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10日公布的2025年夏粮生产数据,山东夏粮播种面积6044.4万亩,居全国第二,占全国15.2%,同比增加8.1万亩;单产达452.8公斤/亩,居全国第一,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倍,同比增加2.7公斤;总产达547.4亿斤,居全国第二,占全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关乎国计民生,牵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而山东,这些年在粮食领域取得的突出成绩,有目共睹。
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10日公布的2025年夏粮生产数据,山东夏粮播种面积6044.4万亩,居全国第二,占全国15.2%,同比增加8.1万亩;单产达452.8公斤/亩,居全国第一,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倍,同比增加2.7公斤;总产达547.4亿斤,居全国第二,占全国18.3%,同比增加4.1亿斤,增量全国第一。
资料图 来源于网络
这可以说是山东的农业新气象。为什么能够实现这一点,原因是多方面的。
守护好土地红线,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前提。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山东作为农业大省,深知土地资源对于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始终将坚守耕地红线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通过加强土地规划管理、推进土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举措,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和利用效率,为粮食稳产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今年山东夏粮生产取得历史性突破,关键在于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集成发力,主攻大面积单产提升。以“济麦”系列品种为例,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济麦”系列品种已累计推广6亿多亩。其中,“济麦22”连续12年为全国最大小麦品种,累计推广3.5亿亩,是全国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济麦44”2022年实打平均亩产801.72公斤,创全国超强筋小麦单产纪录,这背后就是科技创新的力量和作用。
山东寿光蔬菜资料图 来源于网络
产业融合是重要支撑。比如,在山东,寿光是农业领域里最不张扬、却最有影响力的县。这里是全国最大蔬菜集散地、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所在地,蔬菜年交易量超500万吨,每天1.5万吨果蔬通过这里发往全国。不仅如此,当地更成为蔬菜产业的“中央厨房”、批发定价的“晴雨表”,实现了蔬菜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
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山东农业的华丽转身给我们深刻启示:当土地得到守护、科技得到应用、农民得到实惠、产业得到发展时,传统农业就能焕发新生机。接下来,相信山东会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探索创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在齐鲁大地早日实现。
来源:三点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