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拓品作为行业里在性能参数指标上首屈一指、早期也因为科Hi受众而逐渐被熟知的品牌,其实这两年也在玩起了一些可能和极限指标有相悖的“离经叛道”之作,比如R2R结构的半人马座,但即便是传统的、能做到极致指标参数的传统Delta-Sigma的解码器与一体机类产品,拓品
拓品作为行业里在性能参数指标上首屈一指、早期也因为科Hi受众而逐渐被熟知的品牌,其实这两年也在玩起了一些可能和极限指标有相悖的“离经叛道”之作,比如R2R结构的半人马座,但即便是传统的、能做到极致指标参数的传统Delta-Sigma的解码器与一体机类产品,拓品显然已经在追求音乐性的路上走的更坚定了,所以当他们的产品在音色表现、音乐味的诠释上进一步有所建树时,对友商来说确实是个蛮可怕的威胁,近期出出尽风头的DX5II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其实D900基本上算是同期上市的产品,但是出于万元档的价格定位和纯解码器的形态,注定不会有那么高的热度,但从产品力层面来说我觉得还是小有惊喜的,尤其是我这个人是一个纯粹 HuFi佬、乐感党,而且我手里有海量的电源线、模拟信号线、数字信号线等,经过我的一番折腾以后,D900发挥出来的上限直逼我之前手里价格贵一番的主力解码,但出于参考性、以及拓品家用户群的角度而言,我这篇文章不会花太多篇幅去分享我怎么折腾它、但也会给到相关的建议。
台式的纯解码器产品其实在声音层面可能存在很多的变量,我配的电、线、音源、喇叭、后级、耳放、耳机不同,一切的评价都可能与你听到的不同,想要获得一个宏观但相对准确的结论并不是简单的事儿、甚至我给到的评价在你们家中的电源环境、数字音源中可能是有很多冲突的地方,所以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使用需求和系统搭建环境来酌情参考。在座能把文章看完的,承蒙信任,但高端解码器其实玩起来真的有门槛,尤其是如果你属于一个指标党、同时对分体式系统毫无搭建的经验,那尽量选择拓品家族的一体机、或者搭配他们同级别的A900耳放来(有预算的话)出声,否则的话,万元档的高端纯解码器,并不是一个可以冲动消费的品类。主观但发自肺腑的闲话说到这儿,下面我们开始唠产品。
拓品对D900的定位是“超旗舰级”解码,所以至少在外观层面他们是明显要看着更有质感的,外壳的设计语言和风格来说有点dCS那味儿,而且标配的遥控器那质感是真叫一个好,毕竟用户花了钱,外在质感、情绪价值还是得给足的。从正面的音量旋钮不难看出,D900本身也是带了前级功能的,而且并非常规的电控类的电平衰减,除了物理继电器式衰减器以外,还有A70Pro同款的额外NFCA缓冲电路,实际测量中几乎是0劣化的,但拓品在详情页里并没有详细介绍这一部分,我从工程师那边获得了求证。所以如果你不想为你的系统添置额外的前级,其实D900的前级功能肯定是比“凑合”更“不将就”一点,不仅声音素质相当高,而且音量控制也非常精细。
外在部分,机身正面基本留白非常多,只有一个拓品的英文LOGO,菜单部分的设计和DX5II那种类型基本上是一致的,目前已经是一套非常好用且操作简单的系统,而音量旋钮本身也可以点按来操作切换输入源,此外还有一些我比较喜欢的功能,比如自动检测数字信号输入源,而这次比DX5II多出来的一个功能在于D900的USB输入有B口和C口两个接口,这个算是我建议每个厂家都跟进的功能,我手里大量的传统大厂的USB线都可以继续用,实用性属实是拉满了,而这两个口同样可以自动进行识别是插入了哪个口。背面接口方面,D900提供了独立的前级输出与Line Out接口,你可以在设置里单独开启其中一个或者同时开启,不过遗憾的是D900取消了RCA的接口,这也导致我手里有很多韵味不错的RCA信号线派不上用场(其实都还挺适合拓品的,很无奈),我个人猜测是因为拓品更想为数字信号的输入丰富性有所侧重、尤其是为了胜任专业线的一些切换任务,除了单个的AES与I2S以外,拓品给COAX、OPTICAL、USB均配备了两个输入源,并且还有一个蓝牙的天线接口与用来方便联机使用的12V Trigger 3.5输入/输出接口。此外,出于背面相对充裕的空间排布,这次D900的开关按钮在接驳一些美标电源线的情况下不容易和电源母座冲突了,好评。
D900的技术亮点在于1Bit的解码规格,有一定烧龄的用户、或者说近两年关注过便携播放器市场的用户应该对这个字眼并不陌生,它的指标比多比特有明显的优势,虽然没有R2R那么浓郁的味道,但是在指标、电源利用率方面会更容易做好,所以逐渐成为了一个更加主流的解码架构,包括其实绝大部分的Delta-Sigma本身就是1Bit架构的一种,但这个概念也并不严谨,因为多比特、1Bit比特是可以互相拆分的,比如你们熟悉的PCM1704大家都知道是R2R的芯片,但它就是把一个R2R电阻架构做在了一个芯片里,同理,你也可以把Delta-Sigma的芯片给拆分成全分立架构,比如Chord和弦就是这么做的。因此,你们在凯音、艾巴索身上看到的1Bit这个概念,就是一个你们身边绝大部分的DAC架构的通用概念,不是什么新技术,只是一个被重点提出来的概念。当然了,营销无罪,好听的声音是殊途同归的,就像拓品的半人马座做出了韵味、但素质同样很优秀一样,D900的1Bit架构,也做出了一个我认为听感上适应性很广、也比半人马座更符合大众口味的一个声音表现。
拓品给自家的D900的1Bit解码方案起名为“PSRM”,是一种由超快速开关逻辑阵列和精密电压基准组成的分立的 1Bit 解码架构,并且开创性地设计了一种稳定、无噪声的纯阻性输出电源,并且自主设计了IV转换电路,由低失真集成运算放大器和超低噪声的分立元件组成,最终整机实现了131dB的动态范围与-140dB低到夸张的谐波失真表现。比参数上拓品从来是没有输过,但声音部分其实也经常被各路发烧友所拷打,本文我会以它“不折腾”的常态化表现和轻度折腾后的声音来聊一聊,终点还是讲前者的表现。
首先我这里还是得讲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那就是XLR信号线,因为拓品并没有标配的线材,而市面上能买到的线材不论是规格还是声音都五花八门,但对于科Hi用户来说他们对这类东西的认知可能是“能响”就行,如果基于这一点去玩D900,即便是搭配拓品自家的A900可能声音也完全不对劲。在初试听的时候,我先拿了某友商套装内附赠的线来试一下D900和A900的“西装”,但声音肉乎乎的,又闷又散,我后来换上了飞傲自家的LX-XLR4入门级型号,声音清晰度和密度是上来了,但是空间感相对局促、两端延展不够舒展。我手中其它类似于Sommer、范登豪、DDHiFi家的RCA线虽然都是物美价廉的好东西,但D900用不了,所以我直接祭出了万隆的NEGT3000,在20AWG的UP-OCC这种顶尖单晶铜线材加持下,“900套装”发出了排山倒海版的动静和规模感,音色是中性的、乃至参考级的同时,还有着拓品家以往的Delta-Simga类解码所不具备的那种高细腻度,与DX9那种走厚重饱满路线的一体机不同,900套装的声音更接近拓品一直以来的审美倾向,结像走的是注重精度、凝实感的路线,所以D900的大致风格其实已经可以得出结论了——基于拓品自家一贯的审美,或者说不叫审美,而是一种把高指标科学机与真正意义上的准确参考级的声音所做结合的一种表达方式,就像我之前也常表述的一个观点那样,参数只能代表性能、但是不代表声音素质,就像参数上低失真的机器也可以播出超高失真的音乐一样,拓品早期产品里常见的那种低频浅、中频空、声场拥挤且扁平的声音底子背后依然是首屈一指的参数表现,但随着产品的更迭与调音技术的精进,现在的拓品已经能够在实际声音和参数之间实现真正的“逻辑自洽”,把顶尖的参数与顶尖的素质尽可能地去划上等号。
D900本身在中高频的表达方式上其实与他们以往的解码器产品在大方向是近似的,但在D900身上,你能够更多地听到一种平滑的、线性的能量感表达方式,你会觉得它的高频的亮度与密度是有细节的、有延展的,那种向上延伸感不仅呈现出了优秀的y轴声场高度,更是真正意义上符合音源“信息量”的声音,而拓品过去像G5、DX5初代这种设备,会有极高频的延展度被一刀切、但是高频的基因部分又很明亮带来的一种干涩与泛音不够自然的问题,在D900身上是完全看不到的。
在于Allnic HPA-5000XL这种旗舰级胆放的搭配中,D900呈现出了一个顶级解码器应有的硬素质表现,主要体现在结像框架虽然不丰满、但是凝聚度佳且没有太强的锐度加持也能够呈现出层次分明的线条感,而且5000XL作为一台非常规调音的胆机,它的高频有着水晶一般的剔透感、但是非常吃解码的高频音色,否则会有高频偏薄且音色发虚的情况出现,D900的音色底子某种意义上来说和5000XL是犯冲的(我一般给它配厚声型的解码器),但实际搭配中并没有什么割裂感、甚至挺协调的,尤其是如果把XLR线换成稍暗、且偏厚点的型号,会呈现一种现代与模拟相结合的清甜型音色,搭配MV1这种本身模拟味十足的头戴时,既不会压缩它的韵味、也能够把它宏大的声场给充分释放,这种在表象上并不搭调的组合、实际听起来还蛮超出预期,也充分说明了D900的适配性。
我个人在折腾D900的过程中,也大概摸到过它的上限、也知道它的下限有着自己特殊的边界,前一句话可以理解为,包括D900在内、很多拓品家的产品都可以通过折腾的方式来实现越级的表现,比如初代DX5虽然总被我诟病,但我给它用上高水准的音源时其实也没那么刺激和干硬了,但很多拓品的用户可能并不知道折腾的方向是什么,而对D900而言,我觉得它虽然只卖万元档,但如果你有精力去折腾它,尽可能用最好的电源环境、线材、音源,那其实声音上限其实已经是国产解码器里第一档的水准了。而后一句话在于,拓品有时候产品的下限边界是捉摸不透的,如果是拿配机线的电源线的话,D900的纵深我怎么搭配都很难出来,听起来横向与纵向高度都很好,但就是扁平的走向,而换了一根不到千元的范登豪小主流,以及便宜的乾龙盛L02 USB线,它立刻就呈现出了球型的、立体的声场——但如果你只是国产排插+配机线用户,可能D900的完整声场至死你也体验不到,那就至少尽可能把它接墙吧,比再贵的排插都靠谱。此外,D900的搭配方向我认为依然是比较适合厚声型的、乃至HUFI类或者传统暖润风格的胆机,虽说在搭配层面上,你选择“递进”还是“互补”都没错,不如A900+D900算是递进套装,声音进一步的清透、清晰、纤毫毕现,但我个人对D900的搭配建议还是“互补”为上策,更能够发挥它的素质与杂食的优势。
当然了,虽然玩线材、玩电源,一定有一些“附魔”的玄学成分在里面,但拓品也有属于他们的、一直以来都非常令人省心的地方,那就是不同数字信号输入的一致性、稳定性、以及优秀的蓝牙优化能力,不论你用何种接口输入、或者哪怕只是用苹果的AAC编码来蓝牙传输,D900的素质表现都有着非常稳定的发挥、且有线和蓝牙模式下的音色表现是趋同且稳定的,这一特性在DX5II上也特地夸赞过。至此,虽然D900还不能做到成为一个随便插个音源和放大器就省心的、无脑好听的机器,但万元价位首屈一指的硬素质水准和通过1Bit结构发挥出来的愈发细腻且平顺的音色,已经是值回票价的东西,不论你最终选择折腾还是不折腾,这都是一台不会让人失望的解码器。
来源:李凌佳琦