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蕴藏着这些中国式创造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5 10:25 1

摘要:最近的山东,庄稼地里和远洋深海都在上演着中国式创造的独门绝活。从制造到创造,从跟在别人屁股后头跑,到现在自己成为“领头羊”,中国人这双手,已经狠狠地搞出不少名堂来。

最近的山东,庄稼地里和远洋深海都在上演着中国式创造的独门绝活。从制造到创造,从跟在别人屁股后头跑,到现在自己成为“领头羊”,中国人这双手,已经狠狠地搞出不少名堂来。

资料图 来源于网络

7月底在济南召开的国际粮食减损大会上,一组数据引人瞩目。山东连续多年推进“三夏”机收减损,机收损失率整体连年下降。2025年,山东小麦机收损失率继续降至0.78%,同比降低0.03个百分点;2024年,玉米机收损失率降至1.57%,同比降低0.06个百分点。据测算,2025年山东夏粮总产量547亿余斤,机收损失率每降低0.1个百分点,理论上能挽回粮食损失5000多万斤,相当于新增5万多亩耕地。

在德州麦田里,“鲁研951”小麦品种搭配精量播种技术,单产量足足提升一成。遥感无人机巡田作业,将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这些隐形“增收术”,实则是农业科技硬实力的彰显。看着不起眼,可都是真功夫。咱中国人种地不再靠天吃饭,科技往地里一扎,饭碗就端得更稳当。

资料图 来源于网络

再将目光转向青岛,七月不光有啤酒蛤蜊,还藏着不少“海味儿科技”。

7月26日至27日,2025中国国际海洋水下机器人大赛在山东青岛举行,吸引了近400支队伍,超千名选手报名参加。成为给青少年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全国青少年海洋水下人工智能装备领域创新人才培养的知名赛事活动。

去年,中国海洋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产品,被搭载到“蛟龙”号上,在5000多米深的海底顺利完成深海羽流絮凝实验,深海采矿技术装备取得突破,深海采矿实现大规模商业开采成为可能。

种种技术突破向世界证明,中国创造既能探月苍穹,亦能读懂深海。

当然,这些创新成果并非凭空出现,而是依托山东全链条创新生态的有力支撑。有数据显示,近年来,山东全省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建成投用山东科技大市场,遴选“山东好成果”98项,有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6个,在虚拟现实、集成电路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型企业,为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示范提供了广阔空间。

我们从不追随他人制定的标准,而是自主定义新规则,这或许正是“了不起的中国创造”动人模样,深深镌刻着中国式自信的印记。

来源:三点五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