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元跌至7元/瓶!茶啤酒已经走入死胡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5 08:58 1

摘要:7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通报的一则案例引发行业震动——重庆慕尼勃朗酒业因在啤酒中非法添加类似“伟哥”的有毒有害物质,在线上线下累计销售67箱后,被处以15万元罚款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这一事件不仅暴露部分企业在食品安全领域的侥幸心理,更给本就承压的啤酒行

7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通报的一则案例引发行业震动——重庆慕尼勃朗酒业因在啤酒中非法添加类似“伟哥”的有毒有害物质,在线上线下累计销售67箱后,被处以15万元罚款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这一事件不仅暴露部分企业在食品安全领域的侥幸心理,更给本就承压的啤酒行业再添阴霾。

国家统计局等相关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3521.3万千升,同比下降0.6%,仅有十年前高峰期的70%左右。当食品安全信任危机与市场需求萎缩形成“双重挤压”,以健康、创新为标签的茶啤赛道,正站在行业变革的十字路口。在传统啤酒行业深陷困局的当下,茶啤将面临怎样的发展图景?

信任危机下

茶啤的创新突围与市场热潮

重庆慕尼勃朗酒业在啤酒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事件,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波澜迭起的啤酒市场,不仅引发消费者对传统啤酒品类的信任震荡,更意外成为茶啤赛道的“催化器”。主打“天然原料”“健康属性”的茶啤,凭借茶叶萃取物与啤酒发酵工艺的结合,天然契合了消费者对“零添加”“低负担”的需求升级。这种基于品类信任差的市场机遇,让茶啤从边缘创新品类一跃成为行业转型的“新叙事”。

传统啤酒品牌的创新焦虑在此背景下加速释放。从黑狮玫瑰红啤酒的花香调改良,到罐装荔枝西打酒的果味突围,再到冷萃咖啡世涛的跨界融合,啤酒行业正经历一场“去啤酒化”的风味革命,而茶元素的融入则成为最具东方特色的破局路径。

走进山姆、盒马等新零售渠道的啤酒区,青岛啤酒“茶啤”系列以龙井、茉莉花茶为基底;燕京啤酒、百威中国也进军茶啤赛道。这种创新不仅停留在口味层面,更延伸至场景重构——当年轻人在奶茶店讨论“微醺茶咖”时,啤酒品牌正悄悄将茶啤摆上便利店的“早C晚A”货架,模糊着酒精饮料与软饮的边界。

市场热度的数据印证着这场变革的真实温度。短视频平台上,“茶啤DIY”“茶啤酒测评”等内容累计播放量突破3000万次;小红书上“茶啤酒哪个更好喝”的笔记超过3万篇,年轻人用较高的谈论度重构啤酒的社交货币属性。资本与企业的嗅觉同样敏锐:燕京、雪花、青岛、百威等头部品牌先后将茶啤纳入核心产品线,三只松鼠和海底捞等也在跨界涌入这一赛道。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觉醒、饮酒场景的多元化以及供应链技术的成熟,茶啤正从细分赛道向大众市场加速渗透,展现出千亿级蓝海市场的潜力。未来,随着行业标准的建立、茶酒融合工艺的精进,以及年轻消费群体对“国潮+微醺”文化的持续追捧,茶啤有望成为继精酿啤酒之后,啤酒行业下一个结构性增长的爆发点,为传统酒业注入兼具东方韵味与创新活力的增长新动能。

破局之道

从“要素堆砌”到“系统创新”

但繁荣背后的隐忧同样不容忽视。

当前茶啤市场呈现“三热三冷”的分化特征:概念热而标准冷——多数产品仅添加少量茶粉或茶香精,缺乏统一的茶叶含量、工艺标准,导致“茶啤不茶”的消费者吐槽;营销热而研发冷——头部品牌多聚焦口味改良,对茶叶与啤酒发酵的微生物互作、风味物质稳定性等核心技术投入不足;跨界热而场景冷——尽管产品层出不穷,但除了传统餐饮渠道,茶啤在酒吧、家庭聚会等核心饮酒场景的渗透率较低。当“健康”成为所有品牌的公约数,如何从“茶元素添加”进阶为“茶文化赋能”,或许是茶啤能否真正打破增长天花板的关键。

要破解当前困局,茶啤行业需从“要素堆砌”转向“系统创新”:其一,建立行业标准体系,由头部企业联合权威机构制定茶叶添加量、发酵工艺、品类定义等硬性指标,通过“真茶啤”认证重建消费者信任;其二,深耕核心技术研发,重点突破茶叶多酚与啤酒酵母的协同发酵技术,解决茶香稳定性、泡沫持久性等技术痛点,将“茶啤”从口味改良升级为工艺革命;其三,场景化渗透与文化赋能并行——在餐饮渠道推出“茶啤+中式菜肴”的佐餐组合,在年轻消费场景开发“冷萃茶啤+国风小食”的微醺套餐,同时通过“茶叶产地溯源”“非遗酿造技艺”等故事线,让茶文化成为产品溢价的核心支撑。唯有以标准筑牢根基、以技术突破壁垒、以文化激活价值,茶啤才能真正从短期流量风口沉淀为长周期的品类革命。

当茶啤从营销概念走向产业实践,其能否突破“昙花一现”的周期律,关键或许在于能否将短期的流量热度转化为长期的品类价值。正如茶叶与啤酒的发酵需要时间沉淀,茶啤赛道的真正成熟,既需要企业以技术创新筑牢品质根基,也亟待行业标准的建立与消费者教育的深化——唯有如此,这场“茶香与麦香的碰撞”才能真正成为啤酒行业穿越周期的新引擎。

注:本文由DeepSeek、文心一言生成,“说茶”提供思路方向并作整理优化及数据案例更新等;部分配图由豆包生成(已在文中标明),仅供参考。

责编 / 姚艺玲

编委 / 王妙容

来源:微说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