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叔收留了一个要饭的小伙子,邻居们都不解,后来堂叔的福报来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5 06:01 1

摘要:这位堂叔虽然和我们住在一个村子里面,但是,他和我们家不是直系亲属,掰着手指头算起来,这位堂叔和我们家已经出了五服。

声明:为阅读方便,本文用第一人称写故事,情节虚构处理,切勿对号入座 。

讲述人/晓玉 撰写/墙角梅花

我有一位堂叔姓张,他叫作黑子,堂叔长得又黑又瘦,并且还不善言辞。

这位堂叔虽然和我们住在一个村子里面,但是,他和我们家不是直系亲属,掰着手指头算起来,这位堂叔和我们家已经出了五服。

堂叔的家里穷,再加上人也老实,所以,堂叔到了30多岁的时候,还没有成家,后来,一位远房亲戚就把她们村的一位姑娘介绍给了堂叔。

那位姑娘个子不高,长得也不漂亮,脸上到处都是麻子,并且那位姑娘的右腿有点残疾,所以,许多农活她都做不了。

而堂叔却不计较那么多,他对姑娘一见钟情;姑娘也看中了堂叔的忠厚老实,于是,她就嫁给了堂叔,成了我的堂婶。

后来堂婶生下了一个女儿,也就是我的堂妹。

自从堂妹出生之后,堂叔一家人的生活过的越来越苦,因为堂叔没有工作,也没有文化,为了抚养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他每天都在地里劳作着。

在堂妹十二岁那年的腊月二十八,堂叔去镇子上买了红纸,请村南边张老师写了几副对联和几个福字。

到了腊月二十九的下午,堂叔在大门上贴上福字和对联,就开始回家帮着堂婶蒸馒头。

堂叔正在家里忙碌的时候,忽然听到门口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那个声音是一个沙哑的男人的声音:他一会儿哭,一会儿笑。

听到这个声音之后,堂叔十分奇怪,就向着大门口走去。

堂叔到了大门口一看,原来在大门口,站着一位衣衫褴褛的小伙子,他看上去有十七八岁,头发乱的像鸡窝,脸上脏的看不清模样,脚上的鞋子磨的露出了脚趾。

那个小伙子看到堂叔之后,他一点也不害怕,指着堂叔的大门口,新贴上去的福字,高兴的手舞足蹈。

但是,小伙子自顾自的跳了一会儿之后,又开始指着那个福字,大声的哭着。

看到这些之后,堂叔有些不解,急忙问道:“孩子,你从什么地方来?要到什么地方去?你的家人在哪里?”

然而,那个小伙子却不回答堂叔的话,他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嘴里还喃喃自语,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堂叔看到这些之后,他的心里当时就有一个疑问:难道这个小伙子有点傻?

堂叔着急了,急忙又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住在什么地方?”

那个小伙子抬头看了看堂叔,他拿起旁边的石子,在地上公公正正的写下了一个“福”字。

看到这个福字之后,堂叔眼前一亮:这个小伙子的名字里面估计带着一个福字。

于是他就问小伙子:你姓什么?住在哪里?

小伙子却再也不说话了,他只是看着门上的福字,又开始大声的笑着。

小伙子的笑声把左邻右舍都惊动了出来,大家知道事情的经过之后,又看到小伙子又哭又笑,大家都不停的摇头:估计这个小伙子的脑子不是很聪明,他只认识这个“福”字,别的字都不认识。

邻居们站在一起,大家掰着手指头,把三里五村的人们都算了一遍,但是面对着眼前的这个小伙子,他们都还是摇头,因为在附近的村子,大家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小伙子。

看到小伙子的脸和脚都冻了,手上更是冻的一道一道的,堂叔急忙回家,把堂婶蒸的热馒头,给小伙子拿了两个。

小伙子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那两个热馒头。

堂叔急忙回家,又拿了三个馒头,并且还给小伙子端来了一碗热水。

小伙子毫不客气,狼吞虎咽的吃完了三个馒头,并且把那碗水也喝完了。

小伙子吃饱之后,他渐渐的安静了下来,坐在堂叔家的大门口,望着堂叔家门上新贴的福字,不停的掉眼泪。

看到这些之后,堂叔动了恻隐之心,当时就和堂婶商量了一下:他们准备把这个小伙子收留到自己家里。

左邻右舍知道堂叔的想法之后,他们都十分不解:“黑子,这种痴傻的孩子,多半是被家里扔出来的,你捡回家干什么?养一个傻孩子,白浪费粮食,你们家的条件也不好,平时也是省吃俭用的,你们不要管这种闲事啊!”邻居们好心地劝说着堂叔。

然而,堂叔却不听大家的劝说,他执意要收留这个小伙子。

那天,堂叔仔细的看了看这小伙子:他的身上到处都是脏,并且眼神还有点呆滞,但是,小伙子五官还算是端正。

小伙子的脚上穿着一双绿色的帆布鞋,那双鞋子的脚面已经磨烂了,但是,那双帆布鞋的鞋底是黑色的。

堂叔看出来小伙子穿的鞋子是买的,不是手工做出来的。(因为在那些年的农村,大部分的人们都是穿着自己做的鞋子,而这个小伙子却穿着买的帆布鞋,估计小伙子家的条件也不会很差,他一定是走丢的,不是被父母故意丢掉的。)

当左邻右舍得知堂叔的想法之后,大家都笑了:“黑子,这个小伙子也不知从什么地方来的,他一路上也不知道走了多远的路,他脚上穿的鞋子,说不定是哪一位好心人送的,你如果收留了他,估计以后的生活就会越来越难。”

“这么冷的天,说不定过两天还会下雪,大家都不收留他,我如果再不管他,估计他撑不过这两天啊!他现在连一个住的地方也没有,我不管那么多了,我先把这个孩子带到我们家。”堂叔不顾大家的劝说,他坚持把这个小伙子带到了自己家。

小伙子到了堂叔家里之后,他拘谨的站在墙角,一动也不动。

堂叔让他坐着,他不会站着,给他吃的,他就安静的吃,不给他吃的,他也不闹,只是默默的看着堂叔一家人。

堂叔把自己的旧衣服给小伙子找了一身,并且还端来热水,让小伙子洗脸洗脚。

堂婶更是把堂叔的一双新靴子拿了出来,让小伙子穿上。(那双靴子,是堂婶一针一线做出来的,准备让堂叔春节穿,可是看到小伙子可怜的样子,堂婶就把那双靴子送给了小伙子。)

堂叔把家里的土坯房子收拾出来了一间,在里面铺了一张床,并且还放了一个火盆,让小伙子住了进去。

小伙子住到堂叔家的那天晚上,天上就纷纷扬扬的下起了大雪,那场雪下的很大,两天之后才停。

那年春节,堂叔家里准备的年货也不多,但是看到小伙子瘦骨嶙峋的样子,堂叔和堂婶就毫不犹豫的,把家里好吃的都拿出来,让小伙子和自己的女儿吃,而堂叔和堂婶却继续吃着玉米面馒头。

那年春节走亲戚的时候,堂叔就经常在村口转悠着,只要有在村口路过的人们,堂叔都会走上去询问:“你们村里有没有走丢的小伙子?那个小伙子别的字都不会写,他只会写福字。”

然而,大家听到堂叔的话,她们都是茫然的摇摇头。

那年,过了正月之后,天气渐渐的暖和了起来,可是小伙子的家人还没有来找他。

堂叔和堂婶也很无奈,他们就打算把小伙子留在自己家里,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了,因为小伙子只会写福字,并且他还不是这个村子的,于是堂叔就给小伙子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来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里的小草都发芽了,堂叔去田里锄草的时候,就带着来福。

来福虽然智力有问题,但干活很卖力。

堂叔教来福锄地割草,来福学的也是有模有样,在地里干活的时候,他从来都不偷懒:只要堂叔不坐下歇着,他也不坐下休息。

有时候,来福把堂叔家的庄稼活做完之后,还会去帮着村里的乡亲们锄草施肥。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子里面的人们都接受了来福,大家只要提起来福,都会说:“去年冬天的时候,黑子在家门口捡了一个儿子,叫作来福,这个来福虽然脑子有问题,但是,来福可是一个实在人,我们一上午只割一箩筐的草,来福却能割两箩筐的草。”

堂叔听到大家这么一说,他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因为来福经过堂叔一家人的悉心照顾,他的脸色慢慢的红润了起来。

而来福也越来越安静,他只要闲下来,就会拿着树枝或者石头,在地上不停的写着福字。

等到那年麦子收完之后,村子里面的老张去县城赶集的时候,无意中在县城的电线杆上发现了一张寻人的告示。

那张寻人的告示贴的时间可能有点长了,上面的字迹有些已经模糊不清了,但是,老张还是看出来了,那张纸上面详细的介绍着:自己17岁的儿子,秋天的时候走失了,儿子脑子有点不正常,平时也不善言辞,儿子也记不清楚自己的家庭地址,只是儿子会写福字……

老张看到那张寻人的纸之后,他急忙询问了周围的乡亲们,大家告诉老张:县城的许多电线杆子上,都贴了这种纸,这是去年秋天,邻县的人来贴的。

老张看到这些之后,他高兴的不得了,急忙借来纸和笔,把那张纸上的地址抄了下来,回家告诉给了堂叔。

堂叔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他急忙把堂妹喊来,让她按照上面的地址,给邻县的人写了一封信。

堂妹的信写出去大概十天,忽然有一天,堂叔家里来了四位客人:那四位客人都大包小包的拿着礼物,前面是一对中年夫妇,后面跟着两个年轻女孩。

那个中年男人进到堂叔家的院子,他看到来福正坐在树荫下乘凉,当时就热泪盈眶,大声的喊道:“阿福,我的儿子,我好想你啊……”

来福听到中年男人的声音之后,他急忙回头,看到中年男人之后,当时就愣住了。

中年男人拉着来福的手,他上下打量着,眼泪不由自主的掉了下来。

来福反应了好大一会儿,他拉着中年男人的手,开始“呜呜”的哭。

而那位中年妇女也嘴唇哆嗦着,她抚摸着来福的头发,开始掉眼泪。

那两个年轻女孩也围着来福,不停的叫着:“哥哥,我们总算是找到你了。”

后来,中年男人告诉堂叔:来福是他的儿子,因为来福是家里的老大,所以从小到大,他们一直称呼来福为“阿福”,阿福七岁那年生了一场病,自从病过之后,阿福的脑子就不正常了,但是,阿福一直会写自己的福字,别的他都记不起来了。

“大哥,阿福是我的亲生儿子,去年秋天的时候,阿福走丢了,我们一家人就开始到处寻找阿福,但是一直都没有找到。

去年的冬天特别寒冷,我们也不知道阿福流落到了什么地方,我每天寝食难安,天天都想着我的儿子,我儿子小的时候特别听话,他七岁那年,因为我生病了,儿子冒雨去给我买药,在买药回来的路上,儿子淋了雨,他才发烧,可是儿子从小就懂事,他不把自己发烧的事情告诉给我们,等我们发现儿子发烧的时候,已经晚了,他才烧坏了脑子。

我觉得一辈子对不起我的儿子,在儿子走丢的这段时间,我对生活已经失去了信心,幸亏你收留了阿福,救了他的命,你就是我的救命恩人啊!”那位中年男人说到这里的时候,他已经泣不成声了。

后来经过聊天,堂叔才知道阿福的家里很有钱,他的父母在镇子上面开了一个服装厂,平时的生意也很忙,因为去年秋天,生意太忙了,所以,没有时间照顾阿福,阿福才会走丢了。

如今找到了阿福,阿福一家人觉得比过春节还要高兴,因为过春节的时候,阿福没有在家,阿福一家人都是以泪洗面。

后来,阿福的父母带着阿福准备走的时候,阿福的父亲给堂叔留下了1000元钱,作为感谢。(在那些年的农村,村里上班的人们托熟人找关系,去厂里上班,一个月才能挣几十元钱,而阿福的父亲竟然给堂叔留下了1000元钱。)

然而,堂叔却没有要那1000元钱,他告诉阿福的父亲:“兄弟,我和阿福遇见是缘分,我才收留了他,阿福这个孩子勤快,自从他到了我们家之后,一直也舍不得歇着,经常帮我们做农活,我还没有给阿福发工资呢!你们拿的礼物我收下了,这1000元钱,我说什么也不会要的。”

阿福的父亲看到堂叔不想要他的钱,他也很无奈,又看到堂叔家里的几间土坯房子,阿福的父亲灵机一动,当时就对堂叔说道:“大哥,我在家里开了一个小厂,如果你不嫌弃,你去我的厂里上班吧!你放心,到了我的厂里之后,我一定把你当作亲哥哥看待。”

堂叔听到这些话之后,他的眼前一亮,因为他早就想找一份工作,凭着自己的本事挣钱。

于是,那次阿福一家人走的时候,堂叔就毫不犹豫的跟着他们走了。

听说堂叔到了邻县之后,阿福一家人把堂叔当作自己的亲人看待,阿福的父亲给堂叔安排了一份很轻松的工作 ,每个月发的工资也很多。

堂叔去厂里上班了两年之后,就把家里的土坯房子换成了三间大瓦房子,让村里的人们羡慕不已。

每年春节的时候,阿福一家人总要来堂叔家里走亲戚,只要得知堂叔家里遇到什么困难,阿福的父母都会毫不犹豫的出手相帮。

那年堂妹考上大学的时候,阿福的父亲还送来2000元钱,让堂妹上学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年,堂叔和堂婶的年龄也大了,但是,阿福一家人还经常来看堂叔,而堂叔也会去看望阿福的父母,因为在堂叔的心里,他已经把阿福一家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了。

村子里的人们只要提起来这件事情,大家都说堂叔:好人有好报,善人自多福!#文章新锐创作者认证##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来源:墙角梅花66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