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里务工的大多是本村低收入农户。“家门口”的这份工作,让他们既能兼顾家庭,又实实在在增加了收入。村民尚美美高兴地说:“我在这儿负责挖桃核,一天能挣100多元。这活儿能干三四个月,算下来能挣1万多元钱。”
近日,笔者走进芮城县西陌镇朱阳村的果品加工厂,但见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熟练地将新鲜毛桃进行清洗、切割、去核、检验,各道工序井然有序。
在这里务工的大多是本村低收入农户。“家门口”的这份工作,让他们既能兼顾家庭,又实实在在增加了收入。村民尚美美高兴地说:“我在这儿负责挖桃核,一天能挣100多元。这活儿能干三四个月,算下来能挣1万多元钱。”
朱阳村以小麦、玉米、桃、苹果种植为主。得益于温带水果产区优势,当地苹果、桃以口感清甜、营养丰富而闻名。然而,长期以来,果品销售主要依赖鲜果直销,产业链条短、抗风险能力弱、果品保鲜难,一旦遭遇市场波动,极易出现“果贱伤农”的困境。
面对挑战,去年以来,朱阳村村“两委”立足本村特色果品资源优势,精准施策,确立了“项目引领,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的产业发展新思路。在该县农业农村部门的支持和本村乡贤的助力下,一座300平方米的标准化果品加工厂在该村拔地而起。
果品加工厂的投产运营,为鲜果找到了新出路。通过深加工制成附加值更高的果干、果脯等产品,不仅有效延长了保鲜期,拓宽了销路,还显著提升了果品的附加值,让好果子卖出好价钱,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村民致富搭建桥梁。
“果品加工厂建成后,不仅村集体经济有了近10万元的稳定收入,还能为村民增收60多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海江信心满满地说,“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果品加工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把村集体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让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特约通讯员 杨 兴
本文来自【运城日报-运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