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军拼夕夕一刀一刀的砍,经过483天战斗, 从2024年2月一直战斗到2025年7月,终于插旗恰索夫亚尔。
俄军拼夕夕一刀一刀的砍,经过483天战斗, 从2024年2月一直战斗到2025年7月,终于插旗恰索夫亚尔。
这是俄乌战争中持续时间第三长的攻坚战。俄军投入2万至2.5万兵力,包括第98近卫空降师、第11近卫空降旅等精锐部队。
恰索夫亚尔这座面积仅17.87平方公里的小城,建立在海拔227米的高地上,俯瞰周围平原,形成150米的高差优势。
其南面和东面被丘陵包围,整个城镇坐落于一处被称为“山顶城市”的制高点上。
战事最激烈时,乌军在此部署了20多个旅级单位,包括第93机械化旅、第24突击旅等精锐部队。
四大地理优势:北顿涅茨-顿巴斯运河作为天然水障;周边森林提供隐蔽和防御阵地;丘陵地形创造开阔射界;城市内部工业设施成为坚固据点。
城内复杂的工业布局增加了防御韧性:耐火材料厂车间分散各处,火车站建筑群结构坚固,高层建筑提供狙击阵地,湿地形成自然障碍。
导致俄军不得不以“硬啃”方式争夺每一栋建筑、每一条街道。
空地协同战术:苏-34战机投掷FAB-500和FAB-1500系列制导炸弹开路,地面部队随后推进。
仅2025年3月,乌方统计俄军就投掷了3000多枚制导炸弹。
恰索夫亚尔道路系统狭窄脆弱——丘陵谷地中仅有几条狭窄公路连接外界。
俄军精确轰炸这些“生命线”,一枚FAB-500炸弹就能制造出“鱼塘”般巨坑阻断交通。
当东部运河区失守后,西部丘陵城区成为“瓮中之鳖”。车辆无法翻越150米高的陡峭丘陵进行补给,士兵只能徒步翻山越岭。
恰索夫亚尔的陷落标志着俄军夏季攻势首场重大胜利。
这座被称为 “顿巴斯钥匙”的城市控制权转移,将改变整个地区力量平衡。
控制恰索夫亚尔高地后,俄军炮兵可直击乌军在顿涅茨克最后的堡垒据点:距此不足5公里的康斯坦丁诺夫卡、12公里的德鲁日科夫卡和16公里的克拉马托尔斯克。
俄军已同时向红军村和康斯坦丁诺夫卡发起进攻。
康斯坦丁诺夫卡成为下一个关键目标——该市是斯拉维扬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守军的主要补给通道。
若俄军攻占康斯坦丁诺夫卡,将切断通往乌格列达尔的公路,该路线对乌军补给至关重要。
更严重的是,在捷尔任斯克(托列茨克)防守的乌军部队将面临全面包围。
运河东岸的耐火材料厂废墟中,俄军“南部”集群的士兵正在清理最后抵抗的乌军残余。
站在恰索夫亚尔的制高点上,俄军炮兵观察员已能目视康斯坦丁诺夫卡的轮廓——距离不足5公里。
更远处,斯拉维扬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的城市群在地平线上隐约可见。
来源:夜行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