
李渊看了暗暗叫苦:“那一年我在潞州怎么颠沛到那样田地,原来是李老爷折得我这样嘴脸。我是个布衣,怎么当得勋卫塑像,焚香作念?”
王伯当还在一旁打趣:“往年兄长出外远行,就是这等打扮?只因他认你做琼将军,所以折得将军在潞州这样穷了!”
小说自然不可全信,但王伯当打趣的那句话,却可以作为秦琼在李世民继位后一病十二年的注脚:帝王的破格礼遇不是那么好享受的!
秦琼阵前投唐,说起来不过是一位降将,李渊表示可以割自己的肉给秦琼吃,这句话就够秦琼背一辈子了。
唐朝人似乎比较喜欢割肉,有史料记载的唐朝割股、割耳有好几次,比如节度使乌重胤、崔从,都有下属这么做,李世勣也曾割自己的肉给单雄信吃,李渊的母亲是鲜卑人(独孤信的女儿),所以他表示可以割肉给秦琼吃,还真未必是假话。
秦琼对唐朝有多大贡献,能让李渊如此“奉敬”暂且不提,咱们单看秦琼的感受,就会发现他在玄武门之变中确实左右为难:那一场骨肉相残,李渊的两个儿子十个孙子全被斩杀,如果李世民失败,秦王府自然也是要鸡犬不留,您说秦琼要是“表现积极”,又该如何面对痛失多半嫡子嫡孙的李渊?
秦琼为什么在李世民继位后一病十二年?《隋唐演义》中王伯当那句笑谈,似乎能揭开真相:李渊对秦琼恩重如山,秦琼却没能阻止李渊二子十孙被杀,看着李渊钦赐的金瓶,秦琼还能吃得香、睡得着吗?
当年肯定是有人在质疑秦琼装病,所以秦琼那句话才载入史册:“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
这话怎么听都像无奈的辩解,而王伯当那句玩笑,其实也是大有深意,秦琼肯定感同身受:我就是一个降将而已,皇帝如此厚恩,我怎么承受得起?
来源:半壶老酒半支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