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地产圈被两条消息持续刷屏:97岁的李嘉诚不仅将香港深水湾道79号的"发家老宅"以50亿港元挂牌,更在大湾区一口气甩出400套新房,以“骨折价”清仓。
李嘉诚连香港”婚房”也打算卖了?
近日,地产圈被两条消息持续刷屏:97岁的李嘉诚不仅将香港深水湾道79号的"发家老宅"以50亿港元挂牌,更在大湾区一口气甩出400套新房,以“骨折价”清仓。
据港媒报道,这座老宅是李嘉诚1963年以65万港元购入的物业,估值一度高达68亿港元。而在大湾区清仓的400套新房中,惠州泷珀花园单价低至8600元,最低40万即可入手一套,这个价格仅相当于香港同面积房产的首付。
如此动作引发各界广泛热议:这种近乎“自断根基”的举动,在重视风水的香港商界实属罕见,也再度把“资本撤退”的讨论推向风口。这一次,他到底嗅到了什么?
01“骨折价”清仓背后,地产“黄昏时刻”来临
要理解这波抛售的分量,需先看清这两笔交易的“特殊属性”。
1963年,李嘉诚以65万港元购入这套三面环山、背朝大海的物业,作为与庄月明的婚房。在香港风水语境中,这里是“聚宝盆”式的龙脉地段,刘銮雄、周润发等环伺其侧。62年间,这套房产的估值从65万港元飙升至68亿港元,暴涨7700倍,早已超越住宅意义,成为李氏家族的“精神图腾”。
另一边,大湾区清仓的400套房源,多为其早年拿地的“尾货”,成本极低。理论上即便以“骨折价”甩卖,仍有至少翻倍的盈利空间。
但结合当下市场环境来看,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5月以来大湾区楼市交易持续下探,新房降价、二手房挂牌量激增,“只有大幅折价才能换规模回款”——这种看似“让利”的操作,实则是对市场下行压力的精准应对。
据第三方地产研究机构统计,李嘉诚旗下内地地产项目已从2021年的54个缩减至目前的12个,3年间缩减幅度达77.8%;从资产占比看,内地地产资产在其全球总资产中的占比也从2021年的43%降至如今的25%,这位昔日“地王”正在加速剥离重资产。
02资本迁徙新坐标,聚力押注生命科技
事实上,李嘉诚的每一次 “减法” 都藏着精准的 “加法”:从12年前剥离内地物业转投欧洲基建,到如今清仓“婚房”与大湾区房产,核心逻辑始终是从回报见顶的领域抽身,押注高增长赛道。
而这一次,他选中的是被视为 “未来产业皇冠” 的生命科技。
据长江和记实业财报及维港投资披露,李氏家族已在细胞技术领域深耕25年,累计申请国际专利112项,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维港投资在2020至2025年间,在该领域累计投资23次,成功实现了资本与技术的协同发展。
更关键的是,这种布局已从实验室迈向临床一线——李嘉诚基金会早前向香港大学捐赠的亚洲首台超声波组织碎化技术(Histotripsy)仪器,正是以无创治疗突破改写肝癌治疗模式的鲜活例证,让生命科技的落地路径愈发清晰。
与此同时,在这股产业化浪潮中,众多本土生科企业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商机,纷纷向大众健康领域拓展。近期在“江浙沪、珠三角”等地引发广泛热议的护肝科技“倍清肝LIVER PURE”,正是香港知名生科企TS集团旗下的标志性成果。
据《凤凰》等主流媒体报道,其核心基于“PUREMAX×细胞自噬科技”与“担子菌提取物及二氢杨梅素”的协同配方,已经多国科研验证可在细胞层面激活肝脏解毒酶活性、抑制纤维化进程,实现精准的细胞级干预。
或许正是得益于这样的技术支撑,“倍 清 肝”从香港尖沙咀等线下体验店迅速走红至内地,随后受邀入驻J D健康,表现极为亮眼:商智数据显示,其整体复购率高达65%以上。用户反馈主要集中在“熬夜后脸色不再蜡黄”“体检谷丙转氨酶指标好转”等具体体验上。有业内人士指出,如今它已成为一线城市中年男性及频繁应酬人士”日常养肝“的首选。
03李氏加速撤离背后,藏着一场“资本转型”
当前,市场上关于李氏家族“撤离香港”的质疑声虽甚嚣尘上,但从资本运作的逻辑来看,这更像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资产优化”策略。
在传统资产回报率跌破5%的背景下,细胞干预等生命科技领域的潜在回报率却已稳定维持在20%-30%的高位。此时,利用沉淀资金置换高增长资产,实则是资本基于逐利本能的自然选择。
回顾其商业史,无论是从塑胶花厂到地产王国,还是从港口基建到科技投资,李嘉诚的每一次“战略撤退”,都是对下一个时代风口的“精准出击”,如今不过是历史逻辑的再一次重演。只是这一次,留给传统地产的时间,似乎真的不多了。
来源:非知名首席人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