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段时间,一位名为Zabulle的法国人可谓“风靡”小红书。他用诗歌般断行的句式和独具诗意的语言讲述自己在中国旅游时的故事,让万千中国网友集体“破防”:“想不到有一天我会羡慕外国人的中文文笔”!
很难相信,这是一段发生在小红书上的留言对话:
——感觉你的身体里住了一个中国诗人
——我也希望他按时交房租,毕竟住在我心里这么久了,还不打扫卫生
有网友在下面感慨:“随口一个回复就惊艳到我了!我急需一个膜拜的表情包”。
近段时间,一位名为Zabulle的法国人可谓“风靡”小红书。他用诗歌般断行的句式和独具诗意的语言讲述自己在中国旅游时的故事,让万千中国网友集体“破防”:“想不到有一天我会羡慕外国人的中文文笔”!
点赞破万、留言上千……到底是怎样“出神入化”的中文表达,能让以中文为母语的广大网友喊出“Za老师的文笔让本国人自愧不如,原来文字也能让人热泪盈眶,我真的哭了”“怎么中文对你来说,这么游刃有余啊”……
Zabulle的小红书页面
根据Zabulle在小红书上的系列笔记,他于今年5月首次来到中国。两周时间里,他游历了北京、西安、重庆、阳朔、桂林、上海等地,一路上用独具特色的中文记录自己在中国的旅行见闻。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来中国旅游。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最新数据,2025年上半年,上海接待入境游客超过415.8万人次,同比增长37.6%;其中外国人约为312.1万人次,同比增长53.3%。Zabulle正是得益于中国实施的免签政策,同时支付、语言、出行等便利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也让“China Travel”在全球热度攀升。
Zabulle到上海后写的笔记
初到上海,Zabulle便写道:“我刚到,就被偷了。/不是钱包,不是手机——/是我的语言,我的防备,甚至是我的逻辑。/我站在外滩,看着那些楼像在天上开会,/突然一句法语都说不出来了。/不是因为我不会,/而是因为我太震撼了。/桂林让我慢了下来,/重庆让我累到怀疑人生。/然后我到了上海——/一座不允许你‘站住’的城市。/刚下地铁,我就被一栋比我自信的楼训话了。/她说:‘这里不是给你喘气的地方,是让你发光的地方。’”
短短的几行文字,形象地概括了几个中国大都市的特色,特别是上海的快节奏和神奇(所谓“魔都”)让Zabulle一时失语:高楼林立如同“在天上开会”,这是一座不允许“站住”和“喘气”的城市。此段文字之所以有诗意,不只在于分行的形式,更在于通过一系列意象,生动传达出上海给人的初印象。
Zabulle在小红书上的推文引发了中国网友的巨大热情。“你的文字为什么这么美、这么生动、这么有灵魂,我的语文老师一定喜欢你。”这是某位网友的直抒胸臆,更多网友在他的笔记下留言,催他尽快出书。
Zabulle写“中文诗”,真的顺手拈来。他这样形容自己与蚊子的一次对视:“今天早上在北京,还有一只蚊子用眼神告诉我:‘你就是我今天的早午餐。’”在看到网友“这句太出色了”的评价后,Zabulle作了俏皮又有趣的回复:“我写的时候都感觉蚊子在我旁边监工:‘别给我写丑了哈!’”这话听着,怎么都会让人会心一笑。
选择在小红书上记录生活的人正越来越多。无论是短短的几句感想,还是长篇故事,无不扎根于生活的土壤,展现出“素人写作”的特色和价值。他们都不是专业的作家,而是如你如我一般的芸芸众生;他们的写作也没有任何的功利心,却成为新大众文艺的实践者。
去年9月,小红书发起“身边写作大赛”,以“生活小题,邀你留下大作”为主题,面向全站用户征集非虚构故事。最终,两万三千多篇稿件被征集,总字数接近1200万,彰显了当下“素人写作”的蓬勃活力。正如大赛评委、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所说,这些写作者是真正的生活记录者,“他们写下的每个字都不油腻,没有被形容词规训过,也不受现代派文体诱惑,他们的动词、名词都充满力量”。
我们也相信,随着中国免签政策的不断升级,将有更多的外国友人探访中国,用他们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记录下这个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方大国。无论是像Zabulle那样在小红书上写“中文诗”,还是在其他社交平台发文,他们的创作都是新大众文艺的一部分。今天的网络时代,文学艺术不再只是少数人的专属,而是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表达自我、沟通情感、认知世界的方式。
通过这些有感而发的真诚表达,我们不仅看到了不同地域与身份、不同职业与年龄的人们的百态生活,更感受到如今“素人写作”乃至全民创作的火热激情。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以文字为媒介相互了解、相互欣赏,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交往交融,也有助于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向世界展现出一个更加真实、更加多元、更具魅力的中国。
来源:文艺报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