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少老板做短视频,总陷入两个怪圈:要么对着仓库里的货拍来拍去,配文“新款到货,欢迎选购”;要么天天追热点,别人拍什么自己也拍什么,结果播放量上不去,更别说带单了。
不少老板做短视频,总陷入两个怪圈:要么对着仓库里的货拍来拍去,配文“新款到货,欢迎选购”;要么天天追热点,别人拍什么自己也拍什么,结果播放量上不去,更别说带单了。
其实做短视频,关键不是“拍什么好看”,而是“拍什么对客户有用”。跳出产品宣传册思维,这三个方向或许能帮你破局。
图源网络,侵删
别只拍产品,拍客户需要的“解决方案”
很多人拍视频,眼里只有货:镜头对着产品360度转圈,说“我们家这个质量好、价格低”。可客户刷到了只会想:“跟别家有啥不一样?我凭啥选你?”短视频不是仓库直播,客户要的不是“你有什么”,而是“你能帮我解决什么问题”。
从生意的细节里找选题。比如做建材的,别光说板材多结实,讲讲“小户型装修选哪种板材最省空间”。把产品放进客户的实际场景里,告诉他们“这款货适合什么样的店、能帮你赚多少钱”,比单纯说“质量好”有用得多。
还可以多看看评论区和终端反馈。客户总问“这款和那款哪个好卖”,就做一期“两款产品试销数据对比”;最近很多人愁“进货太多压库存”,就分享“小批量试销的3个技巧”。站在客户的角度想“他们当下最头疼什么”,内容自然就有了方向。
少蹭热点,多晒你“踩过的坑、攒下的经验”
“这个热点火了,快拍一条!”不少老板总被热点带着跑,今天跟风拍段子,明天模仿挑战赛,可忙活半天,客户根本记不住你是卖什么的。其实有价值的内容不是蹭来的流量,而是你实实在在的经营心得。
你每天跑市场、跟客户打交道,这些经历本身就是宝藏。比如批发行的老板,能拍“新手开店第一次进货,这5个品类别拿太多”;做酒水代理的,能讲“冬天餐饮店推什么酒,复购率能翻倍”。这些带着你体温的经验,比那些千篇一律的热点视频有说服力得多。
不用追求高大上,手机随手拍就行。跟客户聊天时,顺手录一段“老板说这款卖得最好,因为……”;团队开复盘会时,拍一段“这周这款货退货多,问题出在这三点”。真实的场景、原生的表达,反而能让同行觉得“这人懂行,能学到东西”,慢慢就成了你的粉丝。
别藏在镜头后,让客户看到“你和你的团队”
有些老板拍视频,全程只有产品特写,连个人影都没有。客户刷完可能都记不住“这是谁家的货”。做生意说到底是做人的生意,短视频里多露出“人”,信任才容易建立。
可以拍拍团队日常。仓库发货时,拍员工仔细核对订单,配文“每天五百单,每单都核对三遍,就怕客户收错货”;去门店拜访时,拍和老板一起理货,说“这家店卖我们的货三年了,今天来看看陈列要不要调整”。这些琐碎的场景,看似和卖货无关,却能让客户感受到“这是一家靠谱的公司,服务错不了”。
老板自己也可以多出镜。不用背台词,就聊你最熟悉的事:“为什么今年主推这款饮料?因为去年夏天给20家店试销,家家都返单了”“刚创业时进错一批货,亏了5万,现在教大家怎么避坑”。客户愿意相信的,从来不是完美的宣传,而是有血有肉的真实经历。
说到底,短视频是“和客户聊天”的工具
别把短视频当成“发广告”的地方,就当是每天跟客户聊聊天:告诉他们你懂他们的点,能帮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看到你和团队是怎么做事的,培养信任值。
少拍点“你想展示的”,多拍点“客户需要的”;少追点“别人都在拍的”,多晒点“只有你能说的”。坚持下去,客户刷到你时就会想:“这个老板靠谱,有问题找他准没错”。到这时候,生意自然就来了。
来源:DMC商业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