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村,位于上团城镇的东北端,是座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村。据传,建村大约在隋唐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现有村域面积5.16平方公里,人口3321人。
高村风水之说
作者:杨增彦
高村,位于上团城镇的东北端,是座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村。据传,建村大约在隋唐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现有村域面积5.16平方公里,人口3321人。
相传,高村初建村时,居民只有黄、张、孔、甄等姓,其后又来了杜、王、魏等姓,现今的古地名如:黄家滩、张家瓮、杜家坟、王家坟、魏家坟等依然存在。千百年来,高村有着很多的传说故事,而村庄的风水之说,便是其中之一。
风水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说白了也就是环境学。风水学上认为,一个好的居住或建筑环境,能够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带来健康、幸福和繁荣。
谈到高村的风水,可从两个方面说起,即外环境和内环境。外环境:村庄雄居于北洺河南岸,地辖洺水两岸,西高东低,隔河就是云岭山脉。古语云:十里长岗出宰相。就是说如果有连续十里之长的山岗之地,定是风水宝地,就能够诞生像宰相这样的大官。那云岭山脉则是一条四十多里长的山岗龙脉,但在北宋年间,被来武安就任的黄姓县官(南方人,识风水)故意破坏了,而高村正居龙怀,可谓是绝佳的风水宝地。
高村人平常把地块分为三部分,即岭地(北洺河北岸上的所有地块),河地(河套内的所有地块)和上岸地(指洺河南岸的所有地块)。在高村有一个“扒开牛角弯,高村吸袋烟”的说法,其意思是,如果牛角弯这个地方被洺河水冲垮,高村就会被淹没,说明了这个地方的重要性。
牛角弯地在北洺河的南岸,高村的最西北角,总面积约有百十来亩,四个生产队均有地块,而真正像牛角的地块只有十来亩,其地块南北狭长,弯如牛角,长约百十来米,属第八生产队所有,且地势最低,酷似老牛头朝西北,正在弯头抵触。据说,高村的长久平安,牛角弯起了决定性的保护作用。这块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因北洺河铁矿开矿被占用了。
内环境:高村人习惯性地把村内划为:东头、西头、后街三块,由五个村阁把口,分为东、西、南、北、中,即东为紫来阁,西为水仙阁,南为赐福阁,北为天成阁,中为厚德阁。五个阁子象征着金、木、水、火、土五行,既相生又相克,平衡着高村的阴阳格局,使得高村能够保持稳步发展。五个阁子在文革时全部被毁,现在的赐福阁和水仙阁,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新盖的。
在高村自古就有:“高村形状像个龟,头朝东南尾西北,旱池部位是关键,幸福安康不足奇”的说法。不难理解,高村的三个旱池是村脉的关键,分别代表:福、禄、寿,即砚瓦池为福,在村庄的东南,是乌龟之头,主宰文人、官员;西旱池为禄,在村庄的西北,是乌龟之尾,主宰财富、人丁;皂荚池为寿,在村庄的中部,是乌龟之背,主宰镇宅、长寿。
风水学上有句口诀:“龟形之地藏富贵,子孙昌盛福无边;寻龙点穴看龟形,荣华富贵自可期”。意思是龟形的地貌结构,是风水宝地的一种代表,这种地形能够聚集天地之气,将财富与福祉牢牢地掌握在手中,象征着事业繁荣,家族兴旺,长久安定。
据传,清咸丰年间,武安来了一位姓沈的风水大师,是南方人,其人精通奇门、术数,对堪舆学有着很深的造诣。说是当他走到杜庄岗面西远眺,见一村庄地势较高,形状如龟,高宅门楼,清晰可辨。心中甚是纳闷:“龟在高处怎能生存?此村如此富裕,其中必有蹊跷”。带着疑问特地前来高村一探究竟。
当他走到村边,发现有一旱池(指砚瓦池)位置正在乌龟口下,心里忽然亮堂,自言自语道:怨不得此村能够生存,是乌龟有水喝啊!又想,乌龟这样庞大,仅此一水池供养有点勉强,倘若再有一水池就好了。他边走边看,一进村便发现了皂荚池,他一拍脑门“哦”了声,自语道:“原来如此!怪不得这个村子能够长居久安,兴旺发达,原来是两个水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再往前看看,是否还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当他走到了村西北,又发现一个较大的旱池(西旱池),很是让他惊讶,暗暗赞叹:“这个村子定有风水高人,要不然怎么会有这样恰当的风水布局呢?且水池位置均在关键的穴位上!我干脆去拜谒一下保长(村长),探探这村的高人究竟是什么来头”。稍后他便找到了保长,相互交流了很多看法,并精准地说出了高村当时几名在外当官的官衔和近期村内所发生的几件事情,使得在场的所有人听了无不震惊,佩服的五体投地,随后便热情款待,并让他留宿住下。最后他为了表达对高村人的感谢,就提出了在村子东南盖魁星楼的建议,并阐述:“如果在乌龟的头部盖上魁星楼,高村必定会出大文人和大官”。高村人深知他非是一般的风水师,便立即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在他的指导下测量规划,择好吉日马上施工。当把魁星楼盖到半截时,邻村人却在夜间偷偷地给掀了,再盖再掀,反正不让高村人盖起魁星楼。事后才知道,是邻村人听到了高村盖魁星楼的内部信息,便起了嫉妒之心,就是说如果高村出了大官,那么就盖住了他们村的名望和影响力,所以才在夜间派人偷偷地故意破坏。后来高村人为了与邻村之间的友好和睦,舍己让人,最终决定放弃,彻底不盖了。
据老人们讲,魁星楼的基础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还是存在的,很多人都见过,也都听说过魁星楼没有盖成的故事。后来生产队为了扩大耕地,就把魁星楼的地基彻底清理了,现在这个地方已变为农田,什么也看不到了,除非深挖才能看到根基底石。
常言道:吉人自有天相,好人必有好报。从一个魁星楼建设失败的故事,就能够窥视出高村人,自古以来就有着和善忍让,宽厚待人的传统美德,有着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要不然高村就不会发展到今天的经济繁荣,事业兴旺,人才辈出的境地。
据不完全统计,高村目前已知的博士后2人,博士9人,硕士35人,国外留学生3人。科级以上级别的干部51人(包括退休干部)。
现在的三个旱池都已修建,其中的两个进行了扩大,并在旱池的岸边建设了广场,成为村民娱乐、健身、消遣的场所,也是高村的重要景点。
千年古村蕴智慧,厚重文化铸传奇。高村的传说故事还有很多,且待下回分解。
作者:杨增彦,男,武安市上团城镇高村人,武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公元2025年7月16日
来源:两个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