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拥有3700万粉丝的美国网红IShowSpeed(中文昵称为“甲亢哥”)为代表的一些海外网红,他们对中国的发现之旅以及对华态度的转变,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完美结合所产生的吸引力,以及中国充满热忱与人文关怀的亲和力。而这一点,在中美关税斗争的当下,显得尤
以拥有3700万粉丝的美国网红IShowSpeed(中文昵称为“甲亢哥”)为代表的一些海外网红,他们对中国的发现之旅以及对华态度的转变,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完美结合所产生的吸引力,以及中国充满热忱与人文关怀的亲和力。而这一点,在中美关税斗争的当下,显得尤为难得。
曾经,中国在世界,尤其是美西方的印象中,是充满传统文化底蕴的,是长城、京剧、变脸所代表的形象,那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但如今,情况已然不同。现在的中国,不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壮丽的大好山川和热情的民众,还增添了现代化的文明,全产业链的惊艳,以及热情背后的自信和从容。
当拥有3700万粉丝的顶流网红“甲亢哥”在纽约地铁里连文字都刷不出,却能在中国高铁上以时速350公里穿越隧道,还能全程以2K画质舒畅直播时,他身后的亿万美国人乃至全世界,看到的是一个近乎完美地将文化底蕴与现代化文明合二为一的中国,以及洋溢着友好、自信、乐观、向上的中国。
这是民间外交的胜利。美国Z 世代(一般指1997年至2012年出生的一代人)对华态度的转变,本质上是民间外交引发的认知革命。从TikTok的算法对抗到硅谷的技术合作,从Reddit的电竞讨论到“甲亢哥”的中国之行,民间力量正在绘制一幅超越地缘政治的认知图谱。这种转变虽然缓慢,但具有不可逆性。当美国青年将中国视为“数字同好”“科技伙伴”“文化源泉”时,中美关系的未来将获得更坚实的民意基础。清华大学“中美民众对话”等项目显示,Z 世代通过留学、旅游、志愿者活动等方式直接接触中国,能够有效减少偏见。这类“自下而上”的互动将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关键,也将成为中外关系的一个经典范例。
这是社交媒体的胜利。Z 世代成长于社交媒体从兴起走向成熟的时代。无论是TikTok的个性化推荐机制让美国青年接触到大量中国文化内容,还是“甲亢哥”们来华直播掀起收看热潮,中外社交媒体成功打破了“信息茧房”。与日常直播相比,“甲亢哥”的来华直播数据明显增长,其中少林寺的直播观看量达740万次,在成都的直播观看量更是升至757万次。从他的直播领域(主要涉及游戏、流行音乐、运动等)可以推测,其粉丝与观众中年轻人占比较大,这对美国年轻一代的影响尤为正面。而对华态度调查中,年轻人普遍持较中立客观立场,由此可见美国年轻一代对华心态正在发生微妙而深远的转变。
这是高水平开放的胜利。在科技领域,Z世代展现出高度务实态度。无论是电动汽车与5G,还是电商平台与移动支付,亦或是高铁与中国在基建方面的卓越成就,都让这些海外网红以及Z世代青年为之陶醉、倾倒、折服。回首过去,中国持续的高水平开放正像磁石一般,对外国消费者与投资者释放着吸引力,吸引着海外青年踏上发现中国的旅程。
这也是东西方认知战打成平手的开端。“甲亢哥”的直播以“无剧本、无剪辑、无滤镜”的真实体验为利器,直接打破了西方媒体的“滤镜霸权”,如同认知战中的“诺曼底登陆”,其认知和文化意义不可小觑。它标志着民间力量正式登上全球舆论场的核心舞台,Z世代通过技术平权打破信息垄断,用真实体验重构中国乃至美西方的国家形象。当美国青年在直播中惊叹“中国高铁比俄亥俄的任何建筑都震撼”时,中外认知战的天平已重新归位,并悄然发生倾斜。
这更是自信且大气的中国国民的胜利。曾几何时,人们感慨在美国,人人都是国家形象代言人,在国外,每个美国人都像是外交官。如今,经历47年的改革开放,14亿中国人变得更加强大,已自然地迈入人人都是国家形象代言人的阶段。14亿人的动荡时代所展现出的波澜不惊和深厚底蕴,正是这个时代最为珍贵的力量,也是最让海外网红及美西方年轻人叹服之处。
事实证明,水滴石穿,以美国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对华印象已有显著改观。调查显示,65%的Z世代愿意为中国品牌支付溢价,认为其兼具性价比与创新力;72%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科技公司“正在改变全球产业格局”;部分年轻人甚至将中国视为“创新实验室”,例如昆山杜克大学的调查显示,38%的Z世代希望参与中美联合科研项目。
随着Z世代逐渐成为选民主体(2024年占美国选民的19%),他们的对华态度将深刻影响中美关系走向,这一群体可能推动中美在气候变化、数字治理等领域的合作。值得关注的是,Z世代正在通过实际行动影响对华认知,以参加“中美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生(年均7000 人)为例,他们回国后多数成为“亲华派” 的重要力量。皮尤研究中心2025年的数据也显示,约50%的18-29岁美国人对华持正面看法,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接触中国事务,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开始质疑美西方媒体对中国“威权主义”的单一叙事,而海外网红的中国行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对中国的新认识。
海外网红的中国行,本质是数字时代的“马可・波罗游记”。他们用镜头开启的发现中国之旅,正在超越地缘政治的叙事框架,构建起文明对话的“数字丝绸之路”。当巴西青年通过TikTok学习中文成语,日本主妇在小红书研究汉服穿搭时,这种“自下而上”的交流正在重塑全球民意—— 它不仅证明中外人文交流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更预示着东西方文明在接触中更加走向数字融合、情感交融和优势互补。
对于美国网红来说,中国之行无疑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既能丰富他们的视野和见识,为他们的创作提供新素材和灵感,又有助于提升其内容质量和影响力,拓展在国际市场的发展空间。在中国14亿民众面前走红,就如同为自己打开了机会大门。而世人也通过他们真实且无滤镜的分享,看到了一个更具温度、更富烟火气的可爱中国。这种双赢的局面,源于东西方在社交媒体上的相遇。
但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美西方对华不友好的基本态势依然存在,Z世代的年轻人对中国的了解才刚刚起步,我们在认知战和舆论战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一度被美西方搞得模糊的中国形象才刚刚开始清晰起来……世界正在重新、深入地认识中国、发现中国,而中国又何尝不是在重新评估美西方世界、重新定位自己呢?
更进一步的高水平开放正展现出它的时代感与建设性。“我们将进一步扩容免签‘朋友圈’,出台更多促进中外人员往来的便利化措施,欢迎更多外国朋友走进春天里的中国。”4月1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这样说道。
文/张国庆,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青年学者,中国社科院知名国际问题专家,媒体话语权专家,《财富时代》杂志专栏作家。著有《白宫情商》、《进步时代》、《媒体话语权》等书,在数百家中央及地方政府和高校、大型企业做过讲演,深受欢迎。
来源:财富时代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