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1年4月,苏德战争尚未爆发,苏联和日本之间,积怨已久。苏联很担心,如果哪天德国打过来,日本会跟着一起打过来。到时候东西夹击之下,苏联麻烦可就大了。
1941年4月,苏德战争尚未爆发,苏联和日本之间,积怨已久。苏联很担心,如果哪天德国打过来,日本会跟着一起打过来。到时候东西夹击之下,苏联麻烦可就大了。
因此苏联急切地希望和日本达成和平协议,互不侵犯。而日本方面,在1938年的张鼓峰事件以及诺门罕战役过后,也见识到了苏联的军事实力。因此日本也不愿意在侵华的同时,还要北上对付苏联。
为此双方各怀鬼胎一拍即合,在1941年4月,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又称《苏日互不侵犯条约》。条约规定:双方互不侵犯,若一方卷入战争,另一方保持中立。
更讽刺的是,两国还额外声明:苏联承认伪满洲国,日本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
(中国的主权,就这样被两个强盗私下瓜分)
按说签了互不侵犯条约,那就永远互不侵犯。这份《苏日互不侵犯条约》的期限是5年时间,到期了可以再续,还是5年时间。
可苏联却在1945年8月2日,撕毁了这份互不侵犯条约,对日宣战。并且在8月9日出兵百万进军东北,灭了60多万关东军。
是什么原因让斯大林撕毁《苏日中立条约》呢?
1945年2月,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内正在举办着一场重要的会议。与会者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英国军政领导人以及美国驻苏的两个代表哈里曼和迪恩。
暴脾气的迪恩在斯大林面前开门见山,问他究竟何时准备对日作战。
此时苏联的主要敌人德国已经难成气候,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心力。相比之下,在践踏亚洲的日军却仍保持着嚣张态度,必须给一些教训。
斯大林没有立刻答应,只是说要考虑考虑。客人们走后,斯大林陷入了沉思,对日作战,有什么理由呢?斯大林终于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
第二天,他交给美国人一份清单,清单上密密麻麻地写着,要攻打日军需要的大部分物资,其中包括30万军队,还有和士兵们配套的所有武器和战备物资,如果在1945年6月底到苏联的手上,就可对日参战。
这样就苏联就有了相当长的缓冲时间,能够找到足够的借口撕毁条约。
1945年7月17日,波茨坦会议举行,此时苏联已经拿到美国的物资,但是始终没有松口对日参战。
1945年7月22日,克里米亚雅尔塔里瓦几亚宫。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密谋战后格局,斯大林指地图上的中国东北、蒙古、千岛群岛来回划圈。
罗斯福当即明白了斯大林的意图,秘密协定诞生: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归苏联,大连港国际化,旅顺港租借为苏联海军基地。
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由中苏共管,千岛群岛移交苏联,承认蒙古国独立,就这样斯大林拿到了他想要的远东地契。
罗斯福
可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军部传来消息:美国研制的原子弹成功了,试爆效果还很不错!
而罗斯福心想,让苏联见鬼去吧,根本不需要等待苏联,两颗原子弹一定能逼迫日本投降!
1945年8月2日莫斯科,苏联外交官莫洛托夫,召见日本大使佐藤尚武。
一份宣战书被推到桌前,距离《苏日中立条约》到期还有整整8个月。
1945年8月6日,广岛升起蘑菇云。斯大林急了,如果日本在美国的原子弹下迅速投降,苏联连出兵的机会都没有,雅尔塔的承诺可能泡汤。
8月8日,苏联对日开战,8月9日,苏军全面进攻东北,同时第二颗原子弹在长崎爆炸。
1945年8月9日零时十分。黑龙江东宁要塞,苏军第一远东方面军重炮撕裂夜幕。
人类史上最宏大的陆上突击开始,三个方面军,从西、东、北三个战略方向。突入中国东北、内蒙古东部、朝鲜北部及库页岛、千岛群岛。
外贝加尔方面军坦克集群,穿越被视为天堑的兴安岭,直扑伪满“首都”新京(长春)。
远东第一方面军强攻虎头、东宁筑垒地域,日军顽抗化为齑粉。8月11日,苏军登陆朝鲜雄基、罗津。
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苏军攻势未停。8月18日,远东第二方面军登陆库页岛南部,千岛群岛最北端的占守岛,整个千岛群岛落入苏军之手,包括今天的“北方四岛”。
1945年8月22日,辽东半岛旅顺口,苏军空降兵降落,太阳旗坠落,苏联红旗与星条旗短暂并列。
斯大林的手按在了沙皇梦寐以求的不冻港上,雅尔塔的秘密条款正变为现实。
苏联在远东的势力范围,从图们江口到千岛群岛,从旅顺港到库页岛,被红军坦克履带和登陆艇强行勾勒出来。
丘吉尔
结果斯大林的胜利,让中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日本:关东军67万人被歼,8.3万人战死,59.4万人投降。
苏联:获得南萨哈林岛、千岛群岛,外蒙古独立成为既定事实。
中国:雅尔塔密约牺牲了中国利益,大连、旅顺等,最惨痛的是蒋介石被迫接受外蒙古独立,东北成为美苏博弈的战场。
斯大林不会为一张纸束缚手脚。1941年签约是为自保,1945年撕毁是为利益,日本幻想苏联调停,却忘了国际政治只有利益,没有道义。
郑重声明:素材源于网络
来源:雄鹰展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