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腊县象明彝族乡:激活“微空间”释放“大能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5 11:10 1

摘要: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彝族乡充分利用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创建契机,积极盘活农户空闲资产,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拓宽农户增收渠道,以庭院“方寸地”种出乡村振兴“增收花”。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彝族乡充分利用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创建契机,积极盘活农户空闲资产,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拓宽农户增收渠道,以庭院“方寸地”种出乡村振兴“增收花”。

党建引领,筑牢战斗堡垒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象明彝族乡在盘活闲置资产,发展庭院经济方面,注重农村党组织引领和党员带头作用,建立“党员+农户+地块”责任制,明确每片空地打造标准,党员干部以为民办实事方式,带领群众“量身定做”房前屋后空地资源盘活计划,并按计划指导群众开展果蔬种植。此外,象明彝族乡始终把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作为推动庭院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措施,组织年轻党员、回村大学生、致富带头人、网络主播等群体到其他乡镇示范村寨“取经”学习。

政策引导,激发庭院经济活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新录用公务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但没有实际工作的经历,加之对基层情况不熟悉,又缺乏解决基层难题的实践能力,须在基层这个“练兵场”不断磨砺,方能成为国之栋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经常面临不少难题,但往往越是困难多、矛盾多的地方,越能磨炼意志、增长本领。新录用公务员要克服骄、娇二气,真正做到“融入基层”,努力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做好凝聚共识的工作,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中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帮助农民增收等具体工作中取得群众信任,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练就担当作为的铁肩膀、硬脊梁,牢固树立在基层和人民群众中建功立业的远大目标。

多元发展,打造特色庭院产业

庭院种果蔬点缀致富新画卷。依托A级旅游村创建契机,争取项目资金采购热带水果苗木,采用立体种植和错季种植技术,充分利用庭院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近年来在示范村农户房前屋后、道路两旁、茶园空地种植芒果、荔枝、鸡蛋果等苗木3万余株,打造“小三园”680个,轮作卷心菜、白菜、黄瓜等各类蔬菜10余种,形成了具有规模的庭院种植产业。庭院养家禽奏响增收乐章。与庭院种植交相辉映的是庭院养殖产业。动员村民利用自家茶园、胶园闲置空间,搭建鸡舍和猪圈,采用传统散养方式,推广养殖“冬瓜猪”“茶花鸡”,既达到“人畜分离”标准,也盘活了闲置资源发展经济,为群众增收拓宽渠道。庭院传手艺开启致富新大门。除发展庭院种植和养殖,象明乡注重挖掘和传承传统手工技艺,将其与庭院经济相结合,推广“一院多产”的发展模式。一方面,动员农户利用共享茶室展销笋制品、腐乳、豆豉、橄榄干等特色产品;另一方面,开展传统手工产品技艺培训,组织普洱茶、彝族服饰等非遗传承人、乡村CEO等群体参加技能培训;庭院创品牌提升庭院产品附加值。为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象明乡以“绿色、生态、手工”为卖点,成立品牌设计工作专班,研究注册大米、陀螺茶等品牌4个,设计茶底杯等文创产品5个,并利用网络媒体,大力宣传展示。庭院促融合拓展经济新空间。

为拓展庭院经济发展空间,象明乡积极探索“庭院经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养”七要素,动员农户利用老房子、空闲房间打造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民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