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为何非要鲍威尔降息?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5 00:00 1

摘要:当地时间7月30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负责制定隔夜拆借利率的公开市场委员会(FMOC)结束议息会议,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至4.50%之间不变。

美联储继续按兵不动

当地时间7月30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负责制定隔夜拆借利率的公开市场委员会(FMOC)结束议息会议,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至4.50%之间不变。

美联储议息会议通常每年安排八次,今年议息会议时间分别为1月、3月、5月、6月、7月、9月、11月和12月。自去年9月起美联储连续三次降息,合计降幅达到100个基点,自今年1月特朗普上台以来,美联储连续五次维持利率不变。

这可把特朗普气坏了。他在第一任期期间任命鲍威尔担任美联储主席,没有想到鲍威尔如此桀骜不驯,完全不配合他的政治意图。7月18日,他在社交媒体上说,鲍威尔是他任命过的最糟糕的官员之一。前一天在会见巴林王储讨论中东和平时,特朗普忽然骂起了鲍威尔,照例骂得很难听,有脱口秀主持人开玩笑说:“不了解的人还以为鲍威尔被拍到抱着特朗普的老婆听音乐会。”特朗普还对一脸懵圈的巴林王储说:“我很惊讶,这样一个人竟然会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是拜登任命的。”

去年特朗普竞选总统时就对鲍威尔深表不满,他认为鲍威尔不懂金融,鲍威尔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该听他的。就任总统后,特朗普就一直喊话鲍威尔降息,然而鲍威尔充耳不闻,连续五次按兵不动。

赶不走的鲍威尔

特朗普想了各种方法想赶走鲍威尔,均未遂。

根据美国法律,总统有美联储主席的任命权,但没有罢免权。鲍威尔的任期要到2026年5月才结束。不过,美国法律对此事的规定并不十分明确,美联储的独立性更多是约定俗成的微妙平衡。

所以精通法律、打过无数次官司的特朗普一度扬言要解雇鲍威尔,声称自己的法律团队正在研究,办法总是有的。鲍威尔则表示,总统没有解雇他的权力,他将干到任期结束。

此后,特朗普又改口说,他无意解雇鲍威尔。据称,特朗普的财政部部长贝森特以及其他亲信强烈建议他不要解雇鲍威尔,因为一旦市场开始怀疑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投资者信心就会受到严重打击,很可能会再次出现4月1日“对等关税”宣布后股债汇三杀的局面。

特朗普虽然不尊重鲍威尔,但他很尊重市场,这是反映他施政是否成功的地方,也是他赚钱的地方,面子里子都在这里。

虽然改口表示无意解雇鲍威尔,但是特朗普加大了对鲍威尔的语言和人身攻击。在社交媒体上,在接受采访时,在甚至不怎么相关的场合发表讲话时,他都抓住一切机会大骂鲍威尔。

这次议息会议后,他更是称鲍威尔是美国的耻辱。他说:“‘迟钝鲍’正在让我们的国家损失数千亿美元。他真的是政府中最愚蠢、最具破坏性的人之一,而美联储理事会也难辞其咎。欧洲已经降息10次,我们一次都没有。我们的利率应该降低2.5个百分点,这样就能在拜登时期的所有短期债务上节省数十亿美元。我们现在的通胀率很低!‘迟钝鲍’是美国的耻辱!”

骂得不尽兴,深夜又发帖:“‘迟钝鲍’是最差劲的。他真是个笨蛋,正在让美国损失数千亿美元!”他还引用了一篇文章,标题为《房利美、房地美监管机构:鲍威尔应该降息,否则就该辞职》。

之前在7月19日,佛罗里达州共和党众议员、MAGA党的急先锋安娜·陆纳(Anna Paulina Luna)发函美国司法部,以伪证罪对鲍威尔提出刑事指控。再前的6月25日,鲍威尔参加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的听证会,某些议员质疑美联储华盛顿总部大楼的翻修项目成本是否合理。在美国,伪证罪最高可判处五年监禁,并可能处以罚款。

当地时间7月24日,特朗普前往美联储总部,号称视察正在进行的大楼翻修工程。这是近二十年来美国总统首次正式视察美联储。此举被视为特朗普对鲍威尔施压力度的进一步升级。

现场流出的视频中,戴着安全帽的特朗普对鲍威尔说:“好像花了31亿美元,超支了一点,或者说超支了很多,原来说27亿的,现在31亿。”

鲍威尔说:“我不知道,我从没听美联储任何人提过这个数字。”

特朗普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展开看,一边说:“刚刚算出来的数字。”旁边的陪同官员说:“是这个数字。”

鲍威尔定睛看了一下,说:“哦,你把马丁大厦翻修的成本也算进去了,你把第三幢大楼的建造成本也加进去了。”

特朗普说:“不管怎样,那也是建了的一幢楼啊。”

鲍威尔说:“那幢楼五年前就建好了的。”

特朗普只好自己找补说:“反正那也是整体工程的一部分,我们要好好检查。”

特朗普是历史上第四位访问美联储的美国总统。为什么总统一般都不访问美联储呢?因为要尊重美联储的独立性,至少要让大家觉得总统很尊重美联储。为什么要尊重美联储的独立性呢?因为这事关市场的信心。

利率——最重要的变量

在现代金融与经济系统中,利率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简单来讲,利率就是钱的价格、资金的成本,是企业投融资、消费者投资消费等决策的决定性因素。

利率一变,所有的资产估值、投融资决策、消费决策都会随之而变,整个系统就会发生变化。利率就像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对经济的健康运行至关重要。

特朗普要求鲍威尔降息的一大理由是,这样可以大幅降低政府需要支付的国债利息费用,如果不降息,政府就会破产。这就好比要求医生开大剂量中枢神经系统类止痛药给割破的手指止痛。负责任的医生当然不会同意,大剂量的中枢神经系统类止痛药会阻断中枢神经传导的信号,导致整个机体崩溃。

特朗普如果真的要控制财政赤字,避免政府破产,他首先要做的是减少政府开支,然而他的“美丽大法案”大幅削减了针对穷人的医疗补助、社会保障、教育等支出,却大大增加了国防和所谓的“边境安全”等支出,将法定债务上限提高了4万亿美元,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幅度的债务上限提升。7月31日,白宫宣布,特朗普总统决定为白宫新建一个9万平方英尺的宴会厅,造价两亿美元。

最近特朗普的朋友James Fishback的Azoria Capital公司起诉美联储,指控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几十年来闭门开会的做法违反了1976年的《阳光政府法案》,要求美联储在7月29日至30日举行的政策会议向公众开放。

负责审理此案的法官蓓瑞尔·郝维尔(Beryl Howell)拒绝了这一请求,裁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并非联邦《阳光法案》所规定的政府机构,因此不需要向公众开放其会议。并且,法官在庭审中提出质疑,认为Azoria可能并非真心追求透明,而是借助诉讼博取媒体关注,为其新基金造势。

总统与美联储的利益冲突

在这次议息会议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鲍威尔说:“我和我的同事们始终致力于实现美联储的双重使命,促进就业和稳定物价,造福美国人民。尽管当前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整体经济状况依然稳健。劳动力市场保持低失业率,接近充分就业。通货膨胀率略高于我们2%的长期目标。为支持我们的目标,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今日的会议上决定维持利率不变。当前的货币政策立场使我们能够灵活应对未来可能的经济变化。”

美联储的目标有两个,保就业,保物价。如果这两个目标不冲突,那么美联储的工作就太容易了。然而这两个目标此消彼长。当物价上涨时,失业率会下降;当物价下降时,失业率会上升。一定的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当然这种替代关系只发生在比较健康的经济体,如果经济体有根本性的毛病,那么就会出现滞胀的情况,通胀率和失业率都高居不下。这时,央行就很为难,降息也不是,加息也不是。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一个人得了肠道紊乱综合征,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那么医生就不能简单地给他吃止泻药,也不能简单地给他吃泻药。这时候要解决经济体的问题,就超出了货币政策的范畴。

总统,特别是中期选举前的总统以及想连任的总统,一般都希望降息,刺激经济增长,粉饰政绩,赢得选票。而美联储主席,至少正直的美联储主席,一般都希望保持就业与物价这两个目标的微妙平衡,确保美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而不是听命于总统。

对总统施加的荣辱不屑一顾的最有名的例子是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1979年,卡特总统任命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暗暗希望沃尔克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配合自己再次竞选。结果沃尔克为了抑制通胀而大幅加息,卡特连任失败,里根上台。1984年,美国再次迎来大选,里根希望沃尔克能够放松货币政策,邀请沃尔克到白宫会谈,被沃尔克拒绝。里根于是提出去美联储总部访问,还是被沃尔克拒绝。不过,里根连任成功。

从1913年美联储诞生之日起,这个中央银行就和总统展开了百年角力。最激烈最具戏剧性的莫过于当下鲍威尔与特朗普的抗争。

去年下半年,美联储连续三次判断美国经济增速可能放缓,而物价相对平稳,于是连续三次降息。一月特朗普上台后大搞关税战,美联储判断关税将导致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率超出政策目标范围,于是停止降息。

当时有经济学家认为,可能美联储不仅需要停止降息,还需要紧急掉头,马上加息,以遏制通货膨胀。不然美国经济将陷入滞胀的泥潭。好在通货膨胀率上升得并不严重。而且,各项指标显示,就业率保持高位,经济增速并未明显放缓。于是美联储研判当时的经济状况,在三月、五月、六月、七月四次议息会议上决定按兵不动,顶住来自总统的巨大压力,坚持不降息。

这次美联储议息会议会后发布的声明称:“尽管净出口波动持续影响数据,但近期指标显示上半年经济活动增速放缓。失业率仍处低位,劳动力市场保持稳健,通胀水平依然偏高。”

并称:“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仍处高位。”相比六月会议的“经济前景不确定性有所缓解但仍处高位”的表述更趋谨慎。这种措辞反映出美联储在通胀与就业路径尚不明朗前仍不愿贸然降息。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决议的投票结果是9:2,有两位理事投了反对票。他们主张应马上降息以反映通胀受控和劳动力市场可能走弱的前景。这是自1993年末以来首次出现一位以上理事对利率决议投反对票的情况。

理事们决策的目标和依据是相同的,目标是保就业、保物价,依据是美国经济运行的各项数据。不同的有两点,一是对于经济未来走势的判断,二是对于货币政策通过传导机制对经济产生影响所需时间以及影响程度的判断,这决定了政策的力度和提前时间。

支持不降息的七位理事认为,尽管经济增长放缓,但相对于通胀压力的趋势和程度,经济增长放缓的速度不足以支持降息,贸然提前行动会降低美联储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经济变化的灵活性。

投反对票的这两位理事则认为,虽然经济目前尚可,但是趋势在下行,且下行速度较快,给定通胀率上升的趋势并没有那么严重,应该现在就降息,以保就业。他们的判断多大程度上受到了特朗普总统施压的影响,我们不得而知。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特朗普要在理事中物色鲍威尔的继任者,这两位的获选概率要比另外的大得多。

哪一派的判断更准确呢?现在我们无法得知,只有等事后回顾复盘时才能知道了。不管判断的准确性如何,有一个以保就业保物价、保持美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为目标、不屈从于总统的独立央行,是美国人的福音。

来源:秦朔朋友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