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妈,您这样下去会营养不良的!”王建军看着母亲又端起那碗白粥,忍不住劝道。
“妈,您这样下去会营养不良的!”王建军看着母亲又端起那碗白粥,忍不住劝道。
65岁的王翠英摆摆手:“我身体好着呢,用不着你操心。”
整整一年了,她每天早饭只喝白粥,家人怎么劝都不听。
直到体检报告出来那天,李大夫拿着化验单脸色突变,匆忙叫来了整个科室的医生。
“我行医30年,从没见过这种情况...”李大夫的话让所有人都紧张起来。
01
清晨6点,闹钟还没响,王翠英就自然醒了。
她轻手轻脚地下床,生怕吵醒还在熟睡的老伴。
厨房里,王翠英熟练地淘米、加水,点火开始熬粥。
小火慢炖,这一熬就是整整一个小时。
“妈,您又在熬粥啊。”儿媳妇刘敏从房间出来,揉着惺忪的睡眼。
“习惯了,反正也睡不着。”王翠英一边搅拌着锅里的粥,一边回答。
刘敏走到灶台旁,看着那锅煮得软烂的白粥,眉头微皱。
“妈,您就不能换换花样吗?天天喝白粥,营养哪够啊。”
王翠英舀起一勺粥,吹了吹热气:“这粥挺好的,我喝着舒服。”
“可是医生都说了,老年人要营养均衡,您这样...”
“我身体好着呢!”王翠英打断了儿媳妇的话,语气有些固执。
刘敏叹了口气,知道劝也没用,转身去准备其他早餐。
7点钟,王翠英准时坐在餐桌前,面前摆着那碗热腾腾的白粥。
她端起碗,小口小口地喝着,神情专注得像在进行什么神圣的仪式。
“妈,您至少配点咸菜吧。”王建军从房间出来,看到母亲又在喝那单调的白粥。
“不用,我就爱这个味儿。”王翠英摇摇头,继续慢慢喝粥。
王建军无奈地看了妻子一眼,两人都对婆婆的固执感到头疼。
这样的场景,已经持续了整整一年。
无论家人怎么劝说,王翠英都坚持每天早饭只喝白粥,其他什么都不吃。
事情要追溯到一年前的那个春天。
王翠英突然感到胃部不适,总是胀痛难忍。
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诊断为慢性胃炎,建议她清淡饮食。
“大娘,您这段时间就喝点粥,少吃油腻的东西。”当时的医生这样嘱咐。
王翠英听话地开始每天喝粥,胃痛果然慢慢好转了。
三个月后复查,胃炎完全康复,医生说可以正常饮食了。
可王翠英却不这么想。
“我觉得喝粥挺好的,胃舒服,人也精神。”她对儿子王建军说。
王建军当时没在意,以为母亲过段时间就会恢复正常饮食。
谁知道这一坚持,就是整整一年。
“妈,您胃病都好了,为什么还要天天喝粥?”刘敏不止一次地问过。
“我就是觉得这样好,身体轻松。”王翠英的回答总是这么简单。
王建军也试过各种方法劝说母亲。
他买来各种营养品,都被王翠英束之高阁。
“妈,您看这蛋白粉多好,补充营养。”
“不用,我不缺营养。”
“那这鱼油呢?对心血管好。”
“我心脏好着呢,不用吃这些。”
无论儿子拿什么来,王翠英都是一句话:“我身体好着呢。”
刘敏甚至偷偷咨询过医生,担心婆婆这样下去会营养不良。
“老人家这样确实不太好,会导致蛋白质和维生素缺乏。”医生的话让她更加担心。
可是回到家,面对固执的婆婆,她也无可奈何。
王翠英就像着了魔一样,每天雷打不动地喝那碗白粥。
家人的担心和劝说,她都当作耳旁风。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王翠英的身体状况不但没有变差,反而越来越好。
邻居李大姐最先发现了这个变化。
“翠英,你最近气色真好啊,脸色红润得像个小姑娘。”
王翠英笑笑:“可能是睡得好吧。”
不只是气色,王翠英的精神头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以前爬个三楼就气喘吁吁,现在六楼一口气上去都不带喘的。
小区里的老太太们都羡慕不已。
“翠英,你这是吃什么仙丹了?怎么越来越年轻啊。”
“就是天天喝粥啊,没吃别的。”王翠英的回答让大家都不相信。
更让人意外的是,王翠英的体力也明显增强了。
以前买菜回来,提着重重的菜篮子总是要歇好几次。
现在她一口气能从菜市场走到家,一点都不累。
“妈,您最近怎么这么有精神?”王建军也注意到了母亲的变化。
“可能是粥喝得好吧。”王翠英开玩笑地说。
王建军仔细观察,发现母亲确实比以前更有活力了。
以前王翠英总是坐着看电视,现在经常在家里走来走去,收拾这收拾那。
刘敏更是惊讶得不行。
“妈,您这是怎么回事?感觉比我都有精神。”
“我也不知道,就是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王翠英自己也觉得奇怪。
小区里的年轻人都开始议论这件事。
“王大娘这是怎么了?感觉比我们还有活力。”
“是啊,我爬个楼都累,她倒好,健步如飞的。”
甚至有人怀疑王翠英是不是偷偷吃了什么补品。
刘敏仔细检查过家里的每个角落,没发现任何保健品或药物。
“妈真的就是每天喝白粥,别的什么都不吃。”她对丈夫说。
王建军也觉得不可思议:“这样反而身体更好了?”
邻居们的羡慕和好奇让王翠英成了小区的名人。
每天下楼,都有人围着她问养生秘诀。
“翠英,你这身体保养得真好,教教我们呗。”
王翠英总是笑着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天天喝粥。”
02
眼看着王翠英的状态越来越好,家人的担心却没有减少。
“妈,您这样下去真的没问题吗?”王建军还是不放心。
“我觉得挺好的啊,你看我现在多精神。”王翠英在客厅里走来走去,展示自己的活力。
刘敏在一旁看着,心里还是有些忐忑。
“妈,要不我们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吧,看看身体到底怎么样。”
王翠英停下脚步:“检查什么?我身体好着呢。”
“就是因为好,所以才要检查啊。”王建军走过来,“您这一年的变化太大了,我们想知道是不是真的没问题。”
王翠英想了想:“那好吧,反正我也不怕检查。”
第二天,王建军就陪着母亲来到了市人民医院。
挂号、排队、等待,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王翠英,65岁,今天做全面体检。”护士叫到了她的名字。
体检的过程很顺利,王翠英配合地做着各项检查。
抽血的时候,护士夸奖道:“大娘,您的血管真好,一针就扎中了。”
做B超时,医生也说:“心脏很健康,各项指标都正常。”
心电图检查完毕,医生看着图纸点头:“没有任何异常。”
最后是抽血化验,需要等三天才能出结果。
“大娘,您平时都吃什么啊?身体保养得真不错。”负责体检的李大夫好奇地问。
“我就是每天早上喝碗白粥,别的不怎么吃。”王翠英如实回答。
李大夫愣了一下:“就喝白粥?不吃别的?”
“对,就喝白粥,已经一年了。”
李大夫皱起眉头:“这样营养能跟得上吗?”
“我觉得挺好的,身体比以前还棒。”王翠英笑着说。
李大夫在病历本上记录着,心里却有些疑惑。
“三天后来拿报告,到时候看看具体情况。”李大夫叮嘱道。
回家的路上,王翠英心情很好。
“你看,医生都说我身体健康,你们就别瞎操心了。”
王建军点点头:“等报告出来再说吧。”
三天后,王翠英和王建军准时来到医院取体检报告。
李大夫办公室里,几份化验单整齐地摆在桌上。
“王翠英的报告。”李大夫拿起那份化验单,开始仔细查看。
看着看着,他的表情开始发生变化。
眉头先是微皱,然后越皱越紧,最后整个人都愣住了。
“这...这怎么可能?”李大夫喃喃自语,又重新看了一遍化验单。
他站起身来,快步走向隔壁办公室。
“老张,你快过来看看这个报告!”李大夫的声音有些急切。
科室主任张医生放下手头的工作,跟着李大夫来到了办公室。
“怎么了?什么事这么着急?”张医生问道。
李大夫把化验单递给他:“你看看这个65岁老太太的报告。”
张医生接过单子,一边看一边点头:“挺正常的啊...咦,等等。”
他的表情也开始变得严肃起来。
“这些数据...有点不对劲啊。”张医生又仔细看了一遍。
“我也觉得奇怪,所以叫你过来看看。”李大夫说。
两个医生对着化验单讨论起来,声音越来越小。
坐在外面等候的王翠英和王建军看到这一幕,心里开始忐忑起来。
“妈,医生怎么这个表情?是不是有什么问题?”王建军紧张地问。
“应该没事吧,我感觉身体挺好的。”王翠英虽然嘴上这么说,心里也有些不安。
办公室里,张医生又叫来了另外两个医生。
“小李,小赵,你们过来看看这个报告。”
很快,办公室里聚集了五六个医生,大家围着那份化验单窃窃私语。
“从来没见过这种情况。”
“这些指标太反常了。”
“会不会是化验出错了?”
“不可能,我们已经核实过两遍了。”
医生们的讨论声越来越激烈,但声音控制得很低,外面的人听不清楚内容。
王建军坐立不安:“妈,要不我们过去问问?”
“别急,等医生叫我们。”王翠英反而比儿子镇定。
又过了十几分钟,李大夫才从办公室里走出来。
“王翠英,您进来一下。”李大夫的声音有些颤抖。
王翠英和王建军跟着李大夫走进办公室,发现里面还有其他几个医生。
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王翠英身上,让她感到有些不自在。
“医生,是不是我身体有什么问题?”王翠英直接问道。
李大夫深吸了一口气:“王大娘,我行医30年了,从来没有见过您这种情况。”
这句话让王建军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到底怎么回事?您快说啊!”王建军急切地问。
李大夫拿起化验单,神情严肃地说:
来源:海得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