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29日,佛山市人民政府发布公告: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应急预案,结合当前佛山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决定启动佛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
7月31日,佛山各区更新7月30日基孔肯雅热新增确诊病例数,新增报告确诊446例,累计公开报告6551例,均为轻症病例。
佛山市已启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
7月29日,佛山市人民政府发布公告: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应急预案,结合当前佛山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决定启动佛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
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Ⅲ级响应是指发生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地级以上市、省直管县(市、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立即组织各单位成员和专家进行分析研判,对事件影响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评估,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决定启动Ⅲ级应急响应,并向各有关单位发布启动相关应急程序的命令。必要时,省卫生计生委派出工作组赶赴事件发生地,指导地级以上市、省直管县(市、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做好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佛山多地开展免费核酸筛查
主要针对病例同住人或家属
7月26日,顺德均安镇南沙社区(不是南沙区的南沙社区)发现一例基孔肯雅热病例,并通知于7月26日下午2:30-5:30,在该社区永隆观音庙对面桥头旁设立基孔肯雅热临时核酸检测点。
通知呼吁该社区的群众,如身体出现发热、急性关节痛、皮疹等不适情况,可携带身份证到检测点免费开展检测工作。
7月30日,乐从镇沙边村居委会公众号发布《关于全镇范围内开展基孔肯雅热病毒免费核算筛查工作的通知》。
通知称,当前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尽早发现潜在基孔肯雅热病毒感染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置,及时切断疫情传播链。沙边村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可按照通知指引就近检测。时间从7月29日至31日,为期三天。
7月31日,乐从镇一名驻村便民站点的社区医生对记者表示,针对病例的同住人或家属,疾控部门近日已通过短信或社区通知进行了核酸检测,因未扩散到隔壁,无症状或未收到通知的暂时不需要检测。
7月31日,记者从佛山市顺德区卫健部门了解到,核酸筛查通知由社区下发,目前检测以当地社区指引为准,如果觉得自己有症状,可随时前往医疗机构检测就医。
核酸检测≠人传人风险
随着佛山等地基孔肯雅热疫情持续,核酸检测及相关防控措施启用,需要特别澄清的是,进行核酸检测的人数增多,绝不意味着基孔肯雅热具有强大的人际直接传播能力。
核酸检测本身只是一种常见的医学诊断手段,用于判断个体是否感染了病毒,它与疾病的传染性高低并无直接关联。
基孔肯雅热是否会在人际间传播,完全取决于其特定的传播途径。该病毒主要通过蚊媒,也就是花斑蚊叮咬传播,即使两个未感染者近距离接触一名基孔患者,只要没有携带病毒的蚊子作为媒介,病毒也无法直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呼吸道、消化道或日常接触并非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
公众无需因核酸检测的普遍开展而产生不必要的焦虑或恐慌。检测的核心目的是及时发现感染者,以便进行医疗干预和疫情监测,而非预示传播风险的急剧升高。
目前,市面上尚未出现获得官方批准、可用于基孔肯雅热快速筛查的抗原检测或抗体检测试剂盒。虽然在新冠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中,鼻咽拭子、口咽拭子是常见采样方式,但对于基孔肯雅热,尚无充分证据支持通过这些途径的样本进行检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因此,抽血进行核酸检测仍是当前确诊基孔肯雅热的唯一推荐和可靠手段。专家提醒,切勿轻信市面虚假宣传,不要购买和使用任何声称可以快速检测基孔肯雅热的非正规试剂或产品。
佛山已有40家医疗机构
开展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
7月20日,为加快基孔肯雅热病例的筛查和诊断,做到早发现、早诊治,佛山市核增了35家医院开展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项目,并且储备了较为充足的检测试剂,对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
到7月24日,佛山又新增5家医疗机构提供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检测服务,目前已有40家。
随着疫情的外溢,从国家部委到各地方疾控,各类基孔肯雅热防控培训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
7月25日,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发布《关于新增一次新发再发经血传播病原体核酸检测(蚊媒病原体)室间质评的活动通知》。《通知》表示,鉴于本轮基孔肯雅热疫情持续升级,国家临检中心特面向全国实验室免费增开一次新发再发经血传播病原体核酸检测(蚊媒病原体)室间质评。
7月31日,为进一步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基孔肯雅热医疗救治工作,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在2008年发布的基孔肯雅热诊断和治疗方案基础上,组织制定了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
来源:心学z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