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现代血管生物学证实:血管硬化是不可逆的器质性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本质是血管内皮损伤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渗透沉积形成斑块,伴随平滑肌细胞增生和纤维帽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壁脂质沉积、纤维化的病理改变。
红酒、洋葱等食物能软化血管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一、被神化的“软化血管”食物
“每天一杯红酒预防心脏病”“生吃洋葱清血管垃圾”……这些说法通过养生节目、自媒体文章持续传播,甚至被某些"专家"背书。
但现代血管生物学证实:血管硬化是不可逆的器质性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本质是血管内皮损伤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渗透沉积形成斑块,伴随平滑肌细胞增生和纤维帽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壁脂质沉积、纤维化的病理改变。
红酒中的白藜芦醇在体外实验中虽显示抗氧化性,但人体生物利用度不足5%,要达到实验剂量需每日饮用约260瓶(按75kg体重计算)。而洋葱的槲皮素在烹饪过程中大量流失,生吃时人体吸收率不足0.5%。
更值得警惕的是,红酒养生的"法国悖论"理论源自1991年《60分钟》节目对Serge Renaud教授的断章取义,后续研究发现该学者接受酒商资助,其研究样本刻意排除了酗酒致死的法国人群。
二、三大伪科学说法的致命漏洞
1、红酒骗局
世界卫生组织早将酒精列为1类致癌物,每10克酒精摄入就会增加4%-15%的乳腺癌风险。《柳叶刀》2018年研究指出,所谓"安全饮酒量"根本不存在。
所谓“法国人靠红酒护心”实则有误,法国国家健康研究院的追踪数据显示,该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低主要归因于:① 全民医保覆盖率达99%;② 新鲜果蔬年人均消费量达173kg(中国为104kg);③ 法定带薪休假保障压力水平低于中美。
2、洋葱神话
洋葱对血管内皮功能并无显著改善。问题在于:① 洋葱含有的前列腺素A在胃酸中易失活;② 扩张血管效果仅维持15-30分钟;③ 每天需摄入2.3kg洋葱才能达到动物实验有效剂量,这会导致溶血性贫血风险上升37%(《英国营养学杂志》2016)。
3、醋泡偏方
醋酸无法穿透血管壁溶解钙化斑块,反而会灼伤食道黏膜。临床已有多例因长期喝醋导致胃溃疡的案例。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记录显示,2015-2020年间收治的42例食道黏膜腐蚀病例中,有29例与长期空腹饮用陈醋有关。血管钙化斑块的羟基磷灰石结晶需在pH
三、血管养护的正确打开方式
与其迷信单一食物,不如落实这些被循证医学验证的方法:
1、饮食:采用DASH饮食模式,具体包括:每周3次三文鱼(每次100g提供1.8g Ω-3)、每日50g原粒燕麦(β-葡聚糖≥4g)、深色蔬菜占每日蔬果量的2/3(如羽衣甘蓝富含维生素K)。
2、运动:每周3次30分钟快走,可提升血管内皮功能。
3、控指标: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检测颈动脉IMT厚度,理想值为
4、坚持做脑心健预适应训练:脑心健-AI智能心脑健康主动防治,国家二类医疗器械,非药物纯物理治疗技术。产品具有AI多模态生理参数融合分析、未病预防、筛查预警、康复治疗、云数据健康评估全方位一体的心脑血管健康管理功能,通过手机查看及管理用户健康数据。
缺血预适应训练,像给血管做运动,训练一次相当于血液循环5km,很好的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增加人体代谢能力,排出有毒物质,增加机体免疫力和人体代偿能力,对人体防御机能,修复机能均有好处,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通过做缺血预适应训练,可有效促进小血管建立起侧支循环,当主动脉发生狭窄或阻塞,血液便可通过侧支绕过阻塞部位进行输送,侧支逐渐变粗、血流量逐渐增大,侧支循环代偿增多,保障全身血液的正常输送,有效避免脑梗死、心脏猝死等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这些通过侧支重新建立起来的循环称为侧支循环。侧支循环与冠状动脉搭桥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中老年人的认知陷阱
调研显示:65岁以上人群对"食疗替代药物治疗"的误信率高达68%。典型案例是浙江台州62岁的糖尿病患者李女士,停用二甲双胍改喝洋葱汁半年后,颈动脉斑块从3.1mm增长至5.8mm导致TIA发作。
血管健康管理:80%效果来自控制血压(
科学管理三高+戒烟限酒的效果远超任何“神奇食物”。若已确诊动脉硬化,需遵医嘱服用他汀类药物,食物仅起辅助作用。
*本文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学治疗,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来源:华盈泰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