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遗游”到“非遗购”:杭州到底有什么魅力?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5 08:51 1

摘要:于2025年7月31日由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浙江省旅游条例》(202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已经把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作出明确规定,而“非遗游”也被鼓励融入旅游产品开发中。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颖 见习记者 吕惟伊

当外国人入境免签停留时间升至240小时(10天)时,看华夏风光和感受“中国速度”已经不能满足“常来常往”的外国友人了。

于2025年7月31日由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浙江省旅游条例》(202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已经把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作出明确规定,而“非遗游”也被鼓励融入旅游产品开发中。

“过去游客开口必问西湖,如今主动要求去德寿宫做香膏、到梅家坞学点茶。”从事入境游接待五年的导游吴一凡见证了外国游客需求的转变。

在杭州,外国友人能在哪些地方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这些东方魅力又对外国友人有着怎样的吸引力?

上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集印章、开盲盒

“非遗游”玩出了新花样

“都人避暑,多作香膏、沉水之属,佩于襟袖”,在宋代周密的《武林旧事》中,南宋都城临安的人们就有这夏日佩香膏祛暑的风尚。

而外国人来德寿宫体验香膏制作,也是非遗体验从"单一展示"向"多元互动"的升级。

在杭州,非遗体验早已突破传统模式:文创店推出断桥、雷峰塔等景点限定印章,引发外国游客"集章热";香膏、油纸伞等非遗文创融入地域特色,既实用又具纪念性;以非遗为主题的摆件盲盒,掀起了外国游客的“开盒潮”。

在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消费文创产品的过程中,外国游客们也对杭州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之前我带他们去梅家坞体验点茶工艺,有个欧洲游客说这和他们的咖啡拉花有点像,我说这是从宋代就开始传承的手艺,论起来咱们中国才是老祖宗呢。”吴一凡笑道。

从“非遗游”到“非遗购”

外国友人要来直播带货

“今年来体验九曲红梅茶采摘制作的外国游客变多了。”上周,杭州双浦白头红九曲红梅工作室,杭州市级九曲红梅制作技艺传承人楼龙肖一家接待了一个6人定制团,团里的外籍游客怀着对中国茶文化的浓厚兴趣,到双浦体验从茶叶采摘到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制茶工艺以及品饮的全过程,沉浸式感受九曲红梅的独特魅力。

楼龙肖的女儿冯晨影告诉记者,他们是专程来体验九曲红梅“非遗游”的,“两三个小时全程体验下来,大家都兴致勃勃,积极性很高。”

这并非白头红九曲红梅工作室首次接待外国游客,早在今年春茶季,工作室就接待过一批来自丹麦的海外交换生,“丹麦当地气温较低,并不适宜茶树生长,因此一直以来并没有大面积种植和生产茶叶,第一次完整体验九曲红梅制作过程后,他们都感觉很新鲜,而且纷纷给九曲红梅点赞,说口感很好。”

工作室这几年新开发的“茉莉款”九曲红梅更是吸引了不少丹麦学生的兴趣,学生们不光对花茶的制作技艺听得津津有味,九曲红梅红茶还成为他们的“心头好”,“不少人直接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开始‘买买买’。”

“88元一罐的体验装茶叶,很多外国友人直接高喊100元一罐也要买。”冯晨影感受到了外国友人对中国茶文化的热情,她笑着补充,“前几天,还有在中国定居的法国客人‘摸’上门来,希望能给我们的九曲红梅直播带货。”

小山村迎来外籍游客

“非遗游”的风吹到了村里

随着我国入境免签“朋友圈”的持续扩大,“China Travel”(中国游)热潮席卷全球。在免签政策红利的深度释放下,入境游客的足迹正从传统旅游城市下沉至美丽乡村,为“非遗游”带来新的机遇和活力。

“从今年5月份开始,我们接待的外籍游客数量开始‘井喷’,从5月到7月份,至少有百余名外籍游客来体验了西湖绸伞的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伞制作技艺(西湖绸伞)第三代传承人宋超表示,即便在远离杭州市中心的青山村,也有外籍游客专程赶来体验,“商务团、研学团等都有。”

“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还有非洲的一些国家都有过来打卡的游客。” 宋超掰着指头数了数来访游客的国籍,“实在太多了,数不过来。”

宋超介绍,创制于1932年的西湖绸伞,伞骨采用杭州近郊特有的淡竹,伞面采用杭州特产的丝绸制作,画有西湖风景,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称,想做出一把西湖绸伞,必须经过挑伞骨制作、伞面装饰、贴青复原等18道工序,由于工艺复杂,他们往往会选取绘制绸伞图案等部分特色技艺供大家体验。

美丽又蕴含传统文化魅力的“西湖丝伞”制作体验,成为暑假里外籍学生游客打卡的热门选择。

“暑假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时常邀我们去博物馆给外国游客和学生上体验课,外国友人到青山村的还要多。”

在宋超看来,“非遗游”火热,最直接的推动,来自开放的政策。截至目前,中国已与29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签证,“这些通过免签政策到浙江来的外籍游客,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在浙江的新奇体验,也让‘非遗游’在海外圈粉。”

“我们上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数量多、地理位置集中,很符合外国人‘city walk’旅游模式。今年上半年,我们接待入境人数13.54万,收入达到1.25亿美元,在全市排第一。”上城区非遗中心主任许柳雅表示,作为浙江省入境旅游创新发展先行试点区,上城区以宋韵文化为核心引擎,率先探索出非遗文化传承与旅游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

从西湖边的点茶体验到青山村的绸伞绘制,从文创店里的印章收集到跨境直播的带货尝试,“非遗游”正让中华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走向世界。未来,随着 "观赏" 向"体验"、"体验"向"消费"的深化,非遗将不仅是旅游经济的新增长点,更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